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聯合起來消除結核病——寫在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結核病,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要說熟悉,語文課本里魯迅先生提到的用人血饅頭“醫治”的肺癆,就是肺結核,甚至魯迅先生自己也是死于肺結核,在老一輩人眼中,肺結核可是絕癥。而陌生呢?隨著幾十年前抗結核藥物的問世,結核病的死亡率已經逐漸降低,已經不再是人人聞之色變的死神代名詞了,結核病在年輕一代心目中的知名度也隨之下降。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是,盡管這些年“結核病”一詞在各種媒體上亮相的頻率,遠不如艾滋病、禽流感、埃博拉、乙型肝炎等疾病來得高,但它對人類的威脅,或許卻是更為嚴重的。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兩種傳染病,一直是結核病和艾滋病。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直到2020年,結核病將依然是世界上成人致死率最高的10種疾病之一。


    何為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疾病,全身器官都可能成為結核病的病灶,但以肺結核最為常見,且通常只有肺結核具有傳染性

    結核桿菌又叫結核分歧桿菌,是一種有莢膜的需氧性細菌,對惡劣環境的耐受能力很強。很多對普通細菌有效的物理或化學的消毒滅菌方法,都不能殺滅結核桿菌,隱藏在陰暗角落的結核桿菌可以在宿主體外存活長達8個月。不過紫外線可以殺滅結核桿菌,因此把肺結核患者的衣物、被褥放在陽光下暴曬可減少結核病的傳播。

    結核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染,有傳染性的肺結核病人在咳嗽、噴嚏、談話時,會噴出大量含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其中直徑小于5微米的飛沫被健康人吸入到肺泡后可造成感染。因此咳嗽時用肘關節捂住口鼻、不隨地吐痰、禁止吸煙等都是有助于控制結核病流行的手段。

    全世界約有1/3的人感染有結核桿菌,但其中只有約5~10%的人會發病,絕大多數人終生攜帶病菌但不發病,也沒有傳染性。在健康人身上,結核桿菌感染通常不引發癥狀,因為人體免疫系統會發揮作用阻擋細菌。正是因為當侵染人體的結核桿菌數量較少,毒力較低或機體免疫反應較強時,人體的免疫細胞能將結核桿菌暫時控制在小范圍內,使局部出現增生,就像是一個一個的小核,因此本病得名“結核病”。

    結核病的早期癥狀比較隱匿,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視或誤診。在肺結核發病早期,患者可能會發低燒、盜汗、體重減輕、食欲減退、容易疲勞等癥狀。若這時沒有察覺異常,沒有及時就診治療,病情繼續進展,則可能出現咳嗽、胸痛、氣短、痰中帶血等癥狀。其他器官的結核病癥狀各不相同。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患結核病的風險更高,結核病是HIV攜帶者的頭號殺手,結核病與HIV共同感染,往往迅速瓦解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HIV攜帶者患結核病的幾率比非攜帶者高約25~30倍,HIV攜帶者中約有35%因結核病死亡。

    ??

    結核病可防可治

    過去,人們曾說“十癆九死”,形容肺結核死亡率高。第一次有記載的肺結核大規模流行發生于18世紀末,席卷歐洲和北美洲的工業革命,使得的大批農村人口涌入城市,人口密度的劇增和貧窮造成的營養不良抵抗力低下,給了結核桿菌可乘之機,一場“白色瘟疫”奪去了無數人的性命。19世紀的歐洲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最終死于結核病,時至今日,結核病也一直是累計殺死人類最多的傳染病。

    幸運的是,曾經讓全世界醫生束手無策,一旦患上就只能聽天由命的絕癥“肺癆”,隨著科技的進步,變得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預防結核病的人工疫苗是由法國細菌學家卡默德和介蘭共同研制的,因而被稱為“卡介苗”。很多動物都可能罹患結核病,但病原體略有不同,能對人類致病的結核桿菌主要有人型和牛型,卡介苗就是經過數百代選育得到的毒力減弱的牛型結核桿菌,卡介苗是世界上現有唯一的一種對抗結核病的疫苗

    和普通疫苗能基本上預防罹患對應疾病不同,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只能預防兒童時期發生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結核病等重癥結核病,保護作用約持續10年左右,而并不能終生、徹底預防結核病的發生。盡管并非完全杜絕患結核病的可能,接種卡介苗還是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WHO研究證實,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和播散性結核病的平均有效率為86%,預防結核相關死亡的有效率為65%,預防結核性腦膜炎死亡的有效率為64%,預防播散性結核死亡的有效率為78%。

    卡介苗接種后的并發癥較罕見,接種后致死的幾率約為0.19~1.56/100萬,并且幾乎無一例外地是因為接種的個體本身存在嚴重的免疫缺陷。因此,世界上的大多是國家都將卡介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WHO也明確建議(沒有感染HIV的)新生兒需盡快接種卡介苗

    如果不進行治療,2/3的結核病患者會死亡,但如果按照“早期、規律、全程、適量、聯合”的原則進行正規的治療,大多數結核病患者是可以達到殺滅結核菌、病灶恢復,最終治愈的。目前,結核病患者的治療成功率全球平均約為83%,但是由于經濟和科技、醫療水平不同,世界各地存在很大的診斷和治療差距。

    傳統上將抗結核藥物分為一線藥物和二線藥物,基本的一線抗結核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鏈霉素。只要不是多重耐藥結核,發現及時、堅持完成整個服藥療程,一線藥物就完全可以治愈患者的結核病。多重耐藥結核則意味著患者體內的結核桿菌是耐藥性突變病菌,患上這種結核的病人需使用二線藥物,治愈的難度也更大。

    ?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1882年3月24日,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霍在柏林宣讀了他發現結核病病原體的報告,這為后來的結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一百多年后,為了推動全球結核病預防控制的宣傳活動,喚起公眾與結核病作斗爭的意識,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出現了,并被定在每年的3月24日。

    根據WHO的《2016年全球結核病報告》,2015年,估計全球有1040萬例結核病新發病例,其中僅有610萬例被發現和報告。有6個國家的結核病病例數量占到全球的60%,依次是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和南非。結核病遍布世界各個角落,但大多數病例分布于亞洲(61%)和非洲(26%)。2015年全球死于結核病的人共有180萬(其中包括40萬HIV攜帶者),死亡人數超過艾滋病和瘧疾。

    據統計,2016年我國全國(不含港澳臺)共報告法定傳染病發病6944240例,死亡18237人,其中,肺結核發病數為836236例,死亡2465人,占所有傳染病發病人數的12%和死亡人數的13.5%,可見肺結核在我國仍然是一種嚴重威脅居民健康的傳染病。

    2017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口號是“聯合起來消除結核病:不讓任何人掉隊”。今年是以“聯合起來消除結核病”為主題的兩年期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活動的第二年,世衛組織將特別關注針對“不讓任何人掉隊”做出的聯合努力,包括為解決恥辱感、歧視和邊緣化以及為消除治療障礙所采取的行動。


    • 發表于 2017-03-23 00:00
    • 閱讀 ( 66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