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盤點太空歷史上那些驚險的救援故事

    從無畏地太空行走,到玩命地降回地球,太空中充滿了英雄的故事——那些把太空任務從災難的邊緣拯救回來的驚險故事。

    1.自由鐘7號

    時間:1961年7月21日

    事件:由于逃生艙門提前爆開,海水灌入艙內,這次亞軌道飛行差點成為第一個以災難告終的亞軌道飛行任務。

    1961年5月,宇航員艾倫·謝潑德成功地完成過一次長達15分鐘的亞軌道飛行。而在同年,宇航員格斯·格里索姆也進行了一次15分

    鐘的亞軌道飛行,最后成功濺落在大西洋上。這兩次亞軌道飛行都是美國“水星”計劃的一部分。

    然而,格里索姆并沒有謝潑德那么幸運,就在他等待回收直升機到來時,太空艙的艙門突然提前爆開,大量的海水涌入艙內。自由鐘7號太空艙開始下沉,而格里索姆雖然成功從艙內逃出,但是當時他也只能漂浮在大海上。更危險的是,他居然忘記關閉宇航服的氧氣口,讓大量的海水灌入他的宇航服中,沉重的宇航服慢慢將他拉入水中。

    當時直升飛機的飛行員并沒有意識到格里索姆所面臨的危險,他認為宇航服會讓格里索姆漂浮起來,因此就在格里索姆在海中無助掙扎的時候,飛行員卻在忙著將太空艙拉起。但是自由鐘7號灌滿了水,直升機根本無法將它拉起來,自由鐘7號最終沉沒。

    緊張的4分鐘之后,太空艙被棄海中,格里索姆差點溺亡,直到第二架直升機飛來時筋疲力盡的宇航員才被救起。

    2.上升2號

    時間:1965年3月18日

    事件:阿列克謝·列昂諾夫的宇航服膨脹,使他無法進入氣閘艙,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差點以悲劇收場。

    1965年,阿列克謝·列昂諾夫成為第一個漫步太空的人。為了這12分鐘的太空行走,他進行了18個月的訓練。據說,他的上級擔心他會由于某些原因無法順利返回飛船,為了讓他少經受一些痛苦,因此給他準備了自殺用的藥丸。

    事實上,在這次太空之旅中還真的發生了非常驚險的事情。列昂諾夫走出氣閘艙后,由于壓力差,他所穿的宇航服開始膨脹。當他完成太空行走的時候,他的宇航服已經鼓得讓他移動起來非常困難。更要命的是,當他返回氣閘艙時,他發現自己擠不進去了。時間緊迫,列昂諾夫意識到情況非常危急,因此他進行了勇敢的嘗試。他冒險將宇航服中的氧氣釋放到太空。這有可能會使他缺氧,但是也能讓他的宇航服癟下來。

    最終他還是擠回了氣閘艙,但這個過程中由于大量出汗,他失去了6千克的體重。然而,他的噩夢還沒有結束。在返航時,飛船上的自動導航系統突然失靈,這時就需要宇航員手動導航重返地球大氣層。然而就在他們下降時,飛船開始旋轉。他們偏離了預定的返回線路,并落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針葉林中。

    最終,飛船落在了連一個救援直升機也無法降落的人跡罕至的區域。救援直升機給他們空投了物資,而宇航員們不得不打開艙門,冒著被熊、狼和自然因素殺死的危險,在森林中度過了兩個晚上。最終救援隊從最近的飛機降落點滑雪到達那里,將他們護送到安全地帶。

    3.阿波羅11號

    時間:1969年7月24日

    事件:上升發動機的開關損壞,巴茲·奧爾德林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差點被困在月球上。

    登月是人類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事件之一,但是登月之旅的沿途中卻有一些緊張時刻。在月球上降落是具有挑戰性的,在這個過程中,通信和導航計算機的問題使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沖出了預定的著陸區。當時的情況非常危急,在降落到月面時,他們用于降落的燃料已經不足以支撐30秒。

    經歷了歷史性的月球漫步,兩名宇航員返回著陸器,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奧爾德林的生命保障系統背包碰壞了上升主發動機的開關。沒有這個開關,他們將無法點燃著陸器的發動機返回飛船上。最終,宇航員的圓珠筆幫了大忙,奧爾德林用一支圓珠筆推開了開關,點燃上升發動機,扭轉了局面。

    4.阿波羅13號

    時間:1970年4月13日

    事件:一個壞了的氧氣箱把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變成了一場史詩般的為生存而戰的戰斗。

    1970年4月,約翰·斯維格特、弗雷德·海斯和吉姆·斯洛弗爾離開地球前往月球。55個小時后,宇航員們正在參加一個電視直播節目,但是開播僅僅9分鐘,災難發生了。

    發射前,地面測試曾反映2號氧氣箱有問題。它曾用于阿波羅10號飛船,當時已經損壞,后來進行了維修。在發射前,工程師使用內部加熱器,將氧氣箱內的氧氣蒸發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卻沒有按照要求更換恒溫器開關。

    結果在飛行過程中,故障出現了。但是最初故障并未被發現,氧氣箱內的溫度悄無聲息地上升。在任務進行到56個小時之后,宇航員對氧氣箱進行了例行的攪拌操作。當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里面的電線的絕緣材料已經熔化。當風扇轉動時,導線互相接觸,短路了,點燃了絕緣材料。

    宇航員們聽到了爆炸聲,隨后他們就感覺到航天器在震動。斯維格特聯系休斯頓宇航中心的飛行監控中心,并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休斯頓,我們遇到了一個問題。”此時,氧氣表盤顯示,2號氧氣箱是空的,1號氧氣箱中的氧氣水平也在下降。

    盡管宇航員們在模擬訓練中已經學會了保持冷靜,但是1號氧氣罐已經破損,他們的氧氣正在迅速耗盡,這是相當危急的情況。在發射前,宇航員們已經練習過在緊急的情況下,如何使用登月艙作為救生艙。登月艙中攜帶了夠用兩天的氧氣和電池。宇航員們只有幾分鐘的時間關閉命令模塊,并轉移到登月艙中。

    幸好,三位宇航員順利轉移到了登月艙。但他們要好幾天后才能回到地球,在這過程中他們將面臨電能不足、供水供氧不足、環境溫度下降等困難。但三名宇航員在地面飛控中心的指揮下,以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強烈的求生欲望,戰勝了恐懼、寒冷、黑暗、疲勞等困難,和地面飛控中心人員密切配合,積極穩妥地實施著制定好的救生方案。最終,他們安全降落在了太平洋上。

    5.哈勃太空望遠鏡

    時間:1990年5月20日

    事件:當哈勃望遠鏡帶著有缺陷的主反射鏡發射到太空時,這個標志性的太空望遠鏡幾乎成了科學上最大的錯誤之一。

    1990年發射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了一些標志性的太空圖像,但它一開始就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在這個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的合作項目中,打磨哈勃太空望遠鏡上重量超過800千克、通光口徑2.4米的主反射鏡就花費了10億美元。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優勢在于,它排除了大氣層的干擾,因此它能將高分辨率的圖像傳回地球,但是幾個星期后,人們發現圖像中有一些明顯的錯誤。

    這是由主反射鏡的球面像差的瑕疵造成的。球面像差指的是反射鏡邊緣太平坦。這意味著,光無法被正確聚焦,造成每一個圖像都出現了模糊的光環。輿論一片嘩然,美國宇航局受到攻擊,人們指責他們把錢浪費在了一個科學災難上。

    為了降低損失,美國宇航局試圖挽救這個境況不佳的太空望遠鏡。1993年,7名宇航員攜帶太空望遠鏡修正光學組件COSTAR,對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第一次維護。COSTAR由五對反射鏡組成,被安裝在暗天體攝譜儀、哥達德高分辨率光譜儀和暗天體照相機的前面。

    它的作用就像一副能改變球面像差的眼鏡,使光線能夠正常聚焦。在這次維護中,宇航員還為哈勃太空望遠鏡換上了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包括內部的光學更新系統,并提高了哈勃望遠鏡的紫外線視覺。

    為了完成這次的任務,宇航員們花了11個月的時間在一個特殊的水箱中進行反復練習和模擬演練。任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過在最后的階段,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在更換一些絕緣材料時,一顆小螺絲飄走了。在太空中即使是一個小螺絲都有可能造成大災難,宇航員們擔心這會對新的鏡面有影響,因此不得不使用航天飛機的手臂將其捕獲。

    6.進步號-和平號空間站相撞

    時間:1997年6月25日

    事件:進步號貨運飛船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上撞了一個洞,空間站里的宇航員面臨巨大危險。

    1997年,俄羅斯宇航員瓦西里·齊布利耶夫負責進步號貨運飛船與和平號空間站的對接工作。這一過程中,他根據空間站上的電視裝置顯示的圖像,來引導飛船對接,這個裝置可以顯示從進步號貨運飛船上傳回的圖像信息。然而,進步號貨運飛船靠近空間站時,正好處于地面控制中心的控制范圍之外,因此很難準確控制飛船的速度,而當時飛船的移動速度太快。

    在空間站里,宇航員亞歷山大·拉祖金看到飛船靠近時,發出了警報。盡管齊布利耶夫對飛船進行了減速,但是為時已晚,飛船還是撞向了空間站的光譜號增壓艙,并撞掉了上面的一塊太陽能電池板陣列,還在光譜號增壓艙上撞出了一個口子。

    船員們迅速切斷了與損壞艙體的各種連接。這些舉措使空間站內部壓力開始穩定,直接的危險已經過去。但是撞擊造成太陽能電池裝置發生了翻轉,并使覆蓋在電池板上的散熱器保護蓋出現移位。沒有足夠的電力供應將會使空間站上的多個旋翼式姿態控制陀螺速度慢下來。為了避免陀螺控制系統再受損,宇航員們不得不關閉空間站上的陀螺控制系統,并開始通過人工操作空間站上的大型姿態控制推力器來控制姿態,同時用推力器使空間站實現機動,讓其他艙體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朝向太陽。

    宇航員們的快速反應與地面控制的完美配合,使他們解決了電力的問題。當越過地球的向陽面時,他們成功地對電池進行了充電,緩解了所有困難,空間站又活了過來。

    7.發現號航天飛機

    時間:2005年7月26日

    事件:2003年哥倫比亞號解體后的第一次航天飛機發射,但發射過程中飛機隔熱層發生損壞。

    2005年,美國宇航局的發現號航天飛機前往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和設備,但是在發射的過程中,航天飛機的機身受損。幾塊絕緣泡沫脫離了機身,一些隔熱陶瓷瓦在飛行的過程中嘎嘎作響似乎也要脫離機身。

    工程師們擔心,飛行途中不停地顛簸會導致航天飛機在返回進入大氣層時出現事故。根據他們計算,這種情況下,航天飛機在進入大氣層時,內部的溫度將升高30%,有可能會威脅到宇航員們的生命安全。

    僅僅兩年前,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時就是因其隔熱層的原因解體,結束了7名宇航員的生命。這場悲劇之后,大家都很擔心發現號在返回地球時重蹈覆轍,于是維修船體被列入了宇航員們的任務單中。

    維修被安排在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行走的任務中,這樣的維修以前從未有人嘗試過。航天飛機的下部很脆弱,此前宇航員們從未被允許執行太空任務時如此靠近隔熱層。更艱難的是,航天飛機上沒有任何可以固定或者支撐維修人員的裝置,因此,宇航員只好騎在國際空間站的機械臂上移到受損區域。

    這一歷史性的維修由羅賓遜來完成,由于擔心陶瓷隔熱瓦很難被拿下,因此他還攜帶了一對鉗子和一把鋸子。不過最后,他發現這很容易做到,只需要用手指就能輕松將它們拿下。他說,“這看起來像是在給這艘大飛船治療傷口。”

    航天飛機被修復之后,他們在2005年9月重返大氣層,并安全回到地球。

    8.勇氣號火星車

    時間:2009年5月1日

    事件:登陸火星表面5年后,美國宇航局的勇氣號火星車陷入一個沙坑中。

    勇氣號火星車在2004年成功登陸火星。2009年春天,美國宇航局的勇氣號火星車被派往火星上一個被稱為特洛伊的區域執行任務。

    然而,這片沙地比看上去的更柔軟。勇氣號的右前輪早在2006年就失靈了,而這個車輪掀開了沙地的表層,暴露出更柔軟的沙地,這使得勇氣號開始陷入沙坑中,最終動彈不得。

    在地球上,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們也沒閑著,他們絞盡腦汁想著營救計劃。他們建造了一個沙灘測試平臺模擬勇氣號的困境,并測試不同組合的向后駕駛和車輪擺動。希望通過這些測試,找到救出勇氣號的最佳方法。

    營救活動開始于2009年11月16日,但是3天后,勇氣號還在原地。經過幾次的嘗試之后,勇氣號的右后輪也“罷工”了。隨著冬天的臨近,科學家們擔心勇氣號很快將無法獲得足夠的太陽能。他們又試著讓勇氣號倒退,并設法爬出沙坑,但這些方法都未奏效。8個月之后勇氣號仍然被困。

    冬天終于來了,勇氣號進入冬眠,自那以后,美國宇航局再也沒有聯絡上勇氣號。然而,在營救的過程中,勇氣號探測到攪起的土壤中含有硫酸鹽,發現了附近有蒸汽孔的證據,并為科學家找到了火星水循環的新線索。

    9.國際空間站外的頭盔故障

    時間:2013年7月16日

    事件:在國際空間站外進行太空行走時,宇航員盧卡·帕爾米塔諾的頭盔中突然進水。

    在一次太空行走中,盧卡·帕爾米塔諾發現有些不對勁。他感覺到水悄悄地滲入他的頭盔,并且水很快越來越多,他需要馬上回到氣閘艙。

    由于水越來越多,帕爾米塔諾的視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他試圖慢慢移回氣閘艙,但是此時他幾乎已經陷入無盡的黑暗中。對于那次經歷,他說:“這與你在地球上能感受到的任何一種黑暗都不一樣。”

    越來越多的水很快就沒過了他的鼻子和眼睛,他只能根據眼睛和鼻子之間約30厘米的光帶來判斷方向。“我看不到光,看不見周圍的東西,因為我的眼睛都被淹沒了,鼻子里也有水,我試圖與地面控制中心和卡西迪(另一名宇航員)通話,但是當時不可能有人能聽見我說話。”

    5分鐘之后,帕爾米塔諾決定還是試著靠自己返回空間站。他想到了安全繩,最后他利用安全繩的反沖原理,把自己帶回了空間站的艙門。“接下來,我感覺到卡西迪握了一下我的手套,試圖得到我的回應,我給他回應,告訴他我還好。”

    最終,帕爾米塔諾安全回到了空間站。這一驚險的事件讓科學家更加關注宇航員裝備的安全性。

    10.羅塞塔/菲萊

    時間:2014年11月12日

    事件:菲萊探測器上的“魚叉”裝置沒有正常工作,準備了10年的登陸彗星任務幾乎失敗。

    羅塞塔飛船伴飛67P彗星超過了10年,飛行了64億千米,于2014年6月進入預定軌道。接下來的任務是讓菲萊探測器在彗星表面登陸,并采集實驗樣本。

    負責該項目的團隊希望菲萊探測器以每秒1米的速度靠近彗星表面,用其三條腿輕輕地落在一塊平坦的地面。然后用“魚叉”裝置將探測器固定在彗星表面。然而,菲萊并沒有完全按計劃進行著陸。

    當時魚叉裝置沒有正常工作,使菲萊探測器在著陸時從彗星表面彈起,經過兩次彈起后才落地。在彈離預定的著陸地點之后,地球上的科學家們根本不知道這個探測器最終將在哪里著陸。當菲萊傳回第一個圖像時,可以看到彗星表面有凸起的巖石、石塊、羽狀氣體和塵埃,而圖像還清晰地顯示,它的一邊是懸崖,一條腿還懸空著。

    最危急的事情是,菲萊正好落在了懸崖下的一個山洞中,如果沒有足夠的陽光,菲萊的電池將會耗盡,其處境將非常危險,任何外力撞擊都可能將它撞到太空中。然而盡管面臨著種種危險,菲萊還是完成了它的第一次科學實驗,并發回了實驗數據,為人類提供了珍貴的研究證據。

    菲萊的主電池在登陸后57小時耗盡,此后它進入了休眠模式。但在休眠之前,科學家們嘗試了大膽的營救行動。他們將探測器抬高了4厘米,并旋轉35度,希望太陽能電池板重新定位,這也許能讓它在彗星靠近太陽時接收到更多的太陽能并醒來。然而這個營救行動最終并未成功。在2015年6月到7月之間,隨著彗星抵達近日點附近,菲萊曾經短暫蘇醒并與羅塞塔飛船建立了通訊聯系,但隨后很快聯系再次中斷。2016年9月2日,羅塞塔用高分辨率相機拍攝到了菲萊探測器,它被卡在67P彗星的一條黑暗裂縫中……此時,距離羅塞塔任務正式結束已經不足20天。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2016年第11期雜志文章、歡迎廣大讀者關注我們大科技的微信號:hdkj1997

    • 發表于 2016-11-14 00:00
    • 閱讀 ( 93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