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瓜的時候,多數人都希望籽越少越好,以至于人們培育出了“三倍體無籽瓜”。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平時磕的西瓜子都是哪來的呢?莫非是雇一群人啃西瓜收集瓜子?或者是像土雞蛋那樣一家一戶收上來的?你吃西瓜時吐出來的籽怎么沒有人收?
術業有專攻的籽用西瓜
其實你磕的瓜子來自專門的西瓜,叫籽用西瓜,又叫籽瓜,是西瓜的一個變種。由于長得比較結實,需要拳打腳踢才能弄開,所以又叫“打瓜”。

籽瓜按瓜子殼的顏色分為紅籽瓜和黑籽瓜,按瓜子大小又可以分為大片、中片、小片。目前中片黑瓜子是市場主流,大片瓜子或紅殼瓜子是小眾品種。
目前中國的籽瓜種植基本呈現“南紅北黑”格局。其中紅籽瓜主要分布在廣西、江西、寧夏、內蒙古,黑籽瓜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內蒙古。黑籽瓜起源于甘肅一代,典型特征是黑邊白心,因此又叫牛眼或鳳眼。中國著名地方品種有甘肅蘭州大片黑籽瓜、靖遠大片黑籽瓜、內蒙古五原黑籽瓜、吉林小黑籽等。紅籽瓜又名“喜籽瓜”,它的瓜子一般比黑籽瓜小,多數種植在南方,但面積遠小于黑籽瓜。著名地方品種有江西信豐紅籽瓜、廣西信都紅籽瓜、寧夏平羅紅籽瓜等。
籽瓜種植歷史悠久
我國是籽瓜種植最多的國家,也是籽瓜的發源地。
紅籽瓜的歷史很悠久,最早的史料記載可以追溯到1664年江西省信豐縣的栽培史。黑籽瓜的歷史記錄則晚了一個世紀,史料記載1774年在甘肅省皋蘭縣有種植。
國內的黑籽瓜品種基本上都是陸續從甘肅中部傳過去的。國外黑籽瓜主要產地是泰國,但其實也是1950年前后從甘肅引進的籽瓜品種。
籽瓜和西瓜一樣,對土壤肥力消耗很大,一般收過一茬后,需要讓土地休息幾年。這對于大規模連片種植的地區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為了提高農田生產效率,農業技術人員發展了間作和套種技術。比如籽瓜和棉花間作(同時播種),或和毛豆、玉米套種(不同時播種),可以提高土地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瓜子雖好吃,也要適度
瓜子的營養十分豐富,大約含有蛋白質40%左右,此外還有較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不過它的脂肪含量也達到50%左右,因此最好適量食用。炒制瓜子常用到鹽,小孩子一般不太會磕,常常放在嘴里吮吸,吃多了口干舌燥,還影響食欲。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日一小把堅果是有益健康的。

此外,建議從正規超市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帶包裝的瓜子,避免違法添加的風險。
(作者:鐘凱)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