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性伴侶越多,大腦活動越強?

    在性行為方面,人類存在著豐富的個體差異,一些人信奉寧缺毋濫,另一些人則信奉多多益善。這些差異在大腦層面是否也有所反映?在最新一期的《社會認知和情感神經科學》(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上,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尼克?普勞澤(Nicole Prause)等人報告了一項腦電研究,發現人們在觀看色情圖片時大腦的電位活動與性伴侶數量有關。

    研究的被試是40名男性和22名女性大學生;他們觀看了一系列與性有關的圖片,其中一半的內容相對隱晦(如裸體),另一半則相對直露(直接的性行為)。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使用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術,記錄了被試的大腦電位活動。除此之外,被試還報告了他們在過去一年中有過多少個性伴侶。

    研究者主要關注的是ERP信號中被稱為“晚期正電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的成分。一般認為LPP與動機有關,較強的LPP意味著更強的動機卷入。

    結果顯示,在觀看直露的色情圖片時,無論是那些性伴侶數量較少(0-1個)的被試,還是性伴侶較多(2個或以上)的被試,都出現了較強的LPP;在觀看隱晦的色情圖片時,性伴侶較少者的LPP強度出現了明顯下降,性伴侶較多者的LPP則仍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換句話說,性伴侶較多的人即使觀看比較隱晦的性刺激,也能引起較強的腦電反應。

    研究者從個體差異的角度解釋了這一結果:對于性方面的線索比較敏感的人,更容易被性刺激喚起,有更強的動機尋求性行為,因此會有更多的性伴侶。因為性伴侶數量通常與危險性行為呈正相關,這一結果也為這方面的干預提供了啟示。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給出的只是多種可能解釋中的一種。在這個研究中,性伴侶數量和LPP強度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相關性的,在這種情況下做出因果推論需謹慎小心。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性伴侶較多的人的生活方式讓他們變得更習慣于捕捉潛在的性刺激。因果鏈條的方向如何,對于性刺激的敏感性是不是一種穩定的個體差異,還有賴于更多研究的檢驗。

    此外,研究者將LPP視為動機程度的指標,但LPP也與情緒等其它心理過程有關。實際上,這是許多神經科學研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逆向推理。某種神經活動模式在此前被發現與心理過程A有關,在現在的研究中也觀察到了這種活動模式,因此推論發生了心理過程A;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神經活動模式和心理過程都不是一對一的對應關系,同一種神經活動模式往往與多種心理過程都有關系,選取其中的一種作解釋,就有可能犯錯。逆向推理在解釋結果時是不可避免的,不過為了減少出錯的概率,可以采取實驗設計等方法,盡量排除其它解釋。

    總之,這項研究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結果,不過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不必過度解讀。

    • 發表于 2014-02-28 00:00
    • 閱讀 ( 94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