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網上傳的“酸堿體質”是真的嗎?
以上看起來非常權威的“百科”文章,沒有相關知識的百姓也只有選擇相信的份,但細看這些文章如出一轍,破綻百出;還有更多的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有邏輯性的摘抄,并沒有一篇文章指明其“酸堿體質說”的科學研究出處。
二、網傳用PH試紙測試酸堿體質靠譜嗎?

我這兒先不解答這個問題,看完下面的章節你自己也會解答了。
營養專家于康教授做客的一期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開場第一句話說:“酸性體質、堿性體質、中性體質,這個命題本身就是典型的偽科學。這是被人為的懷著某種目的造出來的一個假的,錯的概念!”,“酸性體質說”如果去查源頭,最終可能就會查到某種所謂“堿性食物”的夸大宣傳與推廣。

三、為什么說“酸堿體質說”是偽科學?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人體的PH值:
1)、人體血液的PH值是恒定的保持在7.35-7.45之間,不會因為吃了某些酸性食物,這個PH值就有變化。
2)、唾液的PH值是中性偏酸的,因為食物在進入口腔后就開始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偏酸性,也是為了食物的消化。
3)、我們的食道是弱堿性,而胃液卻是PH0.9-1.5,強酸的胃液環境不僅能更好的消化食物,還能殺死隨食物進入胃內的細菌和促進鐵、鈣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4)、胰液的PH7.8-8.4,是為了中和進入小腸的胃酸,使腸粘膜免受胃酸的侵蝕。并為小腸內多種消化酶提供最適宜的PH環境,小腸的PH7-8。
5)、皮膚的PH5.5,偏酸性,因為細菌不喜歡酸的環境,這種酸性環境會減少細菌的滋生,從而保護皮膚。
6)、女性陰道PH4.5,這種酸性環境一樣會盡可能減少陰道細菌的滋生。
7)、尿液PH5-7是偏酸的,因為腎臟排泄的酸性物質比堿性物質要多。
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人體的PH值每個都部位不一樣,是因為人體自身強大的調節機制下身體的需要。我們的體液包括汗液、尿液、消化液、細胞內液外液等,沒有一種體液能真正代表整個人體的酸堿度。
想來聰明的你已經看出來網上讓你用PH試紙測試的兩個部位,本來就是成中性和酸性的,而不是因為吃了某些酸性食物而導致的。

四、有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說法嗎?
所謂食物的酸堿性從化學角度,是指食物在體外燃燒后變成灰分,測定灰分里面如果含磷、硫、氯比較多,水溶液呈酸性就叫酸性食物,要是含鈣、鉀、鋅、鎂等元素比較多,水溶液呈堿性,就叫堿性食物。一般動物性食物除了牛奶絕大多數都是酸性食物,植物性食物除了谷類絕大多數都是偏堿性食物。
如果要按照“酸堿體質”的說法,老祖宗傳下來的谷物都不用吃了,很顯然這個說法是比較荒唐的。由此可見,食物的酸堿性不能夠正確指導我們的飲食。
五、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吃?
很簡單!正確的吃法應該是飲食均衡,葷素合理,粗細搭配。中國營養學會已經給出了一套非常科學的膳食模式《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只用花30分鐘,仔細看看下圖,然后去踐行,其價值可能會遠高于你花百萬去求的各種養身方法!

如果希望詳細了解“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可以買一本中國營養學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面有非常詳盡的說明。

千萬不要讓自己的身體變成上面這個“搖搖欲墜的寶塔”以后才開始著急,那時候就不只是養身能解決問題的了,而是決定著我們后半生的生活品質呢!
參考資料: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 中國營養學會編著西藏人民出版社
北京衛視:“食物是最好的醫藥”:
http://www.56.com/w22/play_album-aid-9182319_vid-NjA2NzAxNTk.html
說明:
本文為原創文章,圖片來自于網絡,歡迎交流學習,商業轉載請聯系本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