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詩歌寫于《圣經》之前。不幸的是,這些早期的作品是通過口耳相傳或刻在樹皮和樹葉上的,所以這些詩的樣本沒有保存下來。從那時起,許多詩歌流派和子體裁發展了。一些最流行的詩歌體裁有史詩、十四行詩、對聯、打油詩...
最早的詩歌寫于《圣經》之前。不幸的是,這些早期的作品是通過口耳相傳或刻在樹皮和樹葉上的,所以這些詩的樣本沒有保存下來。從那時起,許多詩歌流派和子體裁發展了。一些最流行的詩歌體裁有史詩、十四行詩、對聯、打油詩和俳句詩

弗朗西斯科·佩特拉卡創造了一種今天廣泛使用的十四行詩形式。史詩通常是一種長篇敘事一些詩體是以神話人物為基礎的,而史詩通常是以散文的形式寫成的,《吉爾伽美什史詩》是現存最早的書面詩歌。據估計,這首詩是在公元前2750年至2500年之間的蘇美爾人寫的。吉爾伽美什史詩講述了一位古代國王的歷險經歷,并因此得以幸存下來在泥版上。

杰弗里·喬叟創作了許多押韻的對句十四行詩是一種有節奏的詩,每句話的結尾都有一個押韻,共有14行。第一首十四行詩出現在公元1200年左右。在弗朗西斯科·佩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使十四行詩流行之后,十四行詩演變成了現在的14行詩標準許多其他著名的詩人將十四行詩的形式融入他們的詩歌中,包括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威廉·華茲華斯、但丁·阿利吉耶里、拜倫勛爵和威廉·莎士比亞在押韻的對句中。對聯由兩行組成,通常以押韻結尾。有時幾對對句組合在一起構成一首詩的一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大部分以押韻結尾喬叟、德萊登和亞歷山大·波普也創作了著名的押韻對句作品。

拜倫勛爵經常寫十四行詩打油詩出現在13世紀,通常是以兒童童謠的形式出現的。打油詩有一個非常緊湊的押韻和節奏安排,這使得它成為幽默甚至淫穢主題的流行格式。打油詩總是有五行。第一行,第二行,第五行總是押韻的,而第三行和第四行總是押韻的。

愛德華·李爾是最多產的打油詩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寫過一些打油詩,但最多產的打油詩作家是愛德華·李爾。他在19世紀出版的《無稽之談》使打油詩成為最受歡迎的詩歌體裁之一。這本書充滿了幽默的詩歌,不像許多打油詩那樣下流,莎士比亞寫了許多十四行詩,其中大部分以押韻對句結尾俳句是唯一起源于日本的流行詩歌體裁。這種詩歌形式通常不押韻。一首俳句詩由三行共17個音節的短句組成。俳句的第一行正好有五個音節,第二行有七個音節,第三行有五個音節西班牙的史詩反映了西班牙的文化;威廉華茲華斯寫了一些著名的十四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