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自由貿易區是東南亞國家集團之間為限制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而達成的一項協議,旨在促進這些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往來,以加強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同時也吸引了可能對外國直接投資感興趣的公司。除了...
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自由貿易區是東南亞國家集團之間為限制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而達成的一項協議,旨在促進這些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往來,以加強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同時也吸引了可能對外國直接投資感興趣的公司。除了原有的東盟自由貿易區外,東盟成員國還與中國等鄰國談判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中國可以與周邊東盟成員國談判建立自由貿易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最初提案是在1992年制定的,2003年,該協定得以實施,最終有10個國家加入了東盟自由貿易區: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這些成員國同意限制或取消妨礙成員國之間貿易的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

在東盟自由貿易區內,自由貿易區有時會因為給予成員國不公平的貿易優勢而受到批評,各國基本上被允許在不繳納關稅的情況下運輸貨物這有利于貿易自由跨境流動,對所有成員國都有好處。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區也簽訂了類似的協定,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這些協定促進了國家間的貿易,改善了所有成員國的經濟,也幫助各國建立了在國際貿易界有更好的立足點。建立像東盟這樣的自由貿易區有時會受到批評,由于成員國被指責具有不公平的優勢,從成員國進口貨物和向成員國出口貨物的成本更低,使非成員國處于不利地位,因為為了競爭,它們必須降低產品價格。這些協議也受到批評,理由是它們往往會給特定成員國帶來不成比例的利益。中國與東盟達成了一項自貿協定,并于2010年實施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也表示有興趣與東盟成員國發展更好的貿易關系。起草貿易政策可能需要數月或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落實,東盟自由貿易區于1992年達成協議,直到11年后才生效。談判人員的耐心是很重要的,因為在許多關鍵階段,協議可能會破裂,使以前的工作付諸東流,迫使人們重新開始東盟自由貿易區旨在加強成員國在全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