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你一個人,你會被孤獨逼瘋,還是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
有部叫《一個人的地球》的美劇,就是在這樣的設定下展開劇情,描述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的生活與冒險。(不過經過堅持不懈的搜尋,這個孤獨的男人還是遇到了幸存的其他女人)

如果你是這個人,你會像他一樣到處搜尋其他人類的蹤跡,還是在一個人的世界里自得其樂呢?
你忍受孤獨的能力有多強?
------------------------------------------------
< 獨處是一種能力 >
作者 | 靜靜
上周末,有個幾個月前認識的朋友約我出去吃飯。我和她在一個徒步活動中認識,同齡人而且聊得來,就相互加了微信。
剛開始我倆就聊了些學校吵吵鬧鬧的宿舍生活。慢慢地,我們聊開了。她說明了這次找我出來的原因。
原來上次爬山時,跟她聊天過程中跟她說了自己的專業(一點點心理學背景),而她覺得自己有點心理上的問題,剛好可以咨詢下我(其實當時自己內心是崩潰的,找錯咨詢對象了)。
她說起自己的情況:畢業后她選擇留在廣州,現在是一名軟件工程師。一個人住在城中村的單間里,目前還是單身狀態。
她跟我說,她現在越來越受不了一個人待著,她害怕一個人待著。一個人待著的時候,她感覺自己像是個棄嬰,孤立無援。

工作日還好,因為有工作,有任務,還有同事在你身邊,自己集中精神在工作上,不會胡思亂想。但周五一到,她就開始焦慮了,不知道周末要干什么。
剛畢業那會,還是蠻多同學待在廣州,總會有那么幾個人會主動約大家出來,組織活動。但慢慢地,以前主動出來組織活動的人不再積極,大家也不太愿意出來了,更不會主動聯系。
一開始她的做法是一到周末就找一部電視劇,然后看兩天。慢慢地看厭倦了,現在一到周末,她就主動逐個約朋友出來吃飯,逛街,看電影等。如果周末來臨,而自己還沒有約,她就會焦慮和失落。
當然她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女孩子,初中開始就開始住宿生活,自己煮飯洗衣服,她可以很好地照顧自己。
她害怕一個人待著,她承受不了的是獨處時滋生的孤獨感。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雖說內心抵觸孤獨,但當他們不得不面對孤獨時,他們依然可以樂觀面對,能夠自娛自樂。
但孤獨感卻會讓有些人措手不及,他們害怕獨處一室、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沒人陪伴,沒人理會時就會害怕和焦慮。
為什么他們會如此懼怕孤獨?
總結起來,一般“過度害怕孤獨”有以下四種原因:
情緒性高
天生的性格比較脆弱,遇事就容易緊張,而且經常顯得很神經質的人,更容易患上孤獨恐懼癥。
情緒性高的人也非常敏感,在他們心里,獨處可能是被朋友忽視、疏遠的信號。所以他們非常害怕獨處,害怕人際關系出現變故。
早期經歷過情感創傷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那些無法忍受孤獨的人,往往都在孩童時過早經歷了情感創傷:
或是因為缺乏父母陪伴,感覺自己被遺棄;或是因為父母長期處于情緒低落狀態,對孩子疏于關心。

于是,一個人在獨處時刻,孩童時期的痛苦回憶就會襲來,涌入腦海的總是消極情緒,而非一些陽光的、正面的情緒。
沒有正確認識人際關系
有些人總覺得親密無間才是正常的,做什么都需要別人的陪伴。但是,獨處也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狀態。
獨處能夠幫助我們更新自己的情緒。正常人應該有能力創造有意義的獨處時間。
無法自己認識自己
我們害怕與自己相處,不懂得與自己相處,害怕面對自己。
網絡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我們快速實現信息互換。我們結交更多的朋友,在無數群組和對話框里活躍。
我們越來越擅長跟別人相處,卻唯獨離自己越來越遠。我們通過別人的評價來鑒定自己、認識自己。一旦沒有外界的信息交流,我們就不懂得如何定位自己。

想一想,如果你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卻沒有任何人來與你互動,你是否會感到焦慮、不開心?繼而想要刪除那條狀態?
為什么直播軟件這么火?也許正滿足了人們打破孤獨、與外界建立聯系的需求。
習慣了隨時都有人呼應自己的社交生活,獨處讓人感到焦慮和痛苦,使我們不知如何應對,無法用獨處的時間思考。
當孤獨來襲,我們常常擺出防備的姿態企圖消滅孤獨。
但孤獨真的是可以消滅的嗎?
我們無法把孤獨從生活中抽離出來然后銷毀。
蔣勛在《孤獨六講》中談了六種孤獨,可見孤獨的滲透力有多強:
殘酷青春里野獸般奔突的“情欲孤獨”,眾聲喧嘩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于躊躇滿志終于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于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急于打破孤獨這個動作實際上讓你更加孤獨了。
因為在這一過程中,你不斷重復地告訴自己:我很孤獨,我很孤獨,我很孤獨……

你真的不能忍受獨處嗎?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獨處有其存在的價值,因為我們需要從持續的社會活動中解脫一小會,整理我們的思想和心理狀態。
有些作家把這稱作“自我修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分離開常常呈現給別人的社會自我,重新建立我們的自我感覺。
所以,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想與孤獨和諧相處卻不得要領。就像蔣勛希望教給我們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當然,這并不是讓你逃避人際關系、拒絕社交。社會關系對我們是有益的。
要知道的是,不必過度懼怕孤獨,獨處不等同于被世界孤立。獨處能力強的人,往往也能與人相處得很好。因為與自己相處好了,才知道怎么與別人相處。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號“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