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機器人是如何寫詩的?它們享有著作權嗎?

    近來央視兩檔文化節目捧火了古詩詞,各種詩人騷客、民間高手、百年才子如雨后春筍涌現于神州大地,令人歡欣振奮。

    與此同時,一些人工智能、AI、機器人也開始嘗試“寫詩”。AlphaGo戰勝人類當下最杰出的一批圍棋選手,百度推出的機器人“小度”也擊敗了最強大腦微觀辨識高手王昱珩轟動全國,與此同時,清華大學語音與語言實驗中心(CSLT)也推出一款作詩機器人“薇薇”。

    上圖第一首詩是機器人所做,第二首則為詩人創作,如此高水平的文學作品,簡直羨煞眾人!

    除了清華大學的寫詩機器人外,網絡上還有多種在線生成詩詞的機器人,比如“編詩姬”,只要輸入特定意向或關鍵詞,智能系統便能夠創作出詩歌。

    以上幾首詩雖然是機器人寫的,但是文筆比較流暢,文辭也很優美,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機器創作的最高水準。據調查顯示,“薇薇”機器人寫出的詩詞中有31被認為是人創作的。

    那么,機器人究竟是如何寫詩的?

    眾所周知,人與機器最本質差別是人擁有意識,而機器沒有。機器生成詩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起初只是將特定意象的詞匯和詞語隨機進行拼湊,這樣寫出來的詩歌有的邏輯不通,結構凌亂、不倫不類,當然也能從成千上百首詩歌出找出一篇文辭優美的。

    沿著這種拼湊的套路繼續發展,可以設定諸多人工規則,比如限定模板和樣式,設定復雜的約束情況,自動剔除語義不連貫的,缺乏靈活性的,篩選出詩詞格律和質量高的作品。

    進入AI智能時代后,機器人深度學習技術越來越強,背后的程序集合了五萬首全唐詩并且進行語義分析和語料模擬訓練,不斷優化語言模型輸出的概率分布,從而組合成完整的詩歌。

    而后,機器人還需要進行“圖靈測試”,就是說通過對話分辨真實人類和人工智能的試驗,通過“圖靈測試”意味著人類無法通過語言對話分辨出人類和人工智能。

    除了寫詩機器人外,國內外利用機器代替人工創作的案例并不鮮見,比如2015年騰訊財經推出的“Dreamwriter”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它所寫文章文從字順,數據翔實,只需要一分鐘就可以趕出一篇稿子。

    美社聯的“機器人記者”每秒可產出2000篇文章,南方都市報也推出機器人“小南”,它們所從事的都是簡單數據類新聞稿件,最終還是要進行人工潤色的。百度的百家號也推出了“百度寫作大腦”,利用大數據分析內容、處理語言,幫助寫作者進行創作。

    機器人輔助寫作的智能系統也有很多,能夠根據作者的需求,利用大數據分析處理,自動聯想匹配下文,比如微軟小冰、機器人GitHub、愛創寫作等,寫作主體雖然還是人,但絕大部分文字處理是機器人輔助完成的。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人工智能并不能進行完全獨立的故事原創,他們能做的只是通過新的方式來收集信息從而生產出看上去類似于原創的內容,也就是說他們的作品都是從人類作品中拼湊的,而不是自己純粹的原創。

    那么,機器人是否享有著作權?

    首先,版權法中的作品必須是人類意志的產物,而在缺乏人類意志的情形下,機器生成的信息不屬于版權法所保護的客體。

    其次,人工智能形成具有高度獨創性的作品,需要經過其擁有者發布和管理,相當于人類雇傭機器人進行創作的“法人作品”,作品版權則屬于機器人系統的開發者或擁有者,而不屬于機器人所有。

    當然,既然機器人創作的作品能夠擁有版權,那么機器人抄襲和剽竊它人作品,也會構成侵權,當然并不是機器人侵權,而是它的擁有者侵害了原作者的權利。

    比如,機器人在素材庫中提取別人的作品作為寫作模板,在創作的過程中只對模板進行少量的修改,或者改頭換面后將他人作品改編成自己的作品進行發表。

    市場上有很多粗制濫造的“寫作軟件”,直接從他人作品中摘抄剽竊,然后進行拼湊組合,它們是最低級的寫作機器人,當然真正的AI也能實現這種方式的創作,如果侵權機器人的擁有者需要負法律責任。

    不管是有心為之,還是算法錯誤無意中抄襲,都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說使用AI創作也是有一定風險的,畢竟誰也無法保證AI所用的素材都是沒有版權限制的,不過這種風險倒是可以利用自動檢索和查重技術來排除掉的。

    法律與科技的雙向互動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新技術戲劇性地改變了知識產權的實踐方式,使得法律和政策也需要隨之調整,與相應領域的技術背景、哲學基礎、經濟學分析和社會樣態交織,編織成協調自洽的瑰麗圖景,完成又一次的深刻變革。

    AlphaGo、“小度”、搜狗“汪仔”、新聞寫稿機器人,以及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不斷的出現,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似乎未來獨屬于人類的領域越來越少,機器無法涉足的人類空間越來越少。

    藝術,是人工智能進軍的最后陣地,盡管它們可以創作出高仿人類的作品,但是在文字藝術、圖像藝術還有聲音藝術方面,機器的表現都很難與人類媲美,因為它們沒有情感,沒有意識和思考。

    • 發表于 2017-03-10 00:00
    • 閱讀 ( 72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