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界有個“芝加哥學派”,他們相信每個人在做選擇的時候都是非常理性的,一定會做出最有利自己的決定,所以政府不應干涉個人自由,讓老百姓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這個學派在經濟學界很有影響力,是“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基礎。不過一直有人質疑這個理論,指責其過分高估了人類的判斷力。反對者中包括很多心理學家,他們通過大量研究證明,人的頭腦中存在兩套系統,一套系統基于本能或者直覺來做決定,其優點是反應速度快,缺點是不靠譜,經常會犯錯誤。另一套系統基于邏輯和思辨,也就是所謂的“理性思維”;這套系統反應速度慢,但優點是出錯的概率低,比較可靠。
幾乎所有人的頭腦中都是兩套系統并存的,這就決定了人類不可能總是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比如大部分人都知道抽煙有害健康,或者年輕時不存點錢老了會后悔,但有很多人就是戒不掉,或者糊里糊涂地做了“月光族”。
那么,有沒有可能改變老百姓的思維習慣,教大家都用理性來做決定呢?這招也許可行,但是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研究證明,甚至連理性思維也是靠不住的。美國賓州沃頓商學院的實驗心理學家艾爾伯特?曼尼斯(Albert Mannes)教授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得出結論說人類總是更傾向于相信自己的判斷,對自己的無知程度估計不足。
很早就有人提出過上述觀點,但一直缺乏可靠的證據。以前有人做過實驗,讓志愿者猜測某個不熟悉的事情,只要答案在10%的誤差范圍里都算合格。但曼尼斯認為這樣的實驗不符合實際情況,因為很多人在做決定的時候對于出錯的方向都是有偏向性的,比如某人要去赴一個重要約會,遲到比早到的危害性大得多,所以他會對路上交通情況做出更加悲觀的預判。
于是,曼尼斯教授改進了實驗方案。他找來一批志愿者,讓他們判斷歷史上某一天的費城最高氣溫,判斷對了就給予一定的獎勵。第一天先不分正負,只要答案誤差率在10%以內就給獎。第二天修改規則,只有判斷正確或者誤差不高于某個百分比的才能獲獎。第三天反過來,只有判斷正確或者誤差不低于某個百分比的才能獲獎。于是,在后兩天的實驗中,志愿者紛紛對自己的判斷做出了相應的調整,這是預料中的事情。
但是,這些調整都遠遠不夠,距離最佳選擇差得很遠。于是曼尼斯教授得出結論說,人類存在嚴重的認知偏見,他們過于相信自己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嚴重低估了自己的無知程度。
理性思維的基礎就是知識,如果知識都是錯的,那思維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理性思維都是靠不住的,那一個人所做出的決定更不可能是對自己有利的了,芝加哥學派的根基也就不存在了。
芝加哥學派的理論曾經被很多政治家奉為金科玉律,但無數歷史事實證明他們都錯了。來自芝加哥學派的老巢——芝加哥大學的兩位學者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和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曾經合寫過一本名為《輕推》(Nudge)的書,指出了錯誤的根源。他們認為,政策的制定也是需要有科學證據的,無數證據表明,人類的思維方式存在先天障礙,所以經常會做出不利于自己的決定。這種障礙是固化在基因里的,很難被改變,因此一個聰明的政治家應該學會使用“輕推”的方式來推廣新政,而不是強迫老百姓改變自己的選擇。
比如,他們認為通過頒布禁令或者加稅等方式施政是很難獲得成效的,但是如果能在不剝奪老百姓自由選擇權的基礎上,通過某些巧妙的方式間接地影響民眾,往往會收到奇效。舉例說,1999年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的男性小便池底部出現了一個蒼蠅的圖案,結果小便池外的污漬大大減少,當年的廁所清潔費因此而減少了80%。再比如,以前很多美國民眾不愿意加入退休保險計劃,自從美國政府將加入的方式從填表加入改為缺省設置(只有退出才需要填表)后,這個千古難題終于被解決了。
提出這個方案的正是《輕推》一書的作者桑斯坦教授,他接受了奧巴馬的邀請,擔任了“白宮信息與監管事務辦公室”(OIRA)主任。英國首相卡梅倫也是這本書的擁躉,他當選后立即組建了一個“輕推部”(NudgeUnit),試圖把這個理論付諸實踐。這個部門采取的一項措施就是給每位欠稅者寫信,不是逼他們補稅,而是告訴他們,鄰居們都已經按時繳納了稅款,結果英國人的繳稅率從68%提高到了83%。
(作者:土摩托)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