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是每個人的天性,女生們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一度不敢吃葷。可是細心的人們會發現,食肉動物一直吃葷怎么也不胖,而豬只吃雜食卻依然長得那么胖。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萬獸之王——老虎的生活方式
虎,俗稱老虎,是體形最大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亞洲。身體被滿淺黃到紅色毛,有黑色至棕色條紋,是一種孤獨的森林食肉動物。一般每個老虎有自己的領地,每個虎占領一塊領地后,就會將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動物如狼、豹等趕走,所謂“占山為王”。虎的活動范圍較大,一般在500~900平方千米,最大的可達4200平方千米以上。老虎以鹿、獐、野羊等食草動物為食,必須有足夠的獵食領地以維持生命。每次食肉量為17~27千克,體形大的每頓可達35千克。虎最精良的攻擊武器就是粗壯的牙齒和可以伸縮的利爪。虎一般采取潛伏襲擊的獵食方式,從獵物后方攻擊,在食物嚴重短缺時,也會攻擊人。
非洲霸主——獅子的生活方式

獅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
獅子原來分布于除了熱帶雨林地區以外的非洲各地、南亞和中近東地區,目前獅子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現在基本可以算是非洲的特產。
獅子通常群居生活,一個獅群約有8~30個成員,平均為17頭。每一個獅群的領地區域相當明確,在獵物充足的地方可以小到20平方千米;而在獵物稀疏的地域中它們也許不得不建立大到400~1500平方千米的領地。
獅群中的母獅基本是穩定的,它們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個獅群。但公獅常常是輪換的。
獅群的捕食對象范圍很廣,但它們更愿意獵食體型中等偏上的有蹄類動物,比如斑馬、黑斑羚以及其他種類的羚羊。獅群中,雌獅們是主要的狩獵者。雌獅在奔跑中貼住獵物,然后一口咬住獵物的頸部直到它窒息死去。這時獅群的其他成員會一哄而上盡情美餐,混戰中往往是強勁的雄獅優先獨霸獵物,小一些的幼獅只分到少許甚至什么都沒得到。
發胖的差距在哪兒?

所謂胖,科學的語言就是體內脂肪積累。
老虎、獅子等食肉動物,由于長期的進化,大多以肉食為主。它們為什么不會發胖?原來它們在野外生存是很不容易的,如獅子要捕獲一只能夠吃的大動物,需要合力圍捕,獵物由大家分食,這樣大多數個體所得不會很多;而老虎則需要守候,跟蹤多時等到捕食成功,也已饑腸轆轆了;獵豹需要迅速奔跑,全力追捕,還常常以失敗告終。這些野生動物,即使喚肉啃骨,其攝入的營養所轉化的能量,在捕食過程中也消耗很大,沒有多少能量能轉化成脂肪儲存下來。當然,這些食肉動物就不會發胖了。

而我們所說的豬,是指飼養的家畜豬。在人類的照料下,豬們終日無所事事,食物充足,營養豐富,而且豬圈里的空間有限,活動量不大。這樣,攝入營養多,身體消耗少,體內脂肪便逐漸積累起來了。現在,放養的豬體內就不會積聚大量脂肪。事實上,在野外生存的野豬就不胖。為了尋覓食物,野豬得在林子里不停地奔跑搜尋。它們在野外獲得的食物有限,消耗的能量卻不少,當然就沒有多余的能量轉化成脂肪了。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
作者: 科學原理一點通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