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案例:
當時,距離高考大約還有一年時間,六門功課只有語文及格。一年后,高考分數565分,班級第一名。其中,語文109分,數學127分,英語99分,文科綜合230分。自己的親身經歷,所以有些切身體會,寫出來,希望能被有緣人看到。
1.木桶原理
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又稱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論,水桶短板管理理論,所謂“水桶理論”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內容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水桶理論”還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水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這個水桶里有一塊不夠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有幸在《讀者》雜志上看到這個木桶原理,對我的突擊學習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當時,只有語文及格,英語次之,數學最差。毫無疑問,數學就是決定我能盛多少水的那塊最低的木板。政治、歷史、地理這三門課程,歷史最好,政治次之,地理最差。我學習計劃的第一步就是突擊數學和地理。
由于時間緊迫,每個老師都布置了繁重的復習任務,月考模擬試卷像雪花一樣飛到了我的面前。我知道,我落下的課程實在太多,根本不可能按照老師的節奏來進行學習。對已經融會貫通的習題,我直接pass,不再浪費時間。對于不會的題目,我才花大量的時間去攻克,去研究。曾經為了研究一道地理時區問題,花了三節自習課。之后再遇見時區類的地理題,根本不在話下。
對于短板,必須各個擊破,一步一個腳印。
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往往只知道不斷復習和強化自己本來就擅長的功課和知識,對于自己嚴重匱乏的知識則選擇逃避。這也是為什么偏科的人總是考不出好成績的原因。
2.從最基本的知識架構開始學習
數學我是從立體幾何開始入手,而地理我是從經線和緯線開始學習。任何一門學問都有一些框架性的東西作為支撐和理論基礎。我們必須從最基本的知識架構開始學習。不能找到一個切入點,永遠不可能入門。比如英語的音標語法,語文的閱讀理解,數學的函數公式,政治的哲學理念,歷史的研究意義,地理的上北下南。
3.睡前梳理的重要性
睡覺之前,一定要梳理自己一天的學習成果,在腦海里過一遍,像放電影一樣。遇到想不起來的知識點,一點拿本子記下來。第二天及時溫習,深化記憶。帶著學習的知識入眠,知識一定不會躲著你走。
4.聯想著去記憶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知識和學問也不例外。對于一直不能get的技能,一定不要放棄,要學著通過其他事物和它建立聯系,用聯想的方法去學習和記憶。如此一來,不僅化繁為簡,而且記憶猶新。
5.大腦的潛力是無窮的
大腦皮層一旦被激發,威力是無窮的。就像當初最差的數學,高考的時候得到的分數卻是最高,這是完全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學習一旦入門,觸類旁通,就好像習武之人打通了奇經八脈,內力在四肢百骸流轉不停,輕松自在。
6.貴在堅持
初窺門徑容易,堅持到底很難。任何高效的學習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大腦要想源源不斷的吸收知識,勤奮和堅持是必不可少的。
更多精彩百度搜索:子寒飛花
想和我交朋友的,可以加我的個人微信號zbzifeiyu7,加我的時候備注“知道日報”。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時代新知
微信號:jzhwy7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