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品牌十問:如何讓品牌更有創意?

    上一篇的結尾,我提到了自然存在和現象存在。這兩個哲學詞兒的區別,就是現實和想象的區別。最近很流行一個說法:人是唯一有想象力的動物,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文明。正是很多虛構的東西,吸引我們從非洲的樹枝間走到草原上,跨過高山和海洋,一代一代走到了現在。怎么能說想象力已經死了呢?想象力的真實雖然有別于自然的真實(自然的存在),但你不能說它不存在,它是存在的。不僅存在,而且對人類的行為有很強的影響力。那想象力是借什么存在呢?

    • 想象力是借現象而存在。

    品牌也是一種現象存在。現象的威力就體現在,自然在我們的身外,而現象在我們的心里。所以,如何能讓品牌扎根于內心?要用現象的語言。也就是人的內心本來就存在的語言。

    今天剛完成了一個方案,很適合講這個主題。我很興奮,很想拿出來做一個舉例。但是這個品牌方案還沒注冊,所以先不能放在文章里,以后再給大家看。我們先來說說品牌傳播有效的一個前提:靠近直覺,遠離邏輯。

    人類對外部世界的了解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覺學習,一種是邏輯學習。而品牌的傳播過程很有意思,是通過直覺來學習邏輯。




    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張白紙,從光、氣味、味道、聲音、觸感到形成思維,慢慢構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這些來自感官的外部直覺,和因外部直覺產生的內心感受需要通過概念來分類、存放起來。每一種概念就像一個貼著標簽的抽屜,抽屜里面裝著與這張標簽相關的感受和思維內容。比如“狗”這個標簽,里面裝著從感官獲得的單純的眼神,搖動的尾巴,被濕乎乎的舌頭舔到的觸覺。還有內心獲得的信任,依賴,忠誠。當然,也會有負面的威脅,謹慎等感受。

    這就是直覺學習的方法,通過直覺形成概念并固定下來。直覺學習因為直接和五感相連,所以印象非常深刻,很難遺忘。比如我們學習母語,學習自行車,一旦學會就終生相隨。就像樹根入侵到泥土里,根深蒂固,很難改變。最終對認知形成“直覺入侵”。

    而抽象學習是通過整理概念和把舊概念組合成新概念來學習,記憶牢固性要差很多。書上得來的信息是抽象的概念,有些還需要通過別的概念來解讀。需要更強的理性思維,所以記憶效率并沒有直覺學習高。雖然這是一種高級的學習方法,但是人類并不愿意時刻動用理性思維系統,這是因為理性思維高耗能的生理機制導致的。

    在消費行為中,更是如此。消費者只有在購買一些風險成本比較大的商品,比如比較貴,或者是長期投資產品才會動用理性系統來分析判斷。比如你心儀的車型,或者包包,而這種理性也是在為感性找支持的理由。其實感性已經下了決定要買了。在這之前,一直是直覺在影響決策。購買成本相對低的商品,基本不會啟動理性系統,只依靠直覺。如果只是第一次接觸的品牌,就更不會啟動理性系統。

    所以你的品牌如果概念復雜,他直接就無視了。你必須要給復雜的品牌概念找到一個感性的,直接就能對接直覺的表達方式,才會吸引消費者。

    • 不要給消費者需要分析和記憶的東西,要給他想象。

    那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是直覺的,所有的文字性信息都是邏輯的呢?不是。

    • 多個動作的圖形,也是邏輯的。

    入侵性強的 logo 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個動作,或者一個事件,一個細節。內涵越簡單外延越豐富,耐克和蘋果就是很極端的范例。更感性一些的比如好萊塢卡通廠牌“夢工廠”,一個孩子在月亮上甩一下魚鉤,這就是一個動作。如果把太多內涵組合到一個圖形里,結果必然適得其反。對這個問題認識不夠就會出現一種負重上陣的品牌,象征企業價值觀,象征文化,象征產品,其實在直觀上什么都象征不了。這種在國內企業中太常見了,就不舉例了。

    說了半天現象,這個詞是從哪來的呢?現象學是一個哲學學派,創立人是胡塞爾。簡單講就是“回到事情本身”。在最直接顯現的東西沒有得到澄清之前,不設定任何間接的東西。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把間接的東西“懸置”起來,存而不論。懸置不是否定,而是從自然的觀察方法改變成現象的觀察方法,又稱為“現象還原”。

    • 懸置之后,一切事物都由作為自然的存在轉變為現象存在。

    把概念還原成自然真實,并不會有很強的入侵性。只有變成內心想像的樣子,才會有入侵性。就是從自然存在轉變為現象存在。

    這三個方案,第一個是女人騎在豬身上跑;第二個是放大了一只豬的情緒表情;第三個是把第二個方案進一步強化。第一個,雖然也很滑稽,但豬是豬,人是人,還是一種真實的自然存在。第二個,豬有了情緒,冬天到了,要被宰了,雖然吃的不錯,但是并不開心。這就進入到現象范圍了。豬的情緒其實是人的情緒,你會發現,你和這只豬好像可以溝通了。第三個方案,加強了現象的存在感。但是不能把第二個情緒帶到第三個里來,因為這種真實感會強化情緒,如果在超市里壘一個堆頭,會產生更強烈的負面情緒傳播,所以表情要改的開心一點。

    請注意,“現象”的存在,既有別于純五感的真實,也有別于概念的抽象。它介于感知和定義之間。賴聲川曾在創意學中用佛教概念解釋為第六識與第七識之間,但我覺得現象學的解釋更樸素一些。也就是說,所謂的第六識就是直覺,第七識就是我們營銷人常說的“定位”,創意就在這兩個空間之間。如果從真實的直覺直接過渡到定位,我們就抓不到創意的靈感瞬間。

    我剛說過直覺有外部直覺和內部直覺,外部直覺通過五感從真實中獲得,而內部直覺不一定是真實的,已經加入了我們的想象。現象包括這兩種直覺,馬是現象,飛馬也是現象,飛馬不存在于自然中,但是存在于現象中。到目前為止,我覺得現象就是我一直在找的創意表達的有效代碼。

    • 現象表達的文字,也是直覺的。

    現象表達的名字,在說和聽的環節都很容易理解和傳播。所以有些文字并不一定要依靠很顯著的視覺錘來進入認知。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視頻自媒體“一條”,羅永浩的手機品牌“錘子”,廣告人王成長給創意杯子品牌起的名字“一個一個”,強亞東的創業項目“叫個鴨子”、“沒想稻”。這些品牌的傳播無需所謂的視覺錘,文字本身從直覺入手,不用間接的概念歸納,直接回歸現象表達,傳播力要強得多。

    但是品牌是綜合感官的,就像你聽說一個很有吸引力的人,總還想看看他長什么樣子。一個好的名字和一個好的 logo 可以構成品牌的綜合感知。小馬宋剛跟我提起他的原創品牌“忽然想起你”的時候,我心里就想,這名字這么好傳播,設計能起到的作用在哪?必須用設計加一個文字表達不了的東西進去,否則還不如不做。最后我覺得想念的時候,內心是孤獨的。我就想到了小王子的一個貼切的比喻,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顆孤獨的星球。正是因為距離,才產生了想念。星球的這個比喻真的是絕妙極了。面對沒有溝通機會的另一個內心,有時候真的像面對浩渺的宇宙一樣讓人絕望。星球這個形象,一下就讓受眾看到了自己和想念那個人的距離。這就是文字表達不了的東西。

    品牌是可以幫你存住流量的水庫。如果你沒有設計一個好的 logo,起碼要有一個現象語言的名字。否則真金白銀買來的流量來了又走,存不住。消費者下一次想找你的時候,如果想不起來,你的傳播就白做了。

    或者你的 logo 只有審美,看不到本質,力量也是不夠的。

    下期我們來說說:設計不是創造美。


    • 作者:王東魁,百度問咖認證大咖,知名品牌設計師  新浪微博:王二不是腕兒

    • 發表于 2016-11-25 00:00
    • 閱讀 ( 116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