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說:看完你就知道了,這個標題不是鼓勵大家貼標簽,是用來反諷的……
要是再讓我多讀到一篇什么關于“內向癥狀”的清單,我就哭給你看。
網絡上充斥著這樣的文章,列舉出一條條“內向”癥狀,讓你對號入座。一開始這些文章還算有些干貨,比如《31個跡象證明你很內向》里盡管條目看起來略顯夸張,但有些對內向者的描述還算一語中的,比如下圖目不轉睛看書對他人需求毫不理睬的這個煤球:

但很快內外向的討論就開始歪樓了,比如什么“23個跡象說明你的狗狗很內向”啦,文章里居然說:
“它總是帶著耳機聽音樂,希望沒有人會跟它說話或打攪到它。”

你已經受夠這些人格清單體了,可它們還是源源不斷地來。很多列表分明摻雜著不同的人格特質,卻都被粗暴地分類在“內向”這個模糊抽象的概念下。
舉個栗子,這些文章里很多會把害羞相關的行為算進內向人格的測量里。但事實上,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害羞和內向根本是兩碼事。害羞說的是一個人容易焦慮和有神經質的傾向。但很多內向者僅僅只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他們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一點也不焦慮或者害羞。
這些文章還有一大罪狀是,它們把內向和感官敏感混淆了。
“外向者沒事可干的時候會覺得很無聊,但內向者面臨的難題恰恰相反——當環境中充斥著各種不同的刺激時,他們很容易混亂甚至崩潰。”
——《23個跡象說明你是一個隱性內向的人》
事實上,感覺系統的敏銳(或者說我們常說的敏感)和內向根本不是一回事。很多真正意義上社交內向的人,對大聲喧嘩和超亮燈光并不排斥,但若是進行太多淺表的社交則會讓他們情感耗竭。
相反,有許多社交外向的人會覺得過度的感官刺激很不舒服。大量研究表明,感官系統的敏感和神經質(焦慮)還有開放性有關,而不是內向性。

所以,當我看到這篇叫做《7個跡象證明Kanye West實際上是內向者》的文章時,我就抓狂了。真的嗎!?
自戀和內向,真的不是一回事好嗎?!
吶,說起來,你們有沒有見過一類人,他們總說自己很“內向”很“敏感”,但實際上你覺得他們就是很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我敢肯定你見過,因為這種人真的多了去了。
說起自戀,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典型的自大狂形象:外向、愛競爭、很自信、自以為是、虛榮,特別需要被人崇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如何鑒別自戀”這篇文章)。但是早在 1938 年,哈佛心理學家 Henry Murray 就在他的本科生中發現了另外一批自戀型的人:隱性自戀者。
雖然那些顯性自戀的人確實具備攻擊性強、自大、把別人當工具利用、自以為很重要、需要被人關注這樣等特征,但隱性自戀的人更容易有被忽略和被貶低的感覺,他們高度敏感、焦慮、有被迫害的妄想。
在 90 年代,心理學家 Paul Wink 分析了一系列測量自戀的量表,證實確切存在這兩種不同表現的自戀。他把第一種叫做“自大-表現型”的自戀,第二種叫做“脆弱-敏感型”的自戀。

他發現這兩種自戀存在共同的核心特征——自負,傲慢,只看到自己的需求而忽視他人的需求。不過,兩種自戀的共性就此止步,隨后便發展成了兩種不同的外部行為特征。
自大表現型的自戀與外向,強攻擊性,自信心強,需要他人崇拜這些特征有關。脆弱敏感型的自戀則和內向,高敏感,防御性強,焦慮和脆弱這些特征聯系在一起。Jonathan Cheek 和 Jennifer Odessa Grimes 在此基礎上進行后續研究,發現隱性自戀和高敏感人格量表(High Sensitive Person Scale)得分相當有關。
換句話說,雖然內向、敏感和自戀是相對獨立的幾組特質,但隱性自戀者很容易報告說他們內向和敏感。

看完上面這些,你一定很好奇,自己是不是帶著內向面具的隱性自戀者呢?話不多說,下面我也提供 23 個條目來幫你看看你這個層面的人格特征。
Jonathan Cheeks 和他的同事們用這個量表調查了 420 名大學生被試,發現在“適應不良的隱性自戀量表”中得分較高的人,相對在優越感、羞恥感、神經質這些特質上得分也較高,而在自尊、宜人性、外向性和責任心上得分較低。而與此相反,“適應不良的顯性自戀”與羞恥感、自尊還有神經質這些特質就沒有什么關系。
不過,顯隱性自戀的人都有強烈的優越感。從某個角度來說,如果你非要當一個自戀的人,當一個顯性自戀的人或許比當一個隱性自戀的人要“好”。
下面就是問卷了,請誠實一點面對內心。
Maladaptive Covert Narcissism Scale (MCNS)*
適應不良隱性自戀量表
下列有一些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描述了某些行為或感覺。請回答這些感覺或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和你的情況相符合,然后在空白處添上對應的數字:
1 = 非常不相符
2 = 不相符
3 = 不確定
4 = 相符
5 = 非常相符
1. ___我會全心沉醉在思考和顧慮我的個人事務、我的健康和人際關系里。
2. ___我容易因他人的嘲笑和輕視而受傷。
3. ___當我進入一個房間時,我有些忸怩,感覺別人都注意著我的舉動。

4. ___我不喜歡和別人分享一件成果的功勞。
5. ___我覺得自己手頭的麻煩事就夠多了,沒功夫操心別人的煩惱。
6. ___我覺得自己的脾性和絕大多數人很不同。
7. ___ 我總是站在自己個人的角度去理解別人的評價。
8. ___我很容易沉迷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里,而忘記別人的存在。

9. ___ 除非我能感覺到小組里至少有一個人欣賞認可我,不然我不喜歡小組活動。
10. ___ 如果別人遇到了麻煩想要我花時間聽他們傾訴并安慰之,我暗地里會覺得厭煩。
11. ___我嫉妒長相好看的人。
12. ___被批評時,我會覺得自己被羞辱了。
13. ___我不知道為什么別人沒有多留意并欣賞我一些好的品質。
14. ___我總是非黑即白地看待別人,覺得別人要么很棒,要么很差。
15. ___有時候不知怎么地,我會有一些暴力的幻想。
16. ___我對成敗之事特別敏感。
17. ___我覺得我有一些他人無法理解的麻煩。
18. ___我會用盡各種辦法避免被拒絕的情況發生。
19. ___我有一些私下的想法、感覺和行為,要是朋友知道了會很驚訝的。
20. ___在親密關系里,我很容易既崇拜又鄙視我的伴侶。

21. ___即使和一群朋友呆在一塊兒,我也經常覺得孤獨不適。
22. ___我會忌恨那些擁有我所沒有的東西的人。
23. ___挫敗與失望會讓我感覺羞恥和憤怒,但我試圖掩蓋。
注:前十個條目出自原版《過度敏感的自戀量表》,其余為研究者Jonathan Cheek, Holly Hendin 和 Paul Wink 為提高信效度而新增的條目,這份新量表曾在 2013 年人格研究協會的大會上發表。
做完了嗎?
現在我們把這些數字加起來,得到一個總分!

如果你看到有一些條目會覺得“我的天,這就是我!”,請別慌。就像我剛剛說的,這個量表的某些條目和其他測量內向和敏感的量表有重疊。在最近一項以本科生為樣本的研究中,這個量表的平均分大概是65~70分。所以如果你的分數在這附近的話,你在隱性自戀這個特質上是正常水平。
如果你得分在40分以下,那你隱性自戀的水平很低。但是,如果你得了82分或者以上,你隱性自戀的水平就相當高了。如果你得了97分以上,那你就是一個隱性自戀者的典范。
那么,真正的內向者到底存不存在呢?當然存在。
真正的敏感型人群呢?也存在。
甚至,既內向又敏感的人也存在。
但上述關于隱性自戀的研究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口口聲聲說自己內向和敏感的人,其實只是以自我為中心,無法接受別人忽略他們的優秀而已。
所以,來個人把那些“內向者清單”燒掉吧,盡管它為自戀提供了蔽護和借口。
-end-
譯者:牛語
阿姆斯特丹大學
腦與認知碩士在讀
作者: Scott Barry Kaufman
原文鏈接: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beautiful-minds/23-signs-youe28099re-secretly-a-narcissist-masquerading-as-a-sensitive-introvert/
「一日一小變」
“做量表”
花點時間做文中的量表吧~
了解一下自己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轉載前請聯系郵箱media@yoxinli.com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