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部門是國家經濟中不受政府控制的一部分。它包括所有營利性和非營利性企業,并負責所有非政府發起的經濟活動,如建造工廠和其他建筑物、購買原材料以轉化為成品,以及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和薪金。國民經濟的另一部分是公共...
私營部門是國家經濟中不受政府控制的一部分。它包括所有營利性和非營利性企業,并負責所有非政府發起的經濟活動,如建造工廠和其他建筑物、購買原材料以轉化為成品,以及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和薪金。國民經濟的另一部分是公共部門,即政府控制的經濟部分,包括支付給雇員的工資、建造政府大樓或為其軍隊購買武器、車輛和制服

制造業設施是私營部門的一部分,然而,很少有現代經濟體的私營部門單獨行動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主要是出于利益或使命。大多數政府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安全要求和財政命令(如工資和工時法)來影響私營部門的行動。很難準確地說私營部門不采取什么行動這是政府的影響,但認為他們的行為實際上是完全私有的是不準確的。因此,在分析現代經濟時,很容易區分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但在分析這些私營部門的行為時更難區分兩者。例如,私營企業的薪酬受到政府工資和工時法的影響,因此工資和薪金的數額不是由私營部門自行決定的政府對私營部門的重大影響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在美國,這種影響始于20世紀初,主要是為了應對工業革命期間被視為肆無忌憚的資本主義的過度行為制藥業、規定工時和工資標準都對私營部門的行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代立法更新了先前的規定,并授權雇主開展其他活動,如保護雇員的安全和健康并監督其結果一些人認為政府對私營部門的影響是有益的,因為它往往是為了實現社會理想的目標,比如穩定的家庭和安全的交通,促進政府對整個經濟的全面控制,完全取代私營部門。20世紀最顯著的兩次嘗試發生在蘇聯和中國,兩個共產主義大國。蘇聯,第一個嘗試全面的命令經濟的國家,在1917年革命后將所有企業國有化。這個農業國家的巨大規模給了它試圖轉型的動力它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經濟在集中控制下增長然而,二戰后,當工業化進程盡可能完成時,經濟決策過程被政治家和政治意識形態所主導,而不是經濟上的必要性,這導致經濟持續惡化,直到1991年政府垮臺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嚴格控制始于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1978年,針對以效率低下和腐敗為特征的停滯不前的命令經濟,中國政府放松了對經濟的嚴格控制,政府允許建立獨資企業以及小企業。限制繼續放松,到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到了1977年的90倍。雖然政府仍然是重工業和能源等行業的主導因素,中國實行了許多資本主義管理原則,私營經濟的發展是中國經濟空前增長的動力,這些試驗影響了億萬人民的生活,明確指出私營部門對經濟的成功至關重要。然而,不受監管的私營部門,如美國工業革命時期所見,被廣泛認為對人民有害,最終對整個社會有害。那么,從歷史上看,最成功的現代經濟體是那些擁有強大但受到監管的私營部門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