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秋風起,香腸香,關于香腸你了解多少?

    秋去冬來,溫度日益降低,需要暖暖的食物來填補因低溫而空虛的內心,而在冬季食物中,各種腸是必不可少的——秋風起,食臘味。香腸是把肉類灌裝到腸衣中,經過烘焙、晾曬或者風干等工藝制成的食物的總稱。香腸不僅可以單吃,做成菜肴下酒也是棒棒噠。只不過不同的腸,或可生吃,或需加熱,這些你都了解嗎?

    廣式臘腸

    廣式臘腸是“風味”、“香味”、“甜味”皆具備的:外觀紅潤鮮亮,口味鮮嫩香甜,在兩廣地區(廣東廣西)都挺受歡迎的,是多得的下飯佐酒的特產。制作廣式臘腸的材料用新鮮或冷凍的肉都可以,制作比較講究,把瘦肉粗絞成塊,肥肉切成丁,配上蔗糖、高度酒、醬肉、鹽等輔料攪拌,灌入腸衣或是人造腸衣,再經過55℃的溫度,避光烘焙3天左右即可。

    紅潤的色澤形成由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參與,首先是高溫烘烤使得部分水分被蒸發,硝酸鈉的濃度因此而增大,滲透速度也得以加快,硝酸鹽在酸性條件下因還原菌的作用而形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又在微酸性條件下形成亞硝酸一氧化氮(NO),最后,NO與還原狀態的肌紅蛋白(Mb)反應結合生成一氧化氮-肌紅蛋白原(NO-Mb)

    NO + Mb → NO-Mb

    正是NO-Mb數量的大幅上升讓臘腸顏色轉紅,當從淺紅色轉為紅色時,發色過程基本上完成。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廣式臘腸不屬于熱腸的范疇,盡管經過了烘焙,但是在食用之前還是需要烹飪一下。廣式臘腸用來做煲仔飯尤其合適,加熱后的油脂浸入米飯中,香氣撲鼻,入嘴后還有絲絲甜氣,好吃極了。

    四川辣腸

    辣是川菜的靈魂,腸也是如此,四川麻辣腸是四川一帶的漢族風味名菜,做法和廣式臘腸類似,肥瘦肉分開,各切成肉丁,加入白酒、花椒粉、鹽、胡椒粉、白糖、辣椒粉等調料,腌制入味。再把腌制好的肥瘦肉混合體灌入腸衣中,分節扎緊,每小節底端扎個小洞排出水分和氣體。然后再拿出去在陽光下曝曬3-4天,最后再掛在通風的高處風干,約莫15天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由此可見,四川辣腸做法和廣式臘腸也是有區別的:一是一個辣,一個不辣;另一點是干燥方式不同,不同于廣式臘腸的烘干,四川辣腸是風干。由于是自然風干,四川辣腸顏色就沒有廣式臘腸鮮亮,而是黑紅色,切開后紅白相間,因為加了辣椒,一股辣香撲鼻而來。當然,四川辣腸也是生的,食用前也要加熱:可以只是簡單地煮制或者蒸熟,也可以切片直接食用或炒菜,都是不錯的選擇。

    東北血腸

    血腸,雖然聽起來有些駭人,但是味道醇厚,是不可多得的御寒美味,因而成為東北人的傳統食物。血腸的選料頗有講究,豬腸用的是大腸和小腸之間的鳴腸,而豬血只能是生豬宰殺后一個小時內的,這樣才新鮮。宰殺完豬后,將其血放置在裝有鹽水的大盆中,然后攪拌血液使其凝固,再拌上剁碎的豬油、洋蔥末、鹽、姜和胡椒磨成的粉等調料,隨后灌腸,扎緊后放到鍋里面煮熟就可以下肚了。

    東北血腸有很多吃法,最經典的莫過于和酸菜一起燴。先大豬骨頭和五花肉燉湯,燉的差不多了加上點切成絲的酸菜和粉條,繼續煮,最后主角上場:血腸切成片和白肉一起放進去,稍微煮煮就可以食用了。嘗一口,油而不膩,味道鮮美。

    雖然好吃,但是血腸卻不易保存。如果一次做的太多吃不完,可以將其浸泡在冷水中(水要沒過腸),然后放到冰箱保鮮層。不過也不能放置太久,3、4天之內就要吃掉,不然就暴殄天物了。

    朝鮮米腸

    米腸是朝鮮族的風味小吃之一,富含維生素B、鐵和蛋白質,味道也不錯,有嚼勁。雖名為米腸,但食材中也是有肉的。米腸是在血腸的基礎上,加了糯米、大米等原料,再經過調味制作而成。蒸熟之后切片,可做主食,也可蘸上調料當成菜肴食用。

    糯米要提前一天用水浸泡,豬大腸要反過來用面粉、淀粉加鹽搓洗直到洗干凈為止,然后也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到兩個小時即可。腸衣搞定,接下來就要做餡:糯米瀝干,加上生姜末、蒜末、蔥末,還有豬血。之后就是將灌好腸放在水中煮熟,最后別忘了做配料,在小器皿中放上一勺辣椒面、一勺蝦汁、少許鹽、胡椒面和白砂糖,再加點蒜末、生姜末、芝麻拌勻即可。

    除了豬腸牛腸,朝鮮族還嘗試過用魷魚、明太魚做腸,普通的(用豬腸和牛腸灌制的)叫米腸,把各種材料灌入魷魚里的就稱為魷魚米腸,把材料灌進去掉內臟的明太魚做出的名為明太魚米腸。腸衣不同,味道也不盡相同。各種調料再和米、血混合之后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品嘗。

    哈爾濱紅腸

    說起哈爾濱的美食特色,估計很多人立馬就能想到哈爾濱紅腸,其實,哈爾濱紅腸是外來品,因棗紅色的外表而得名,哈爾濱紅腸原產于東歐立陶宛,在中東鐵路修建之后,外國人將它的制作工藝帶入哈爾濱。如今,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哈爾濱紅腸制作越發純熟,名氣也越來越大了。

    紅腸原料除了常規的肉、腸衣、鹽,還有大蒜、淀粉(最好是馬鈴薯淀粉)等。其中,瘦豬肉占一半,肥豬肉約占三分之一,其余就是淀粉和調料了。制作時先將肉進行腌制,然后用絞肉機絞碎就可以灌腸了。最后一步是熏烤,把紅腸放到烘箱內烘烤,溫度控制在65℃-80℃,烤制半個到一個小時,自己掂量,烤到腸衣干燥、肉餡紅色為佳。

    和香腸相比,帶有異國風味的紅腸容易咀嚼也不油膩,很受消費者喜歡。盡管經過煙熏,但是一點也不影響外觀:紅腸表面是沒有浮灰的。吃的時候直接食用即可,連帶著腸衣一起,些許大蒜味再加上適量的脂肪丁,和哈爾濱啤酒很搭。

    哈爾濱干腸

    在哈爾濱,除了紅腸外,干腸也是頗有名氣的。干腸和臘腸做法、口味都有些相似,但是可以直接生吃,不需要再加工,而且相比于南方的臘腸,哈爾濱干腸要咸得多,所以一次性不能吃太多,不然就得狂補水了。

    同為哈爾濱特產,干腸比紅腸保存時間要持久得多,和它的做法是有關系的。首先要把肥瘦肉分開,瘦肉切成塊、肥肉剁成餡,加入調料(酒、鹽、白糖、醬油等)腌制2個小時左右入味;清水洗凈腸衣,將拌好的肉灌入其中,放在陰涼處進行一周左右的風干,最后再用蒸鍋將其蒸熟。

    做好的干腸細細的,摸起來硬硬的,拿起來啃一口,堅韌有嚼頭,完全可以當做休閑的零食來吃。當然,干腸還可以拿來做菜,將其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和青菜(油麥菜、青筍等)一起炒食,葷素搭配,營養合理;或是和米飯一起做干腸炒飯也是不錯的選擇。

    • 發表于 2016-11-15 00:00
    • 閱讀 ( 73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