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雙十一”要來了!報紙、電視、網絡各種媒體上各種吐槽聲一片,各行各業的單身名人都被拿出來議論比較一番。在以理性低調著稱的科學圈,單身漢一族隊伍也頗為壯觀。這些人在專業上都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巨擎,但在情場上卻每每失意,以致終身未娶。下面,就讓蝌蚪小編為您一一盤點看看吧。
名言:能有智慧“建立一個溫馨美滿家庭”的人,才算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
(一)牛頓:最資深的“科學單身漢”。
牛頓無疑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當然,能作為“之一”和他相提并論的科學家迄今仍寥寥無幾),同時,他也是科學史上名氣最大、最長壽的“資深”單身漢。但在個人生活方面,牛頓卻著實是個可憐人。作為遺腹子,他從小被外祖母養大,生活困窘,中學沒畢業就輟學回家務農。因此,他對每個能夠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會都倍加珍惜,全心投入,心無旁騖。
據《大數學家》和《數學史介紹》中的記載:牛頓在格蘭瑟姆的國王中學讀書時,寄宿在當地一位藥劑師家里,與其女兒安妮·斯托勒訂婚。之后因牛頓過于專注他的研究而“冷落佳人”,導致未婚妻另嫁他人。除了這段逸聞外,縱觀牛頓84年的人生再無感情方面的記錄。

(二)萊布尼茨:啥都不信,包括愛情。
由于與牛頓在微積分發明上的糾葛,萊布尼茨被很多人譽為牛頓的“死對頭”。雖然互不服氣,但兩人的科學成就卻同樣灼灼生輝:萊布尼茨研究領域涉及力學、邏輯學、化學、地理學、解剖學、動物學、植物學、氣體學、航海學、地質學、語言學等等40多個領域,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 那句筆者高中政治課本上的名言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就是這位仁兄說的。能成為牛頓的“死對頭”,萊布尼茨也絕對具備了超級實力。
萊布尼茨有個有趣的綽號“ Lovenix”意即“什么都不信的人”。與牛頓晚年沉迷教義不同,他竟然從不進教堂。似乎對愛情,萊布尼茨也不甚相信,所以他終身未娶。很不幸,這樣看來,他和牛頓的相同點竟然又有多了一條。

(三)諾貝爾:因為愛情,注定會有滄桑。
單是炸藥這一項發明,就足以讓諾貝爾但真正讓人千古留名。但人們念念不忘的卻是他去世前設立的“諾貝爾獎”。這個自1901年開始頒發的獎項每年都會在世界學界掀起最廣泛的關注和評議。諾貝爾獎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這樣一個以鼓勵科學發明為主的獎項為何沒有設數學獎?流傳甚廣的一個傳聞是:諾貝爾曾向一位小姐求婚,但心上人竟嫁給了一位數學家。諾貝爾為一解心頭之狠,干脆不設數學獎,并終身未娶。
事實上,諾貝爾一生曾有過四次刻骨銘心的戀愛,但都無疾而終。那句歌詞“因為愛情,怎么會有滄桑。”于諾貝爾更像是句諷刺。試驗炸藥帶給他肉體上的滿身傷痛,屢戰屢敗的愛情則讓他的心靈受到重創。緊鎖的雙眉,滄桑的面容是他在后世僅存的幾張照片里慣有的模樣。他曾絕望地寫詩云:“蕓蕓眾生的歡愉我不再分享,美人的青睞,多情的淚水不再使我動情。”至于遺囑為何未設數學獎,比較靠譜的原因應該是:首先,已有“斯堪的納維亞獎”這個世界級影響力的數學大獎珠玉在前;其次,比較抽象的數學與諾貝爾理從事的科學發明距離較遠,他不太“感冒”。

(四)孟德爾:等我攢夠了錢再說!
這位“現代遺傳學之父”終其一生都在與貧困作斗爭。他自幼家境貧寒,勉強讀完初中后,父親身體每況愈下,家里經濟條件更差,他險些退學。是妹妹變賣嫁妝,供他讀完高中。為了糊口,他做了一名修道士。在完成3年的宗教學習后,他得到機會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并由此對遺傳學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他可通過資格考試回修道院所在地擔任高中教師,好日子就在眼前。但因與教師資格考試的考官在遺傳學本質等問題上觀點相左,孟德爾斷然放棄了即將到手的“金飯碗”。這位倔強的奧地利小伙開始臥薪嘗膽,此后的數十年都在貧困中與實驗為伴。應該說,貧困和修道士的身份使孟德爾在愛情上相當不自信,這也直接導致了他終身未娶,孤苦一生。在孟德爾的有生之年,其最重要的發現“孟德爾定律”并未得到世人的承認,但對于自己的科研成果,他有足夠的自信,他曾不止一次對外甥說:“我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五)卡文迪許:一直停留在傳紙條的階段。
位于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聲名赫赫,被譽為諾貝爾科學獎的“孵化器”。僅從1874年至1989年,這里就產生了29位諾貝爾獎得主!該實驗室就是以英國著名科學家亨利?卡文迪許的名字命名的。與牛頓和孟德爾前半生窮困不堪不同,卡文迪許出身貴族,從叔伯和父親那里繼承了130萬英鎊巨額財富,所以說要把卡文迪許稱作18世紀英國“才學最高的有錢人”或是“有錢人中才學最高者”毫不為過。
他一生醉心科學,視錢財如糞土:衣著過時,飲食簡單,貴族醉生夢死的社交生活也從不參與;遇到旁人有難卻又能慷慨解囊,一擲千金。沉默寡言、羞怯孤僻是人們對他的印象。有人總結“與卡文迪許交談,千萬不要看他,而要把頭仰起,兩眼望著夭,就象對空談話一樣,這樣才能聽到他的一些見解。”他對與女性接觸更為頭疼,迫不得已與女管家交流也都是用紙條,所以終身與婚姻無緣也就不足為奇了。卡文迪許孤僻的性格或許與其童年經歷有關:2歲喪母,父親忙于社交極少關注他,11歲被送入貴族學校后仍是形單影只。或許,與人交流的障礙反而使他能更專注于科研:上至天文氣象,下至地質采礦他無不涉獵。1798年,他通過扭秤實驗驗證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確定了引力常數和地球平均密度。

(六)圖靈:愛人背叛的背叛讓我傷透了心。
作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可謂家喻戶曉。它就是以阿蘭?麥席森?圖靈這位科學怪才的名字命名的。圖靈出生在一個科學世家,家族成員里有三位曾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本人也早早顯現出超人的科學素養: 8歲寫出科學文章《說說顯微鏡》;16歲就讀懂對大多數人而言艱深晦澀的相對論,并獨立推導力學定律;1935年,時年23歲的圖靈成為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作為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提出了“圖靈機”和“圖靈測試”等重要概念,被譽為“人工智能之父”。
在個人生活上,圖靈卻是位不折不扣的失意者。由于同性伴侶伙同他人入室行竊,圖靈被迫報警,同性戀身份也隨即曝光。當時的英國社會對這位“國寶級”的科學家不但口誅筆伐,而且定罪公審毫不含糊,。在愛人的背叛和職業生涯盡毀的雙重壓力下,1954年6月7日,圖靈食用浸染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死亡。

(七)笛卡爾:我思故我在,只有愛情不在。
“我思故我在。” 這句霸氣十足的名言就出自笛卡爾之口。作為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他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在哲學上將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融于一體,提出“普遍懷疑”主張,被黑格爾稱為“現代哲學之父”。
笛卡爾的童年孤獨多金:一歲時母親病逝,富有的父親把他扔給了外祖母就再婚移居。雖然經濟富足,教育良好,但他沉靜多思的性格卻就此形成。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孤僻的性格或許是他終身未婚的原因。至于笛卡爾和瑞典女王克里斯汀之間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則被證實純屬杜撰。那條著名的“愛情曲線”與其說是笛卡爾獻給女王的愛情禮物,不如說是笛卡爾數學天才的集中體現。

(八)達芬奇:我的真實取向?你猜!
掛在達芬奇名字前面的前綴可以有:畫家、藝術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醫學家、工程師、建筑學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地理學家等等。這位科學史上的“曠世通才”除了畫了諸如“蒙娜麗莎的微笑”等偉大的作品外,還試飛過飛行器;設計過城市防御系統、排水系統甚至還做過人體解剖......
至于他終身不娶的原因,可能與他超級廣泛和耗費精力的科學探索有關,也可能與他傳聞中的同性戀身份有關:1476年24歲的達?芬奇被控與男子有曖昧行為,但因證據不足不了了之。這次事件無疑讓達芬奇深受打擊,在此后的歲月里,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他的私生活,讓世人再沒有談資可找。達芬奇死后留下了大量難于解讀的左手反寫手稿,仿佛是這位大師對那些喜歡在別人隱私上刨根問底的人們善意的嘲諷:那么多我的藝術作品、科學發明還不夠你們研究的,想挖我緋聞,洗洗睡吧!

(九)特斯拉:談戀愛,哥沒時間!
科學界有種普遍說法:人類科學史上有兩個不世出的奇才,一個是上文提到的達?芬奇,還有一個就是尼古拉?特斯拉。雖然名氣遠遠沒有他的超級“大冤家”愛迪生大,但事實上,特斯拉的科學成就比對手毫不遜色。他一生獨自獲得1000多項發明專利,因設計了現代交流電力系統與愛迪生打了曠日持久的攻防戰(詳見《特斯拉:交直流電之爭——史上最拉轟的攻防戰》),并最終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他的很多研究成果至今還是美國軍方的絕密資料。有趣的是,1912年,由于在電力方面的貢獻,他與愛迪生被同時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對老冤家都拒絕領獎--站在同一個頒獎臺上分享獎項在二人看來都是奇恥大辱。
特斯拉生平勤奮,據說每天只睡2個多小時。不愿把時間“浪費”在兒女情長上,也確實沒有時間談情說愛,這或許是他一生與婚姻無緣的原因吧。

(十)葉企孫:學生就是我的兒女。
華裔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中國科學界鼎鼎大名的“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航天之父”趙九章、“光學之父”王大衍,這個超豪華的科學陣容背后有位不為人熟知的名字—葉企孫。 葉企孫是中國當代物理科學的宗師,原清華大學首任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是培養這些大師的大師。 他培養的學生中光中國科學院院士就有79名!建國后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有半數以上都曾是他的學生。華羅庚的數學天才被發現時只是個初中生,是葉企孫葉力排眾議讓其在清華算學系任職,后又送其去英國深造,華羅庚曾說“我一生得他(葉企孫)愛護無盡。”
葉企孫終身未娶。究其原因,應該如他的愛徒、“葉企孫獎”基金會名譽主錢偉長所說:“葉先生一輩子大公無私,從不為個人考慮。他終身不娶,視學生如兒女,對所有青年的關系都非常親切。”葉企孫晚年因所謂的“政治問題”飽受折磨,晚景凄涼。即使如此,學生錢三強跟他打招呼問候時,他還不忘叮囑:“你趕快離開我,趕快躲開……躲我遠遠的。”葉企孫終其一生未得愛人相伴,子女繞膝,但他培養的眾多弟子都成為了我國乃至世界科學界的棟梁之才,這應該是對他孤苦一生最好的告慰了吧。

除了以上這10位,翻開世界科學史,終身未娶的還很多,如: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等等。雖然他們單身的原因不同,但絕大多數都是迫于無奈。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