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很少有人會主動去思考它。年輕人覺得還很遙遠,沒必要考慮;老人覺得忌諱,不愿去過多提及。
不過,最近有一種稱為“死亡體驗”的活動在各地悄然興起。

寫遺囑、躺棺材,甚至被推入“模擬焚化爐”,通過40℃的熱空氣和聲光電等多媒體設施讓體驗者感受“火化”。然后得到“重生”。

人往往都是在臨終時才開始仔細思考關于“生死”的命題,卻為時已晚。當病人交給醫院,尸體交給殯儀館,但人心理的痛苦交給誰呢?在面臨親人死亡時的心理強壓由誰來疏導?自己又該如何理解死亡? 如果我們在更清醒的時候開始思考這個話題,會有怎樣的答案?

有體驗者說,回憶起自己以前發生的很多事,和父母的、和朋友的,還有最初自己懷揣的那個沒有實現的小夢想。
有體驗者說,想到去世的父母躺在焚化爐里的畫面,感覺到無法躲避的恐懼和孤獨。后悔沒有機會好好和父親聊聊他這一生的遺憾,未盡的心愿和身后事。
對可預見的永別,我們諱莫如深。
體驗者說,希望那些父母尚在的兒女們可以盡早開始思考“告別”命題,而不是在父母臨終的病床前。
秋葉說:
“死亡體驗”不僅僅是經歷過死亡之后的重生,讓我們更好的面對未來。也是在教育我們如何面對死亡,自已亦或是親人。使我們學會盡早的去思考“生死”,盡早的和父母聊聊那些未完的心愿,盡早的為父母安排好身后事。
只有了解了生命的結果才能好好走過生命的過程,所以,認識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課。
玩玩這些,體驗下死亡
Taphobos:體驗"活埋"
相信不少人看戰爭片或者恐怖片時,都看過不少活埋的鏡頭,但你真的知道被活埋是怎樣的感覺嗎?一群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的鬼畜研發的游戲《Taphobos》可以讓你過過癮了。

玩家戴上虛擬現實的 VR(Virtual Reality) 的眼鏡,躺在特制的"棺材"里,便可體驗"活埋"的神秘感覺。VR有多逼真?如果你戴上VR的眼鏡,當鏡頭拉進火爐內部,火焰鋪面而來,人體官能認知的錯覺能讓人昏眩。不僅如此,游戲還設置了第二個玩家參與其中,這名玩家必須要在氧氣耗盡之前將其找到并實施獲救,不然,只能"Game over"。

一路由生往死,并且是等死的過程,你是不是已經覺得背脊發涼,毛骨悚然了?目前,該游戲尚未上市,不過試玩階段已獲評"閑的蛋疼"、"令人發指"。
Durr手表:溫柔的慈悲
你還在靠打叉悼念已逝去的青春?一月痛一次的沖擊感還不如這款5分鐘便提醒你一次的Durr手表。

不需要借助畫面和聲音的刺激,Durr手表去年一度在創業型用戶手腕上非常流行,無時間顯示功能、只每隔5分鐘震動一次,然后溫柔提醒你,生命又流逝掉300秒,這款生命的計數器就是這樣的溫柔:5分鐘已經過了,你是不是離死亡更近了?
Tikker手表:生命倒計時
不同于Durr的溫柔,同期出現的Tikker手表則冷酷地為佩戴者進行死亡倒計時。這款逆天的手表基于用戶的年齡、運動狀況、BMI(體質指數)、居住地等推出你的死亡日期,顯示你生命的剩余時間。這感覺就像你看著銀行卡里的數字一直在減少一樣刺痛。

當你早晨還賴在床上的時候,它會提醒你:睡你mabi啊,起來嗨~~~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款無法讓人直視的手表。
Life Clock:死亡預測
和Tikker異曲同工,為Apple Watch構思的新應用"Life Clock",還多了根據用戶日常活動調整倒計時長的功能,比如早睡早起和跑步將增加用戶"壽命",而如果這天熬夜又不鍛煉,它將提醒你離死亡又踏近一大步,堪稱死亡預測器。

數據當然不可能精確,大于形式的意義是對珍惜生命的警示和鍛煉身體的鼓勵。
正所謂"不知死,焉知生"。當我們去了解生命意義的時候,總是會在死亡的背景下去思考,怎么能回避死亡呢?如果我們沒有對死亡的理解,又怎么能理解生的含義呢?直視“生死”,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人生。
秋葉網,一站式購墓平臺。公正、透明、專業的服務平臺。
微信公眾號:qiuyefuwu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