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人為什么會做夢,夢境有什么意義?

    夢,是睡眠的伴侶。做夢是人體一種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現象。當人入睡以后,有一小部分腦細胞仍在活動,這就是夢的生理基礎。

    人為什么會做夢,不做夢會有什么反應?

    科學家做了一些阻斷人做夢的實驗。當睡眠者一出現做夢的腦電波時,就立刻被喚醒,不讓其夢境繼續,如此反復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夢的剝奪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生理異常,如血壓、脈搏、體溫的異常變化,植物神經系統機能有所減弱;同時還會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如出現焦慮不安、緊張、易怒、感知幻覺、記憶障礙等。這就是說,人需要夢。具有夢境活動,是保證人體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不是有人不做夢呢?絕大部分科學家相信所有人類都會做夢。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沒有做夢或者很少做夢,那是因為他們醒來后將夢中的情形全部忘記了。有研究表明,無夢睡眠不僅質量不好,而且還是大腦受到損害和有病的一種征兆。最近的科研成果表明,夢是大腦調節中心平衡機體各種功能的結果,是大腦健康發育和維持正常思維的需要。如果長期無夢睡眠,那反而是值得人們警惕的現象了。

    科學家對夢與睡眠的關系進行了仔細研究,發現夢主要發生于快速眼動睡眠期。什么是快速眼動睡眠呢?這是發生在睡眠后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點是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痹。假如一個人被直接從快速眼動睡眠期中被叫醒(比如說被鬧鐘叫醒),那他極有可能向你報告自己正在做一個栩栩如生的夢。喚醒處于快速眼動睡眠期中的兒童或成年人,約60~90%的人訴說醒前正在做夢。快速眼動睡眠周期中出現的器官功能變化說明,快速眼動睡眠與夢之間具備一定的生理聯系,或者說快速眼動睡眠期具有更多的產生夢的心理生理基礎。夢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睡眠時期中,不過比較少見,而且夢境更加模糊。

    人為什么會做夢?快速眼動睡眠有什么作用?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睡覺時,快速眼動睡眠在提高人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改進人們在新近學習任務中的表現。科學家認為,快速眼動睡眠是一種適應性的生存機制。

    夢境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著名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對此做出了開拓性的解答,并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夢的解析》。弗洛伊德認為,做夢反映了人心靈深處的、位于潛意識中的欲望,這些欲望經過一定的偽裝和改造被表現出來,就形成了夢境。弗洛伊德根據對夢和無意識的分析,開創了一個新的心理學流派,叫做精神分析學派。精神分析學派的另一位大師級的人物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榮格解釋了數以萬計的夢,對夢的本質有著深刻的理解。榮格認為,“夢是無意識心靈自發的和沒有扭曲的產物,夢給我們展示的是未加修飾的自然的真理。”此外,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還認為,夢是一種象征性的語言,與神話具有相似的特征。

    夢是人類特有的現象嗎?

    動物會不會做夢?真正的做夢只有在人類身上被直接證實發生過,不過很多人相信做夢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動物已經確定會有快速動眼睡眠,但是我們沒辦法要求動物報告它們的經驗。平均擁有最長快速動眼睡眠時期的動物是穿山甲。哺乳類可能是大自然中唯一,或者至少是最頻繁的做夢者,因為和他們的睡眠模式有關。

    除了夜晚睡眠中出現的夢境,白天是否也會做夢?

    對于某些人,尤其是青少年,在清醒狀態下也可能出現一種帶有幻想情節的心理活動,在心理學上叫“白日夢”,也稱“遐思”。心理學家認為,做“白日夢”是一種有效的松弛心理神經的方法,青少年做“白日夢”有利身心。研究人體心理衛生的專家們稱,雖然目前尚未搞清楚“白日夢”對影響人體身心健康的確切機制,但可以肯定,這種大腦活動對免疫系統起著良性的促進作用。此外,“白日夢”能讓大腦的左側從語言活動中解脫并處于休息狀態,讓右腦充分發揮其直觀形象思維能力,這可以讓善于語言思維和習慣用右手勞動者的疲勞得以消除和緩解。

    除了美好的白日夢,還有恐怖的噩夢。

    做噩夢意味著什么呢?醫護人員認為,如果長期噩夢不斷,那有可能是身體虛弱或患有疾病的預兆。夢境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潛意識心理反應,雖然看起來荒誕,但有時也會透露出身體健康狀況的蛛絲馬跡。心理學家認為,夢好像是一臺儀表,它對一些尚不為意識所知的身體變化會有所反應。比如,有些肝炎病人在發病前幾天會出現令人焦躁、恐懼的夢境,有的病人訴說在夢中感到右肋部損傷疼痛等。噩夢有可能是疾病的預報,因此,長期的噩夢就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可以考慮咨詢醫生并做身體檢查。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山夕團隊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6-11-24 00:00
    • 閱讀 ( 75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