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講個笑話:“一張圖看穿你是什么人?”

    • 不可證偽的,都不是科學

    當你聽見不遠處有人自稱為一位心理學家時——

    “這個人是個心理學家,他/她很可能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去!他走過來了!”

    “越來越近了,噢,天吶!”

    “為什么他毫不猶豫的朝后面走去了??”

    “噢別鬧!Come back,你過來不是為了向我炫耀你知道我的想法嗎?”

    ……

    絕大多數人以為,心理學就是用來研究人類想法的——既然是研究人類想法的學科,那么,它理所應當可以知道我現在的想法。

    卻不知,這是大錯特錯。

    準確的說,研究心理學的人并不知道其他人在想什么。畢竟,心理學家也只是人,并沒有因為研究心理學將其推上“神”的范疇,那么斷然不可能擁有“讀心術”這種傳說之中的“神術”。

    但是,現代心理學能以科學的方式來總結人在面對各種刺激作出怎樣的反應,以這些反應來推測你此刻的心情,倒是有可能。

    既然談到科學,就不得不說一個重要概念。

    那就是——所謂科學,就是因為其可被“證偽”。

    什么是“證偽”?——可以被輕易驗證理論是否錯誤。

    我們通過一個身邊最常見的事情來理一理“證偽”這個“新概念”——上帝。

    教徒告知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

    注意,這句話,就是不可被證偽——你拿什么來證明世界不是上帝創造的???

    宇宙大爆炸理論?——那宇宙是從什么狀態下爆炸的?最初爆炸的那個東西怎么來的?

    受限于我們人類到現在為止的認知層面,我們確實無法證明“上帝造物論”的偽,在《物種起源》一書的概覽(第一期)之中我們就說過,達爾文并沒有否認上帝的存在。

    在這里其實我們可以引申的說,基本上西方世界主流科學界的科學家們,他們——都相信上帝是存在的。

    但是我們將剛剛那句話變一下——信徒給我們說,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

    這句話就是很明顯可以證偽的。證偽的方式我們都已經經歷過了,那一天并沒有爆發任何世界末日型的災難。

    那么這個結論,就自然被證偽了。

    為什么如此重視可“證偽”?——為了重復試驗與反復驗證。并且,如果可以被證偽,這個觀念就具有可推論的特性。

    在胎教市場泛濫的莫扎特音樂問題,起初是因為某個科學實驗室得出“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促進胎兒的智力發育”,這個命題確實是一個可以被證偽的命題。——采用大量隨機的胎兒進行比對調查就可以了。

    然而這個命題還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這個說法在任何實驗室和環境下都被證明“不可能重復”。

    嗯,不能隨便懷疑某些科學家的人格。我們只能設想,在那一次實驗里面,那個胎兒“愛因斯坦”轉世,確實智商高過一般人。但是這種在重復試驗和反復驗證之中根本就不正確的結論,也就是胡說八道了。

    這種無法反復驗證,因為一個偶然事件的出來的結論,自然也無法指導我們的生活,更不是科學。

    科學尤其注重實際情況與理論情況是否相符,當一項理論具有良好的可證偽性,大家都能測試理論是否正確,倘若大家的測試都得出同樣的結論時,我們可以說這項理論與事實相符。

    扯了這么多,其實說穿了就是這么一個意思:所謂科學,必然可以被證偽(被證明不對),基于這個條件,那么必然可以無限次被重復出現——那么這樣,只要符合預設的條件,必然可以導致一個確定的結果

    這一句,正是科學(或者說知識)給我們帶來的結果——可用于其他場景下的推論判斷。

    回到標題里面的那些問題,請問哪一個能夠被證偽?

    就拿我們耳熟能詳的“處女座有潔癖”這種問題,請問,這個可以被證偽嗎?不能,因為你不能證明“處女座沒有潔癖”。

    市面上經常流轉各類心理分析,基本上大致如此,基本上都沒有可證偽性。自然,由于可證偽性不佳,你的心理狀態如何與這類“著名心理分析”完全無關。

    最后說一句人話:這些心理分析都是赤裸裸的偽科學。

    • 玄學距離心理學有多遠

    我們現在先說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玄學結論——“戀愛會使人變笨”。

    這句話絕大多數的人都持一個贊同的觀點,甚至成了很多人一種指導性的策略。

    但是只要它沒有以一個科學的方法設計實驗證偽,并且在條件符合的情況之下可以任意的重復出現,那么,這個結論,就算是大家心里都認可,它還是一個玄學結論。——而不是一個科學結論。

    不過,光說不做假把式——我們現在就來設計一個實驗,讓這種“玄學結論”合理的進化成“心理學理論”。

    這個實驗設計比較簡單,我們只需要想辦法證明兩個關鍵點就夠了。

    其一、如何具象化的確定人處于戀愛狀態之中;

    其二、用什么樣的儀器或者是量級來形容人的智力。

    首先,我們要確認人們是否處于戀愛狀態,我們選擇100位報告處于戀愛狀態的人,通過磁共振成像儀器掃描其腦部狀態,取其共性作為基準,在這個準備做好之后,我們開始后續的實驗。

    為了證明戀愛使人變笨,我們使用儀器篩選100位處于戀愛狀態中的被試人、選取100位不處于戀愛狀態的被試人,同時選取100位號稱自己處于戀愛狀態(實際上沒有戀愛,但報告自己戀愛)的被試人用于對比試驗,同時進行一系列智力及反應速度測試,用測試結果來對比此3組被試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若存在顯著差異,且不戀愛組成績優于戀愛組,我們可以說,“戀愛會使人變笨”這句話姑且正確。——在沒有出現下一個證明它錯誤的實驗之前,姑且正確。

    若號稱戀愛組(實際上沒有戀愛,但報告自己戀愛)比其它2組都弱,那么我們可以說,“戀愛是否使人變笨”這句話只是胡說八道。

    諸位你可別笑,這種實驗看上去好像“蠢蠢的”,但是,還真有人已經做過類似的實驗了。

    不過因為篇幅所限,如果有點興趣,就向公眾號發送“戀愛心理”四個字,我們會給你推送幾個心理學上已知的跟戀愛相關的小實驗。

    實驗很強勢,結果很操蛋。

    下期預告:

    如果說,玄學心理學占領了我們的朋友圈,污染了我們的爸爸媽媽,攻陷了我們的心上人……

    請問,正牌的心理學大人在哪里?

    這家伙到底干了些什么破事兒?

    你的閱讀時間就是最好的贊美。

    倘若你意猶未盡,還請搜索微信公眾號名字——“你的文具盒”,關注我們,我們相信,這會是一個令人期待的開始。

    • 發表于 2016-11-18 00:00
    • 閱讀 ( 79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