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TVB老劇《法證先鋒》。從2006到2011年總共出了三部,前兩部是同一撥演員,故事也是一個整體,第三部大換血我就沒看。一二部基本上是法證部與重案組聯手破案的模式。

一、敘述性詭計
通常情況下,一旦掌握了編劇的敘事套路,就能總結出如下規律,適用于絕大多數涉案劇:
表面破綻百出的一定不是真兇。
矛盾眾人皆知的一定不是真兇。
作案動機明顯的一定不是真兇。
而《法證先鋒》有時運用了高明的“敘述性詭計”,使得兇手是誰并沒有那么好猜。(注:“敘述性詭計”是推理小說常見的寫作手法,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羅杰疑案》首開先河。簡言之,就是利用結構或技巧有意隱瞞與誤導受眾,終極真相揭曉時令人錯愕不已。)

比如第一起“滅門案”,譚家三人遇害身亡,只余一人奄奄一息。譚父做鉆石生意,重案組的調查方向是“入室劫殺”,然而懷疑對象的嫌疑排除,案件一籌莫展。此時引入另一線索——女星kiki被跟蹤案。兩個案子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跟蹤狂無意中提供了案發當晚的重要證物——有兇手影子的照片。
人稱“行走百科全書”的高級化驗師高彥博(以下簡稱高sir)與法醫古澤琛經過重重推演,發現兇手特意穿了雙大鞋誤導警方對其身高的判斷,而化驗出的羊齒苔蘚(生長在魚缸中)更讓真兇無處遁形。原來,譚偉昇在殺死家人后自導自演了“受害者”苦肉計,并將鉆石藏于魚缸底,可真是“燈下黑”啊!

最出人意料的當屬高sir太太中斑蝥素毒心衰致死案。此前編劇鋪墊了死者生前慘況:車禍癱瘓、肝癌折磨。兩人有作案可能:一是高sir前女友林沛沛,當年出國前寫給高sir的信被高太太藏起,情緣盡斷,且其為醫生精通藥理;二是常來探病的高父,見兒媳飽受病魔摧殘于心不忍。
為了誤導觀眾,編劇先讓林沛沛對病危的家養狗狗“送往生”,以表現其“冷血無情”、仿佛對生命極端漠視的態度;再讓高父燒香祭拜妻子,說些兒媳和兒子從此都解脫了的話。他們偷偷看向高sir的目光有關切也很復雜,輔以驚悚配樂,增強了作案嫌疑,令觀眾以為二者必居其一。

實際上這卻是一樁由于無知導致的誤殺悲劇:護工玉姐誤信偏方,連續10天喂高太太喝下含毒的藥卻不自知。而在本案的開始,玉姐自己吃了沾上斑蝥素的蛋糕后中毒,一直躺在醫院的她如同自帶“障眼法”一般,一度遮蔽了警方與觀眾的視線。
二、無處不專業

“法證之父”埃德蒙·羅卡說過:“凡兩個物體接觸,必會產生轉移現象。”也就是說犯罪現場必然會留下某些帶不走的證據。羅卡定律是法證科的黃金定律。
在硬件上,該劇展示了多年前法醫的諸多科技手段,例如對蛋糕盒做纖維測試、“諾曼任務”(高空擲物測試)、用容貌重整技術進行“枯骨重整”,通過推斷死者臉部肌肉厚度來還原死者容貌,等等。

法醫驗尸時會口述結論,劇中也用傳幫帶的方式(鐘嘉欣飾演的法證部新人經常向前輩發問)向觀眾普及相關知識。當然,這些技術手段現在看來,很多怕是早已落后了。
其次,該劇也展現了法醫行業不為人知的危險性。在污水道搜尋骸骨,稍不留神卡住腿就可能導致截肢的后果;他們也隨時可能成為別人的報復對象,第一部大結局這集,高sir就被兇徒綁架關在四周封閉的倉庫里,幾天沒水沒食物生命垂危……

此外,法醫古澤琛工作之余以古采尼的筆名連載推理小說。《法證先鋒》第一部有一起連環殺人案,兇手是古采尼的瘋狂粉絲,每次的作案手法都照抄了古采尼小說中的殺人橋段。
《法證先鋒》第二部有老板看上這些推理小說的版權,決定改編成電視劇,幾個女明星為了出演女主角Madam Mui爭風吃醋,片場更是突發命案。能夠把角色的職業身份、業余身份都與劇情緊密結合,且發揮到極致,同樣也是專業性的體現。
收看資源:土豆等各大視頻網站
文/玲瓏茄
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海沃雪影視 微信公號:woxueyingshi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