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準進度計劃是一個商業術語,用來表示一個特定項目或合同的進度。與其說是一個具體的計劃,不如說是一個估計,一旦項目或合同的范圍或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對其準確性提出質疑時,應立即修訂基線進度計劃。在修訂基線進度計劃時...
基準進度計劃是一個商業術語,用來表示一個特定項目或合同的進度。與其說是一個具體的計劃,不如說是一個估計,一旦項目或合同的范圍或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對其準確性提出質疑時,應立即修訂基線進度計劃。在修訂基線進度計劃時,新進度計劃將完全覆蓋舊進度計劃;從這個意義上講,一次只能有一個基線進度計劃,盡管它的存在有點脆弱。
![]()
商人豎起大拇指說基線進度計劃的目的是讓所有參與的實體——無論是合同方還是客戶方——都能及時了解項目的理論進展。通常寫為一系列目標,由某個固定的標記來實現日期,時間表提供了一個合理的進度,以確保承包商按時完成項目。例如,如果建造新房子的合同,擬議的基準進度表可能設定五月一日作為開始施工的日期,六月一日作為開始鋪設地基的日期。以此類推。當由具有該領域經驗的個人計算時,進度計劃應實現兩個目標:第一,它應將承包商和客戶放在同一個"頁面"上,以便每個人都有共同的期望;第二,它應該提供一個合適的儀表,承包商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項目是否還在進行按計劃。與實際義務相比,更理想的是,當重大的新發展對最初的估計產生疑問時,必須對基準進度進行更改。這通常是由于項目范圍的變化而發生的。在建造新房子時,如果客戶決定對最初的擬議平面圖進行實質性增加,則可能需要對基線進行更改項目的小的不可預見的延遲,如延遲發貨,通常不會使原計劃失效。如果對基線進行了更改,新的基線進度計劃將成為唯一的進度計劃。換句話說,在更改后,舊的進度計劃就好像不存在了一樣。這避免了混亂,并使每個人眼睛盯著終點,而不是沿途發生的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