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奏類似于朗多,是一種有固定結構和重復線條的詩歌形式,起源于13世紀的法國,由八行組成,只用兩個韻腳。第一行在詩的中間重復,詩開頭的對聯也是詩的結尾。三重奏常被用來傳達幽默的思想,但也可以表達嚴肅的思想。 女人站...
三重奏類似于朗多,是一種有固定結構和重復線條的詩歌形式,起源于13世紀的法國,由八行組成,只用兩個韻腳。第一行在詩的中間重復,詩開頭的對聯也是詩的結尾。三重奏常被用來傳達幽默的思想,但也可以表達嚴肅的思想。
![]()
女人站在一堆書后面,法語意思是"三胞胎",三重奏以重復的第一行命名。這句話在詩中出現了三次,在第一行,第四行,第二行只重復一次,在第八行,但兩行合在一起決定了三重奏的押韻方式。因為第四行和第七行是重復的,它們必須與第一行押韻,但第三行和第五行也與第一行押韻。第六行與第二行和第八行的重復短語押韻,因此,詩中只有兩個押韻。雖然現代的三重奏通常很幽默,但早期的詩歌往往是關于嚴肅的主題。本篤會的一位僧侶帕特里克·凱里寫了現存最早的三重奏。他的詩主要是虔誠的。羅伯特·布里奇斯,一位19世紀的英國詩人,他短暫地使這種形式流行起來,他也寫了很多嚴肅的作品,三重奏已過時,很少與其他形式相比使用。三重奏的重復性和簡潔性是這類詩的通常魅力所在。喜劇詩的作者可以用重復來強調他們主題中的一個愚蠢或幽默的方面,或者像寫得很好的嚴肅的作品一樣,給每一個連續的詩增加一層意義重復。這種技巧常常把一首看似簡單的詩變成一件復雜的藝術作品。例如,英國詩人托馬斯·哈代在他的三重奏《我的悲傷有多大》中以"我的悲傷有多大,我的歡樂有多少"為開場白"這句話是一個完整的思想,表明了他現在的心境。然而,第六行和第七行說的是"沒有仁慈幫助你顯示出我的悲傷有多大,我的快樂是多么的少。"這里哈代用重復的第一行作為一個更復雜的句子的后半部分,現在表明的不是他的心境,而是他的無能詩中所指的人是為了理解說話人的心境。這種意義上的轉變有助于使看似簡單的詩變得復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