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中國歷史上殺傷力最強的王牌軍隊都有哪些?

    軍事實力的強大,無疑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在將星閃耀的中國歷史上,那些不世出的卓越名將和他們的麾下王牌軍隊成了保家衛國最為重要的屏障,也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了許多彪炳千秋和輝煌燦爛的歷史瞬間!


    為了不引起類似“關公戰秦瓊”的爭論,本文所列舉的幾支部隊統一按照時間來排序!

    1.驃騎將軍霍去病和他的漢家鐵騎

    漢武帝時期,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府庫充盈,國家綜合實力大增。這位雄心勃勃的鐵血帝王決定全面展開對匈奴的反擊,一雪匈奴人以往帶給漢朝的種種羞辱。于是,一些優秀將領也在對匈奴的戰事中脫穎而出,衛青、霍去病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想要與匈奴人來去如風、彪悍猛烈的騎兵部隊作戰,漢武帝深知,漢朝必須建立強大的騎兵隊伍,因此在經過周密的籌劃和準備之后,漢朝同樣建立了頗具規模的騎兵兵團。

    ▲霍去病,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霍去病第一次在戰場上閃耀是在十八歲時隨自己的舅舅衛青率五萬大軍分五路出擊匈奴,本來只是負責在中軍大帳附近警戒的霍去病仿佛聽到了戰場對他的深切互換。他率八百騎兵脫離大軍,直撲匈奴腹地,經過一番激戰后,斬首包括眾多匈奴單于親屬在內共二千多人,一戰而讓朝廷矚目。尤其是其余五路大軍無功而返,更是讓霍去病的戰績耀眼非常,他也因此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勇冠三軍,實至名歸)

    這位將閃電戰發揮到極致的騎兵統帥用兵靈活、不拘泥于兵法,此后常上演千里奔襲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戰的精彩好戲。

    公元前121年,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的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出征匈奴,他率領麾下健兒在茫茫大漠中閃電奔襲,六日轉戰匈奴五個部落,斬殺四萬多人,俘虜了匈奴王以下匈奴貴族一百多人,甚至搶到了匈奴休屠的祭天金人(匈奴人祭天的核心道具,象征意義極大)。

    在后來的河西之戰大獲全勝后,已經被打的元氣大傷的匈奴人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古代戰爭油畫,王可偉作品

    接著,霍去病霸氣震懾匈奴二王,令他們徹底歸降。公元前119年春,他又率五萬騎兵北進數千里,一路追殺到了狼居胥山(今內蒙古肯特山),將匈奴人在漠南的勢力徹底掃蕩一空,“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封狼居胥”成為中原王朝在與塞外游牧民族作戰中最為輝煌的時刻,霍去病和他的漢家騎兵所體現的一種強烈的奮發有為和昂揚向上的精神也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緬懷!

    2.宋武帝劉裕和“北府兵”

    公元377年,中國北方已被前秦統一,偏安一隅的東晉王朝感受到了非常強大的軍事壓力。在這種緊迫的形勢下,宰相謝安奏請朝廷任命自己的侄子謝玄為建武將軍,鎮守廣陵。廣陵、京口(今江蘇揚州、鎮江一帶)等地聚居著眾多從北方逃避戰亂而來的流民,謝玄從中挑選了一批驍銳的勇士,建立了一支萬人規模的軍隊。因他后來改鎮京口,京口又名北府,故這支軍隊得名“北府兵”。(《資質通鑒》:“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等數人,以劉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時號北府兵。”)

    “北府兵”經過幾年的發展和擴軍,到了公元383年,一度達到了五萬多人,在此后發生的“淝水之戰”中,將直接面對前秦舉國而來的八十多萬軍隊(包括后勤部隊及從全國各地征招而來的部隊,真正嫡系大概三十萬左右)。

    ▲宋武帝劉裕,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南北朝時期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曾兩度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功勛卓著

    在原晉將朱序等人的配合下,謝玄率領北府軍大展神威,立下赫赫戰功,大破前秦主力部隊,徹底解除了前秦對東晉的威脅,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此后前秦君主苻堅從巔峰迅速墜落,曾經強盛一時的前秦帝國也土崩瓦解,中國南北分立的局面得以繼續維持。

    此后北府軍在新的領袖劉牢之的率領下,在鎮壓孫恩、盧循的天師道起義中屢立戰功,成為東晉王朝最為強大的一支軍事力量。眼見割據荊州的桓玄勢大,劉牢之轉而投奔桓玄。然而軍中諸將早就不滿于驕橫跋扈、對抗朝廷的桓玄。因此劉牢之這種不得人心之舉導致這支軍隊很快分崩離析。眾叛親離之下,劉牢之自縊身亡。

    值此危難之際,北府軍參軍劉裕在京口起兵征討桓玄,原先散去的眾多將領士卒重新投靠到了他的麾下,在劉裕的帶領下,獲得新生的北府軍此后取得了一連串的輝煌戰果。

    在這些能征善戰的北府軍的幫助下,劉裕此后征桓玄、收淮北、滅南燕、討盧循、破劉毅、平西蜀、定后秦。開啟了中國南北朝時代,建立了“宋政權”,成為掃滅四方、武功極盛的“南宋第一帝”。

    3.李世民和他的玄甲騎兵

    ▲唐太宗李世民,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軍事才能卓越,助父統一中國 ,滅東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渾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能得到毛主席這樣的贊譽和評價,足見“天可汗”李世民在用兵方面的過人之處。

    每臨戰事,李世民幾乎都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而跟隨他一道沖鋒的便是威震天下、精銳中的精銳——玄甲騎兵。

    這支騎兵起初大約一千多人,皆身披黑衣玄甲,分為左右兩隊,后續不斷從突厥購買良馬、同時招募了一些突厥人加入其中。隨著李世民平定隴西、涼州、并州等割據勢力,許多精銳騎兵盡數收編其中。通過不斷的篩選和淘汰,始終保持這支玄甲騎兵驍勇強悍的戰斗力。

    其中的將領幾乎都是名垂千古的猛將,如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翟長孫等。(《資治通鑒》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馀騎,皆皁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與王世充在洛陽城外的故馬坊激戰中,李世民率領這支玄甲騎兵和王世充麾下的江淮精銳展開了巔峰對決,如往常一樣,李世民一馬當先,殺入敵陣,奈何江淮精銳的戰斗力也頗為不俗,一度將李世民等逼入絕境。經過數次激烈的戰斗,這支匯聚四方精銳的玄甲騎兵最終徹底擊敗王世充的部隊。

    ▲虎牢關之戰,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洛陽、虎牢關各個擊破王世充軍(鄭軍)、竇建德軍(夏軍)的一次極其重要戰役

    隨后李世民采取“圍點打援”之策,從虎牢關而出,率五百騎兵挑戰來援的竇建德數萬大軍,到達城東二十多里處,他觀察敵軍營地后。沿路讓李勣、程知節、秦叔寶分別統領騎兵設伏,只命尉遲敬德等四人與其前往誘敵。

    李世民豪氣的對尉遲敬德說:“我拿著弓箭,你手握長槍跟著我,就是來一百萬人又能拿我們怎么樣?”又道:“敵人看見我們,咱們就折返,此乃上策。”

    在離竇建德營地三里時,李世民等與敵人的偵騎相遇,偵騎以為對方是偵察敵情的斥候。這時,李世民突然大喊:“我是秦王。”隨即拉弓射箭,射死對方一員將領。

    得到消息的竇軍立刻出動五六千騎兵追趕,企圖一舉擒獲李世民。數千騎兵掀起滾滾塵土,來勢洶洶。其余三人嚇的面無血色。李世民鎮定道:“你們只管在前面走,我和敬德殿后。”

    他勒住韁繩慢行,追兵快靠近時,便拉弓放箭,連續十數箭,每射一箭都殺死一人。旁邊手握馬槊的勇將尉遲敬德又乘機殺死十幾人,追兵畏懼,不敢進逼。

    ▲淺水原之戰,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一舉擊敗薛仁杲,奪取隴西,除去關中西面的一大威脅勢力

    幾次三番,數千追兵盡數進了埋伏圈,李世民一聲令下,數百玄甲騎兵一并殺出,大敗追兵,斬殺數百人,其余敵軍紛紛潰散。敵將殷秋、石瓚被擒獲。此后玄甲騎兵跟隨李世民又多次沖鋒陷陣,最終徹底擊敗竇建德大軍,并將其生擒。

    李世民依靠他天才的軍事能力開創了一個時代,而玄甲騎兵則是他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利劍!白居易贊道:“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

    這支威震天下、橫掃四方的玄甲騎兵正是盛唐時期吞吐風云、氣象萬千、自信從容、豪邁奔放的典型象征。

    4.重創契丹精銳騎兵的大宋靜塞軍

    公元998年,宋、遼兵鋒再起,遼國大將耶律休哥率八萬精騎攻打名將李繼隆駐守的定州行營。休哥此戰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與讓他以前多次吃苦頭的李繼隆的主力一決高下。

    遼軍行動異常迅猛,很快打敗了李繼隆派出的援軍,渡過唐河。此時宋太宗汲取君子館之敗的教訓,下詔要求堅壁清野,引軍退守。

    ▲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諸將接到詔書猶豫不決,他們認為遼軍脫離本土,進入宋境,正是打擊敵軍的大好機會。定州監軍、知四方館事袁繼忠慷慨陳詞:“現在強敵當前,我們在城中屯集重兵卻不出戰,任由敵軍長驅直入,侵掠四方州縣。我雖然也想安穩無事,但絕不受此侮辱,愿身先士卒,死于敵手!”諸將群情激憤,紛紛請戰。

    這時宦官黃門林延壽拿出詔書震懾眾將,此刻,剛升職為保順軍節度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的李繼隆作為主帥,挺身而出,他慨然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在河間(君子館)不死,就是要留得有用之身,報效國家!”主將如此,眾將振奮不已,紛紛表示愿率軍出戰。

    此時遼軍勢大,李繼隆只要依詔書據險死守即可,但是他明白面對氣焰囂張的敵軍,宋軍將士的怒火剛被點燃,斗志盎然,主動出戰效果更好。身為主將,捕捉有利戰機,果斷出戰是天職,因此他沒有死守詔令,而是決定全軍出擊!

    為了重創李繼隆,耶律休哥從遼圣宗的御前近衛皮室軍、翰魯朵軍,韓德讓的近衛軍以及遼帝國引以為豪的重甲騎兵團——鐵林軍中精選了三萬騎兵,連同配合部隊共計八萬大軍,堪稱遼國最強軍力。

    相比之下李繼隆麾下僅有一萬軍隊,不過卻擁有宋朝最強大的重甲騎兵——靜塞軍。由于先天不足,宋軍中一向缺少強大的騎兵,多次在戰場上吃虧的宋太宗決定比擬遼國鐵林軍,建立一支更為強悍重甲騎兵:靜塞軍。這支部隊全部采用西域良馬,配備最為精良的甲具和武器,軍中騎士皆自河北眾多武林高手選拔而來。雖然人數不多,僅一千騎左右,但是無疑是此時李繼隆手中對付遼軍的最為重要的利器。

    ▲古代戰爭場景

    靜塞軍的士兵中多為易州人,易州剛剛失陷,很多將士的親人都落入敵手,起初李繼隆擔心他們有思想包袱,因此想把他們打散分派到各軍。

    但是部將袁繼忠認為正好可以借此激發他們的士氣,要求把他們歸到他的麾下,李繼隆采納了他的意見,給予了靜塞軍非常高的待遇并進行了戰前動員,靜塞軍將士們無不氣激,表示愿意為國盡忠!

    很快,兩軍在戰場相逢,遼軍八萬精騎擺開陣勢,旌旗獵獵,聲勢浩大,宋軍并未祭出他們最拿手的防御大陣,恰恰相反,李繼隆決定從正面向遼軍發起進攻!

    大感詫異的耶律休哥不由喜出望外,他揮動手中馬鞭喊道:“好樣的,李繼隆!沒想到你們竟敢與縱橫天下的大遼鐵騎正面交鋒,來吧!讓我們決一勝負!無論鹿死誰手,本將此生都無憾了!”

    李繼隆并不答話,他策馬來到陣前,高喊道:“將士們,遼人向來依仗騎兵彪悍,欺我漢人步兵遲緩,我們也一向被迫以陣法御敵。今天,我們面對的是敵人最為強大的騎兵部隊,但是,這一次偏偏要讓敵人知道大宋鐵騎才是真正的騎兵之王!靜塞軍的將士們!你們的父母妻兒被敵人所擄,報仇雪恨,解救親人的機會到了!”

    ▲《漢軍武士戎裝圖》,王可偉作品

    他話音剛落,大將袁繼忠一馬當先,摧鋒向前,靜塞軍指揮使田敏率領千名鐵騎緊隨其后,李繼隆率大軍在他們身后以錐形陣向八倍于己的敵人沖去。

    靜塞軍威鋒剛烈,遼軍前陣不能攖其鋒,迅速被沖開陣形,耶律休哥令旗一揮,箭如雨下,但是靜塞軍仗著裝甲堅厚、武藝高強,冒著箭雨奮勇向前!休哥又是一聲令下,皮室軍和鐵林軍立即從兩面合圍,夾擊靜塞軍,靜塞軍面對遼軍名動天下的兩支精銳鐵騎,豪氣大發,氣勢大增,竟如劈波斬浪一般,在重重敵騎中奮勇直前!

    隨著宋軍前鋒沖破敵陣,全軍一并殺入戰場,像一把鋒利的長劍插入了敵軍的胸膛!遼軍從來都慣于在外線對付宋軍各種陣形,未料今日被宋軍沖入己陣,慌亂之中,已有潰敗之相。

    宋軍鐵騎沖過之地,無人能擋;弓弩引向之處,慘叫不斷;樸刀揮向之人,甲開身裂。即使是沖擊大陣失敗,遼軍也從來沒遭遇過這樣慘痛的失敗,何況是這支薈集了遼軍精華的鐵騎軍團。這時,即便是耶律休哥也無法阻止敗勢,只能朝北岸逃去,宋軍趁勢掩殺,一直追殺到曹河,斬首一萬五千級(殺傷可能有五萬!),繳獲戰馬萬匹,軍器甲仗不計其數。

    ▲《飛將》,王可偉作品

    唐河之戰,李繼隆以一萬兵馬硬撼耶律休哥的八萬精騎,憑借靜塞鐵騎的血性勇猛,力挫戰神耶律休哥的精銳鐵騎。霍去病、李世民的榮耀之光在他手中接力。!

    正所謂:

    匈奴鐵蹄踏漢地,百萬秦師鎖大江。

    隋末天下盡烽煙,鐵林重裝玄鱗甲。

    莫道漢家無虎賁,君曾記,驃姚汗血,北府風流,秦王卷旗。

    方知一脈相承,華夏尚武魂。

    壯哉繼隆棄方陣,靜塞烈烈摧鐵衣。

    浩瀚銀河,將星滿天。

    長相憶,放聲啼,錦繡河山英雄血。

    榮光綿延至我輩,壯志凌云敢向前!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 天野蒼茫

    • 發表于 2016-08-25 00:00
    • 閱讀 ( 118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