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蟲兒像在低聲歌唱般的鳴叫聲,總會給人們帶來不少樂趣。很長時間以來,人們總以為昆蟲和鳥類、獸類一樣,是用嘴巴發聲的,但事實上,昆蟲的聲音都不是通過嘴發出來的,那么問題來了,昆蟲到底是如何發出聲音的呢?

我們熟悉的草蜻蜓是通過振動身子發聲的。它們通過振動身子能夠發出頻率在80-100赫茲之間的低頻的聲音。
而有些昆蟲,則是依靠用身子撞擊自己的巢穴來發出聲音的。蛾子在飛行的時候,會撞擊前面翅膀上的一塊能發聲的板,這塊板可以以30千赫的頻率振動。知了腹部的兩側,各有一個能夠發聲的膜殼,膜殼內部長有很強的肌肉。肌肉收縮時,膜殼會突然翹起,發出一個音,然后肌肉放松,膜殼恢復原狀時,又可以發出另一個音。知了的兩個膜殼的肌肉還可以同時動作或者一前一后運動,振動的次數可以高達每秒224次。一般膜殼有肋筋,在肌肉收縮時是一個個的肋筋分別翹起,一次收縮可以發出多個脈沖。知了的腹部有一個較大的氣室,能夠起到共鳴的作用。

一些昆蟲則是靠摩擦或者刮擦硬皮來發聲的,這種方式是昆蟲發聲的最常見的方法。發聲中用到兩個部件,一個類似于樂器中撥弦用的撥子,一個則是在硬殼上的鋸齒形粗糙面。兩者相互摩擦,使硬殼振動發出聲音。大家小時候喜歡捉來讓之斗架的蟋蟀就是這樣發聲的。它的翅膀上帶有鋸齒形的粗糙面,撥子長在腹部翅膀邊緣上,兩者相互摩擦時,翅膀振動發出聲音。
昆蟲發聲的頻率范圍很寬,可以從10赫茲到高達3000赫茲。昆蟲的鳴叫聲有很多種功能,最主要的就是尋找配偶。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關于昆蟲如何發聲,我們將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作者:蝌蚪君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