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如果肝臟是白子畫,誰是它的生死劫?

    腸粉:生死劫?呃(⊙o⊙)…熱心腸先生你也看《花千骨》?

    Mr.Gut:對啊,偶爾陪老婆看趙麗穎和霍建華飆戲啊!

    腸粉:那熱心腸先生,你喜歡花千骨么?

    Mr.Gut:這位腸粉,你偏題了!我是來講肝的生死劫的。

    故事里,一個叫花千骨的女孩,是她師父、偶像、情人白子畫的生死劫。

    花千骨和白子畫相遇后,有過一見鐘情的情投意合,有過師生曖昧的不倫之戀,有過獨居山頂的浪漫時光,但作為生死劫,她的出現意味著白子畫要因她經歷劫難,甚至要因她而死。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生死劫:平素相互依靠,相親相愛,相安無事,但在相處中卻會因為自己,讓深愛的人不斷受到傷害,最終死翹翹。

    這聽著就讓人虐心是不是?

    腸粉:熱心腸先生,你說我偏題,你自己偏題更嚴重!

    Mr.Gut:呃(⊙o⊙)…這位腸粉,你總是很犀利,我這就開始科普啦!

    誰是肝的生死劫?

    今天,我們來好好聊聊肝的生死劫。

    有一些詞語想必腸粉們聽說過:脂肪肝、酒精肝、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這些是常見的肝病變。

    如果肝是《花千骨》里的白子畫,那我們或許可以這樣來類比這些病變:

    很顯然,“肝同學”和白子畫一樣,都很容易受傷,而一旦到達肝癌階段,生死劫的威力就會顯現出來,足以致命。

    那么,是什么造成這些病變,肝的生死劫是誰?

    前面我說“肝腸相照”,它們相親相愛,親密無間;我也提到作為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要消滅從腸輸送過去的內毒素;而且,腸道里初步消化的脂肪,要在肝里進一步代謝,而脂肪的沉積是脂肪肝發展的第一步。

    這么看來,腸應該是肝的生死劫?

    但是,有一些病毒馬上跳出來說不干了!

    肝炎病毒,大家聽說過么?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毒毒都是肝的死劫啊!

    但是,我依然只說腸是肝的生死劫,這又是為什么呢?

    眼尖的腸粉可能看出來了,病毒至少不是肝的“生劫”,對吧?肝不會天天和病毒相親相愛。

    而更多原因是關于科學的:

    首先,甲肝、戊肝病毒這倆貨色是通過腸道感染肝的。

    其次,乙肝、丙肝、丁肝病毒也不能說完全就是自己搞死了肝。它們感染了肝以后,肝功能下降,腸道里大量代謝產物輸送進肝以后,不能被正常繼續代謝,形成脂肪肝等,一并促進了肝損傷。

    再次,腸道也是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我們身體里,70%以上的粘膜免疫反應在腸道發生。腸道和腸道微生物失調,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是各種肝炎病毒能夠侵擾肝臟的重要原因。

    而且,如果我們把腸道和微生物視為一個整體,統稱為“大腸道”的話,腸是肝的生死劫,這是更確定的:

    從順序上說,肝先分泌膽汁給腸道,這是在代謝通路上游服務于腸道;然后,肝再接收血液從腸道帶來的營養物質、內毒素,這是在代謝通路下游服務于腸道。

    肝出現病變的時候,腸道里產生的壞東西會參與,它們或是病因,或加重病情。

    可憐的肝每天無私地為腸貢獻著膽汁,替腸道擦屁股,解可能會影響全身的毒,但最終卻會慢慢被腸道里的壞東西給侵蝕、病變、直到死去。

    這很像白子畫對花千骨的愛是不是?細水長流,潤物無聲,而自己卻不斷因花千骨而受傷甚至瀕臨死亡。

    所以,熱心腸先生一定要為腸爭取“名分”,腸就是肝的生死劫!

    但如果我們把腸道和腸道微生物分開來考慮,直接說腸是肝的生死劫可能又“不準確”,這是為什么呢?

    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說,腸道微生物也是一個器官,是這個“器官”跟肝的關系更密切,也是這個“器官”如果不乖,更直接造成肝受傷。

    腸粉:呃(⊙o⊙)…熱心腸先生,微生物,是一個器官?我看你又糊涂了!

    Mr.Gut:這位腸粉,記住,熱心腸先生從不妄言哦!

    腸粉:這個概念我還是挺難理解的啦~

    且聽我慢慢道來:

    腸道微生物,被遺忘的器官?

    經常看熱心腸先生文章的腸粉,應該能夠感覺到人體共生微生物的重要:

    它們數量巨大,人體內大概有100萬億個微生物細胞,是人自身細胞數的十倍;它們功能強大,作為共生菌,全面介入人體的代謝、免疫以及神經系統的功能。

    但它們也是雙面性格:

    在平衡狀態,共生微生物是天使,和人體共生共棲,如膠似漆,就像白子畫和花千骨第一次在森林小屋里見面,情愫新生,曖曖昧昧,好生令世人艷羨!

    在失衡狀態,共生微生物是魔鬼,和人體對立對抗,侵擾侵蝕,就像花千骨雖非自己所愿,卻總會因自己讓白子畫受傷害,最后更成妖神,幾乎讓白子畫死去!

    這些微生物,大部分在腸道里,隨著人們對它們的認識越來越多,很多科學家就是把它們當做一個器官來看待。

    這樣,“腸道微生物”這個“器官”,跟肝之間的聯系,會比腸和肝之間的聯系更為直接更為密切。

    和諧時,菌肝共舞,親密無間;失衡時,菌肝相斗,傷害不休。

    這到底是怎樣一番場景,請看下節:

    腸道微生物,何以成生死劫?

    這一節,可能會學術化一點,不想看的腸粉可以略過,跳到下一節直接看“胖子”和“酗酒者”的生死劫。

    上篇我們說到,病毒感染后,肝功能會下降,解毒功能會受影響。腸道微生物所產生的脂多糖、鞭毛蛋白、脂磷壁酸等這些內毒素,會隨著血液到達肝臟,就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而即便沒有病毒感染,腸道微生物似乎也在決定著肝的生死。

    上世紀中期,肝昏迷(嚴重肝病引發代謝紊亂,使肝解毒功能嚴重受損,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發生的昏迷)與小腸吸收含氮物質的關系被證實,腸道與肝病之間的關系被越來越多地研究。

    后來,腸道微生物被發現與慢性肝病、肝門脈高壓、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等疾病有關聯。

    在最近的研究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與更多肝病直接相關,比如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肝炎、與腸衰竭相關的肝病、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

    關于這些疾病的可能發生機制,下面這張圖只供有鉆研精神的腸粉們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中國科學家李蘭娟院士和團隊在《自然》雜志上發文章,發現肝硬化病人的腸道微生物與病情發展緊密相關,有一些細菌甚至可以用來做判斷肝硬化發病的標識。

    這里,我扯點可以讓中國人感到驕傲的題外話:

    在人類共生微生物這個前沿科學領域,中國科學家全面而深入地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除了李院士這個重量級研究,華大基因2010年第一次破解了腸道微生物的宏基因組,后來,他們做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在《自然》、《科學》等雜志上灌水發了N篇文章;上海交大趙立平教授被《科學》雜志專訪,居然配上了趙教授減肥前后的照片,來說明干預腸道微生物可以減肥。這些都是人類共生微生物研究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國科學家的驕傲。

    回到正題。

    熱心腸先生以前是學分子免疫學的,不是臨床醫生,上面這些疾病光名字就讓我頭大,所以不一一展開它們也罷!

    下面只說兩個大家可能感興趣的:

    微生物和肝,胖子的生死劫?

    胖子的胖,離不開腸道微生物和肝。

    肝分泌膽汁給腸道,腸道用它來乳化脂肪,這是脂肪消化代謝的第一步,被初步消化的脂肪,隨血液循環進入到肝臟,在這里完成更重要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合成、轉運等過程,而蛋白質、淀粉、維生素等的代謝也有類似的進程。

    在這些進程中,腸道微生物代謝膳食纖維形成的短鏈脂肪酸提供了能量:

    正常情況下,這個進程會很穩定和諧,腸和肝配合默契,你吃多少脂肪啊、淀粉啊,基本能滿足正常的生理需求。

    但沒有自控力的人,吃太多不健康的食物,或者飲食雖然相對健康但吃過量,這時候就對不起了:一方面過量的脂肪和能量攝入被身體代謝積累下來,另一方面,腸道里的細菌也發生變化,更加雪上加霜。

    讓我們來看看腸道里的微生物發生變化以后,都有哪些器官和組織會緊隨著發生變化而增加肥胖和胰島素耐受的危險:

    胖紙們看到腸道微生物和肝了么?雖然這張圖里有大腦、脂肪組織、肌肉組織和腸道上皮細胞出現,但這些組織發生讓你胖起來的變化,源頭可能就是微生物和肝代謝出來的分子哦。

    細的機理不說了,熱心腸先生想告訴腸粉的是:微生物和肝,很可能就是胖子真正的生死劫!這胖生壞菌,壞菌生肥肝,肥肝生更肥的胖子的惡性循環,值得好好警惕!

    酒精,酗酒者的生死劫?

    一些研究表明,少量喝酒,對身體是好處的,所以熱心腸先生前幾天拍了一些健康飲食的照片,畫面上是有紅酒瓶的:

    但大量喝酒,甚至長期酗酒,危害可就大了!

    酒精在體內首先被代謝為乙醛,肝臟可將乙醛氧化為醋酸排出,這就是肝臟解“酒精毒”的道理。

    “酒精毒”只有在飲酒過度的時候才會出現,過量酒精代謝需求,超出了肝臟的解毒能力,在不堪重負之下,肝就可能發生病變。

    而如果長期酗酒,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都可能慢慢發生:

    同時,科學家也發現,酒精導致的肝臟損傷也與腸道菌群直接相關:

    首先,酒精促進革蘭氏陰性菌在腸道中生長,而革蘭氏陰性菌能產生許多內毒素,容易引發炎癥反應。

    第二,革蘭氏陰性菌可以將酒精代謝成乙醛,從而增加腸道上皮細胞的通透性。

    第三,增加的腸道壁通透性、旺盛生長的革蘭氏陰性菌、它們產生的內毒素,促進肝臟的炎癥反應,從而損傷肝臟。

    看來,酒精直接傷肝,也傷菌,然后菌又傷肝,酗酒感覺會萬劫不復!

    所以,為了你的好身體,為了你的好細菌,勸君莫酗酒!

    生死劫,可破么?

    生死劫真是可怕,自己拼命對它好,它也對自己是死心塌地的,但最終卻還要搞死自己。

    這生死劫之命,能破解么?

    答案是肯定的,擁抱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腸道,善待我們的腸道菌群,就會讓生死劫的危害變小,甚至當我們自然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都不是因生死劫而死。

    最近,科學家們還發現,改造腸道微生物,可以用來幫助治療高血氨癥這種肝病,這是肝的好消息,也是生死劫的好消息啊!

    如何擁抱健康的飲食,改進生活方式,還有什么改造腸道微生物的辦法,這個以后我會更多關注、更多分享,今天就不展開講了。

    參考文獻

    1. Tremaroli V, B?ckhed F. Functional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host metabolism. Nature. 2012 Sep 13;489(7415):242-9.

    2. Liu HX, et al. Implications ofmicrobiota and bile acid in liver injury and regeneration. J Hepatol. 2015 Aug 6. pii: S0168-8278(15)00533-4.

    3. Szabo G, Petrasek J. Inflammasomeactivation and function in liver disease.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 Jul;12(7):387-400.

    4. Henao-Mejia J, et al. In?ammasome-mediateddysbiosis regulates progression of NAFLD and obesity. Nature. 2012 Feb 1;482(7384):179-85.

    5. Vajro P, Paolella G, Fasano A. Microbiotaand gut-liver axis: their influences on obesity and obesity-related liverdisease.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3May;56(5):461-8.

    6. Quigley EM, Stanton C, Murphy EF.The gut microbiota and the liver. Pathophysiological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Hepatol. 2013 May; 58(5):1020-7.

    7. B?ckhed F, et al. The gut microbiotaas an environmental factor that regulates fat storage. PNAS 2004; 101:15718–15723.

    8. Jasmohan SB, et al. The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Liver Disease. Am J Gastroenterol Suppl 2012; 1:9– 14.

    9. Bajzer M, Seeley RJ. Obesityand gut flora. Nature. 2006 Dec21;444(7122):1009-10.

    (熱心腸先生原創文章!授權轉發請郵件聯系:lanch@biomed.tsinghua.edu.cn)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 發表于 2015-09-28 00:00
    • 閱讀 ( 77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