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瓊瑤的“尊嚴死”:被搶救、被插管、進ICU就是沒尊嚴嗎?

    近日,即將進入耄耋之年、身體也依舊健康的瓊瑤,在臉書上寫下了“生前遺囑”,以公開信的形式,預先向兒子、兒媳表達了“尊嚴死”的意愿,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在這篇公開信里,瓊瑤提到,不管生了什么重大疾病,不動大手術、不進加護病房、不在身上插任何管子、拒絕一切最后的急救措施。

    在自己身體硬朗、思維清晰的時候就開始認真思考,交代自己的身后事,這在中國人文化里,常常是比較忌諱的。瓊瑤在文中表達了一種不同于傳統的面對疾病和死亡的態度,為國人又強推了一次“死亡教育”,從這方面說,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但瓊瑤作為一名文學作者,醫療常識方面的認知不一定全面,在文章中表達出的許多觀點有失偏頗,難免有誤導大眾的嫌疑。

    一、不管發生什么重大疾病,不動大手術,可取嗎?

    并不是所有的重病,被搶救以后,都會變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失能者。老年人出現重大疾病,也不等于瀕臨死亡,以此為理由拒絕做任何手術,都是愚昧的。

    在傳統觀念中,年齡大就意味著器官老化、合并癥多、全身耐受性差——手術要面對的麻醉關、手術關、感染關等“難關”。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其身體代謝與器官組織變化并沒有衰老到相應的年齡程度,甚至比客觀年齡要年輕。

    與此同時,現代醫學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新方法、新藥物、新科技不斷地被應用于臨床,使得手術的安全性越來越高,手術治療疾病的年齡上限在不斷被打破。80歲以上,甚至90歲以上的老人成功進行各種胸、腹和骨科手術的案例并不罕見。

    比如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術后可以完全康復,生活質量基本不受影響。高齡的下肢骨折患者,通過手術能夠恢復行走,極大地提高了生活質量。隨著各種內鏡下手術和微創介入技術的不斷發展,對病人的創傷和痛苦更是越來越小,恢復也越來越快。

    所以“不管發生什么重大疾病,不動大手術”的觀點是不可取的。

    二、在身上插任何管子,都會帶來痛苦,都是有失“尊嚴”嗎?

    在臨床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的“管道”。這些管道大多都是暫時性的,它們不一定會帶來太多痛苦,相反,常常是為了解除痛苦而存在。

    比如靜脈穿刺留置的管道,可用于長期輸液,避免了找血管反復扎針的痛苦。再比如尿潴留的患者,尿排不出,膀胱極度膨脹,是非常痛苦的,而導尿管能夠幫助把尿順利排出,瞬間就會覺得輕松。

    膽囊術后,腹部常常需要放置一個引流管,可預防膽汁漏入腹腔,引發腹膜炎。全麻手術時,常需要給患者做氣管插管,而這個時候患者處于麻醉狀態,沒有知覺,手術結束以后,插管就可以拔出。

    從痛苦和獲益上來進行比較,其實插管的好處是遠遠大于帶來的痛苦或不便的,所以也不要盲目拒絕任何的插管。

    三、進入加護病房的患者,就意味著很容易失智失能嗎?

    加護病房在國內也被稱為重癥監護病房或者ICU,一般用于病情危重且變化比較快、情況不穩定的患者。比如一些進行重大手術的患者,會在手術后被推入ICU,對生命指標進行連續嚴密監測和支持,待病情穩定以后再轉入普通病房。

    ICU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對于許多急癥患者,ICU往往就是一道死亡的隔離墻,為患者的進一步康復帶來了希望。

    有部分患者可能最終沒有恢復,這是病情嚴重,疾病本身發展的結果。還有許多慢性疾病的終末期患者,本來就已經基本喪失了正常的溝通和活動能力,這個時候進入ICU,意義也不大。所以失智失能這個鍋,不該由ICU來背。

    如何看待瓊瑤的“尊嚴死”?

    瓊瑤主動交代自己的身后事,這是面對死亡的一種積極的態度。她在信中表明了自己對疾病和死亡的選擇,作為她個人的意見應該得到尊重。但在部分人贊賞及推崇這種觀念、并給這種死亡觀冠以“尊嚴死”的同時,也要明白并不是與此不同的其他死亡觀就不夠有尊嚴,瓊瑤的“死亡觀“也并不適用于所有人。

    事實上,也有許多患了不治之癥但充滿求生欲的人,他們同疾病、同死亡不懈地進行奮斗,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放棄,這不同樣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嗎?

    以大家都熟知的著名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來說,當初被醫生診斷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推測只有2年的壽命,但他卻憑著頑強的毅力和親人的關愛與病魔對抗了50多年,即使只剩面部的一小塊肌肉能動,仍然在堅持研究和寫作。他同樣是活出了自己的尊嚴。

    當然,臨終關懷也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題。當人生真的即將走到盡頭,死亡已經不可避免的時候,如何選擇自己離開的方式,這可能才是瓊瑤寫這封信的初衷。但她仍是過于文藝,過于理想化了。

    在患者臨終時,放棄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盡量提供緩解一切疼痛和痛苦的辦法,幫助患者無痛、無懼、無憾地度過生命最后的時光,這才是“尊嚴死”的意義所在。

    只要我們是尊重、符合患者本人的意愿,是讓患者保持在平靜、舒適的狀態下離去,即使可能身上插著胃管或者尿管,或帶著輸液瓶,誰又能說沒有尊嚴呢?

    投稿郵箱:reading@chunyu.me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系reading@chunyu.me

    • 發表于 2017-03-22 00:00
    • 閱讀 ( 73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