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中國古代有哪些知名逗逼?

    “逗逼”是這幾年新生的詞兒,但是“逗逼”在古代早已經有了,而且是成了典故,許多成語就來自這些逗逼。下面小編就為大伙盤點一下這些逗逼吧,排行榜的次序是根據小編個人的理解排的,錯漏之處還請大家見諒。

    第十名  買櫝還珠

    典故梗概:楚國有一個(商)人把他的珍珠賣給鄭國的人,(珠寶)是用木蘭樹的木制的盒子裝,用桂椒來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點綴其上,用美玉點飾,用翠鳥的羽毛裝飾(盒子)。鄭國的人買了這個盒子卻把珠寶還給了商人。這可以說是善于賣盒子了,卻不能說善于賣珍珠。

    點評: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典故本來是挖苦賣珠子的楚人的,可是后來大家覺得買珠子的鄭人更逗,慢慢地演變成了諷刺鄭人不分貴賤。總得來說,鄭人雖然給人錢多人傻的感覺,但這種事擱在今天也不少,所以排在第十位。

    第九名 葉公好龍

    典故梗概: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的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

    點評:葉公的行為雖然讓人無語,但我們許多人其實也是這樣——我們都渴望幸福,可是幸福來敲門時我們卻常常驚惶失措。

    第八名  邯鄲學步

    典故梗概: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壽陵少年。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點評:這件事說白了和今天的中二少年鐵桿擁躉模仿偶像沒什么兩樣,只是有人學得有模有樣,有人畫虎不成反類犬。人,終究還是做最美的自己最好吧。

    第七名:東施效顰

    典故梗概:西施心口痛,皺著眉頭從鄉里走過。同村的一個丑婦人東施看見西施這個樣子,卻認為很美,回去時也捂著胸口,皺著眉頭,從鄉里走過。村里的富人看見她這樣,都緊閉著大門不愿出來;窮人見了,帶著妻子兒女然后躲著她跑了。這個丑婦光知道(西施)皺著眉頭美,卻不明白她皺眉的樣子為什么美。

    點評:東施的行為和上面邯鄲學步的壽陵是一個性質的,只是程度更嚴重些:舉止尚可以改變,容貌在科技部發達的古代是不可改變的。

    第六名  守株待兔

    典故梗概: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于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點評:這個真的是二到家的逗逼了,但是往深層次講,我們何嘗不是常常因為偶得收獲而過度樂觀了呢?

    第五名 刻舟求劍

    典故梗概: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記號,說:“這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當船停下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

    點評:吃過墨守成規不懂變通苦頭的人何止是這個楚人!

    第四名:囫圇吐棗

    典故梗概:宋朝時,有個客人說:"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對脾卻有損傷;吃棗子對脾有益處,對牙齒卻有損害。"有一個死心眼的年輕人聽了這話,思考了很久,說:"我想到一個好辦法:吃梨子的時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損傷我的脾了;吃棗子的時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損傷我的牙齒了。"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點評:顧此失彼,因小失大的人難道還少嗎?

    第三名:南轅北轍

    典故梗概: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于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

    點評:我們誰沒犯過妄自尊大不聽別人勸告而吃虧的錯?

    第二名:掩耳盜鈴

    典故梗概:掩耳盜鈴的原文是掩耳盜鐘,說得是春秋時魯國的士大夫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背不動;于是用錘子把鐘砸碎,剛一砸,鐘锽锽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以為這樣別人也聽不見鐘聲了。

    點評:自欺欺人欲蓋彌彰者終自取滅亡,這放在今天也是有警戒價值的。

    第一名:按圖索驥

    典故梗概:秦國有個人叫孫陽,他一眼就能認出好馬和壞馬,人們把他叫“伯樂”。伯樂把自己認馬的本領都寫到叫《相馬經》的書里,畫上了各種馬的圖。伯樂的兒子很笨,卻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那么厲害。伯樂的兒子把《相馬經》背得很熟,以為自己也有了認馬的本領。一天,伯樂的兒子在路邊看見了一只癩蛤蟆。他想起書上說額頭隆起、眼睛明亮、有四個大蹄子的就是好馬。“這家伙的額頭隆起來,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馬么?”他想。他非常高興,把癩蛤蟆抓回了家,對伯樂說:“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馬!”伯樂哭笑不得,只好說:“你抓的馬太愛跳了,不好騎啊!”

    點評:凡是照本宣科安能辦好事?盡信書不如無書。

    • 發表于 2016-11-25 00:00
    • 閱讀 ( 96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