美國當地時間11月8日(北京時間9日),美國大選進行了最后的投票,結果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新任美國總統已經產生,川普以276:218的票數力壓希拉里,成為新一屆的美國總統。

這兩人的大選之爭可謂是十分激烈。此前兩人于9月26日、10月10日、10月19日進行過三場辯論,互揭老底互黑對方把川普和希拉里表面的皮囊扒個精光。而美國民眾對于這兩位都不喜歡的總統候選人做出的選擇,也實在變成無奈之舉。

針對這一選舉結果,“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發布推特說:“對于美國,這是一個十分尷尬的夜晚。我們讓仇恨煽動者來領導國家,讓一個惡霸來制定未來的計劃,我已經被震驚了。”

川普,全名是唐納德·特朗普,是美國有名的地產之王,有過三任妻子五個子女。川普很喜歡和環球小姐等選美系美女合照,他在辯論期間還被曝光了侮辱女性的言論,試圖和已婚女性親吻發生關系。他在美國民眾面前的形象很糟糕。
最有意思的一點是,川普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出演過很多電影和電視劇,高達43部。《小鬼當家2:紐約迷失記》中他客串了一個5秒的角色,特別的路人——

除此之外,還有《超級名模》——

《貼身情人》——

《欲望都市》——

《小淘氣》——

《查煲表哥》——

還有《合伙人》、《政界小人物》等等許多影視劇,最近的一次客串是在09年上映的《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除此之外,綜藝也少不了川普的身影。《飛黃騰達》(后英國翻版為《學徒》)就是川普制作的。得益于特朗普的深度參與,毒招百出的節目規則讓這檔節目連續播放了10季以上。

而另一邊,希拉里在競選過程中備受健康問題的煎熬。希拉里,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妻子,前國務卿。在今年的911悼念活動中,希拉里突然暈倒被工作人員用車拉走。之后,一些替身陰謀論開始顯現于媒體。后來,她又深陷“郵件門”,被曝擔任國務卿期間使用私人電子郵箱、而非官方電子郵箱與他人通信,涉嫌違反美國《聯邦檔案法》。丑聞再度纏身。
很多人都戲稱這是一場“鬧劇”。著名的英劇《黑鏡》官方推特發消息:“這不是電視劇,這不是營銷手段,這是現實。”

網友戲謔蔡依林是預言家——

政治一直都是個謎,美國政治更是奇象頻出。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在,不管是總統還是議員,都主宰著整個國家的命運。而這些真實的段子都出現在電影里。

總統殺局

《總統殺局》是喬治·克魯尼自導自演的一部電影,該部電影改編自百老匯舞臺劇《法蘭格北站》。這部影片聚焦的就是美國大選的背后,喬治·克魯尼所飾演的角色是民主黨政客,極為有利的總統候選人,瑞恩·高斯林所飾演的則是喬治·克魯尼團隊中的媒體發言人。而此時,喬治·克魯尼的對手想要挖角瑞恩·高斯林。高斯林又和對手團隊中的新人擦出了火花。

電影講述的是總統候選團隊中的一個人對于總統大選的影響。看過很多這種類型題材的影視劇的我們都知道,在兩個日漸焦灼的競選者背后,都有著一個團隊,打理并且出謀劃策。相比《紙牌屋》里的斗爭,這部影片相對溫和。但是還是反映出美國大選中的一些問題。
規則改變

《規則改變》改編自同名小說,它所涉及的年代更近。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在奧巴馬、希拉里·克林頓、約翰·麥凱恩、薩拉·佩林四個人之間,進行競選上的激烈角逐。美國的第44任總統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奧巴馬和麥凱恩之間,朱利安·摩爾飾演的薩拉·佩林是麥凱恩一方選用的女性副總統候選人。

該片作為一部電視電影,涉及到的也是關于競選的風波,而導演的前作《選票風波》也涉及美國大選,聚焦的是2000年的大選。可以說,這位導演太熟悉美國大選了,拍過不少這樣的題材,重現當年也是拿手好戲。
刺殺肯尼迪

美國政壇歷史上有很多難解的懸案,肯尼迪被殺就是其一。美國總統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2日被刺身亡,執政時間僅有2年10個月。1991年的這部影片重新還原了這段歷史,審視這段歷史的背后到底是不是一段可怕的陰謀。

影片中,加里·奧德曼所出演的李·哈維·奧斯瓦爾德被判定為兇手。三年后,凱文·科斯特納所出演的檢察官發現了當年調查團被忽視的線索,從他的角度一點點的查下去,發現肯尼迪被殺是美國政府的高層人士聯合各界人士計劃的驚天大陰謀。當然,我們如今也無法真正確定這段歷史背后的故事,但是這段追求真理的過程值得被銘記。
第一夫人

歷史上的驚天大案被拍成多部是意料之中的,今年的這部《第一夫人》聚焦的也是肯尼迪被刺。但是,這部影片出發的角度和《刺殺肯尼迪》以及其他影片都不一樣,它從肯尼迪被刺殺的前四天里,肯尼迪夫人的舉動出發,講述肯尼迪夫人在接受死訊之后所做的一切。

我們都知道,總統夫人多多少少都起著一定的作用。而娜塔莉·波特曼的飾演的肯尼迪夫人端莊地表現了肯尼迪夫人在肯尼迪遇刺之后的行為。相對來說,這部影片更加客觀地表現了肯尼迪總統被刺的前后第一夫人處理國事、面對記者、副總統就任美國總統以及最根本的作為一個母親的身份的種種問題。
總統班底

要說歷史上著名的美國政壇事件,“水門事件”可謂是人盡皆知。而這部1976年的影片就說的是“水門事件”。本片根據水門事件揭發人卡爾·伯恩斯坦和鮑勃·伍德沃德所寫的自傳改編而成。這兩個人曾經是《華盛頓郵報》的記者,他們一步步揭開水門事件背后的政治黑幕。

水門事件所涉及的是尼克松競選班底的5人闖入水門大廈民主黨辦公室安裝竊聽器并且偷拍文件被捕。本片也是從這一角度出發,將政治圈內的一刀小口撕成大的裂縫。在《華盛頓郵報》受到嚴重的威脅下,兩人經歷曲折之后,揭發陰謀導致尼克松下臺。在本片中,達斯汀·霍夫曼和羅伯特·雷德福飾演這兩位記者。
對話尼克松

這部影片講述的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水門事件”爆發五年之后,尼克松接受脫口秀主持人福斯特訪談的經過。兩方在訪談的準備中相互博弈。揭露與隱藏,這場訪談漸漸地變成一場游戲。

而在采訪過程中,尼克松一度承認:“我讓美國失望了”、“一旦總統竊聽就意味著竊聽不再是非法”。在這場對抗中,許多尼克松任期內的時間都一一被提起,最終的結果也讓這次訪談成為十分經典的一次訪談。這部影片中的兩人弗蘭克·蘭格拉和麥克·辛也演得極好。
林肯

說起美國總統,再談到美國歷史,林肯是不得不說的一位。史蒂夫·斯皮爾伯格所執導的這部影片講述的就是第16任總統林肯經歷過南北戰爭統一美國的故事。此時美國內戰已經接近結束,而林肯必須推動美國憲法第13修正案全面廢除奴隸制的通過,才能保證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順利結束。

種族問題當年是美國面臨的很大的一個問題,而南北戰爭最后以北方城邦勝利告終,本只是為了維護美國統一,最后演變成為了解放黑奴的一場自由戰。林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片中飾演林肯的是丹尼爾·戴-劉易斯,他也憑借這一角色摘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米爾克

除了美國黑人問題,對于性向歧視,美國直到去年6月才成為第21個全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是對于LGBT問題,美國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米爾克》格斯·范·桑特執導的一部傳記片,它所講述的是20世紀代表人物之一的同性戀政治家米爾克的故事。

西恩·潘飾演的米爾克從一家攝影器材店的老板變身競選市監察員,以一己之力推動政府改善同志們的境遇。他鼓勵同性戀們把握同志族群在舊金山逐漸壯大的影響力,相互扶持,勇敢出柜。這部影片講述的是這位斗士的失敗與成功。他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希望和信念。
第四公民

斯諾登“棱鏡門”事件應該是近年關注人數最多的美國政治事件。這部2014年的紀錄片高度還原了“棱鏡門”事件的始末,從這場輿論漩渦中心愛德華·斯諾登出發,揭秘背后的陰謀。該片導演勞拉·珀特阿斯也曾是“棱鏡門”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她和《衛報》記者一起,將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控丑聞公之于眾。

“棱鏡門”事件是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棱鏡計劃”對大量外國政要以及普通公民進行監控,并和通信公司合作,收集大量的信息。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愛德華·斯諾登后來又被拍成了另一部電影《斯諾登》,由囧瑟夫出演斯諾登。導演正是《刺殺肯尼迪》的導演奧利弗·斯通。

ellen秀惡搞川普與希拉里
可以說大到總統,小到市議員,都不可避免地在某些方面影響著政壇。美國政壇被曝光的丑聞也好,其他新聞也罷,都有著一個個前后連接的秘密。如果今年的美國大選被拍成電影,你會希望誰來演川普,誰來演希拉里呢?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