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8年開播的美劇《絕命毒師》,在引發全球范圍的收視熱潮的同時,也給不少“劇迷”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一方面是因為該劇所講述的“普通人因生活所迫而走上犯罪之路”的故事容易引起深刻共鳴,也和劇中對于原本并不受普通人注意的“私人制毒作坊”的細致描寫不無關系。不過,相信有些人在被該劇所折服的同時,內心之中也會有著小小的疑問:在電視劇中時常出現的一個情景——對化學有一定了解的人,能夠在簡單搜集材料之后,于家中輕易制出毒品,這樣的故事在現實中能否上演呢?
實際上,這個問題絕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不同的毒品,其制造難度和對生產環境的要求各不相同。有些毒品確實可以做到憑借常見原料和簡單反應制得,但相當一部分毒品的制造,離不開復雜、繁瑣的植物種植和原料加工,個人制作并不現實。
那紅色的海洋,卻身背數重罪?
眾所周知,作為一種有名的觀賞植物,虞美人在諸多國家都受到了民眾的廣泛歡迎。然而,虞美人的幾種同樣姿色艷麗的“近親”,可就沒那么美好了,例如罌粟。事實上,全球范圍內幾乎所有的罌粟種植,都是為了提取其中含有的阿片類生物堿,而無論是制作止痛良藥還是害人的毒品,我們在短時間內都難以擺脫罌粟的依賴。
阿片類生物堿的作用,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便已被人們察覺,然而它發展成毒品,倒只是近現代的事。這類物質通過“打開”遍布神經系統的特殊的“鎖”(即阿片受體),來發揮包括鎮痛、鎮靜、止瀉在內的生理效應。不過,它們在發揮有益效應的同時,也難免展露出其“惡魔”的一面——阿片類生物堿會刺激神經系統產生欣快感(也就是俗稱的“High”),以使人們不斷服用這類物質,而長期服用它們的最終結果,則是產生心理和身體的雙重依賴。
早在20世紀,世界各國便意識到了各種阿片類生物堿(例如嗎啡、海洛因)不當使用對人體的巨大危害,此類物質也隨即被列入管制范圍。當然,法律層面上的管制,自然抵擋不住為了巨大利益鋌而走險的“亡命之徒”,全球范圍內非法的阿片類生物堿生產一直具有相當可觀的規模,但從技術角度來說,生產這類毒品,無疑是一項“燒錢”的“買賣”。

三種常見的阿片類毒品(1-羥考酮,2-海洛因,4-芬太尼),以及嗎啡烷基團(3)的結構(圖:Wikipedia)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目前最為流行的幾種阿片類毒品的化學結構,兩種經典的阿片類毒品——海洛因和羥考酮,結構之中均含有紅框所示的一個復雜基團(化學之中一類具有典型特征的分子團)嗎啡烷(結構見3),而不幸的是,目前的化學水平仍很難將嗎啡烷合成出來,因此生產含有此類基團的物質,只能以天然含有該基團的物質(如嗎啡)為基礎進行合成。這樣一來,我們便不難發現一點:毒販若想制造海洛因等毒品,只能先種植罌粟,再考慮進一步的合成問題。然而,由于罌粟科植物大多具有耀眼的紅花,除非毒販能夠在人跡罕至、管理松懈的地方種植,否則這簡直是在向緝毒警察示威…….
不過,這一問題也并非絕對。芬太尼類物質(一種阿片類藥物,常用于全身麻醉)在最近即成為了北美和歐洲“地下制毒作坊”的“寵兒”,這可能是因為,芬太尼類物質可以完全通過有機合成手段來制得,其生產過程不需要任何復雜的原材料,被警方發現的難度也更高。當然,實話說,憑一己之力制作芬太尼,無疑是一項“燒腦運動”,這也往往需要制毒者有著極其豐富的化學知識,并接受過有機合成相關的專業教育,一般只有在名牌大學之中讀到研究生階段的人才能做到。(所以誰說制毒販毒不需要智商?明明搞這個的都是天才!)
迷幻世界與感冒藥:風馬牛不相及卻又緊密相連
在我國,諸多感冒藥目前已經采取了限制銷售的措施(包括憑處方購買、設置單次購買限量,甚至于登記購買者姓名),而在“感冒藥限令”剛推出之時,相當一部分人還十分不了解國家對感冒藥實施限購的原因,由此造成的各種誤解一時間甚囂塵上。實際上,這些被限購的感冒藥,無一例外均含有偽麻黃堿,而鮮有人知的是,偽麻黃堿是制造苯丙胺類毒品的重要材料,《絕命毒師》主角在家中的毒品作坊,很可能就是靠著堆積如山的各類感冒藥才得以運轉的。

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圖1)和MDMA(俗稱“搖頭丸”,圖2)的結構與偽麻黃堿(圖3)極其相似,因此拿偽麻黃堿生產這兩種毒品并不困難(圖:Wikipedia)
相信絕大多數人對“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和“搖頭丸”(即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這兩種毒品并不陌生,因為如今在很多國家,這兩種毒品在黑市上均十分常見,而且它們往往更受年輕人“歡迎”,造成的危害也更大。在前面提到的美劇《絕命毒師》之中,男主角沃爾特·懷特第一次嘗試制造的毒品,正是甲基苯丙胺。
而從上面給出的結構式中,我們不難察覺一點——無論是甲基苯丙胺還是MDMA,它們的結構均不復雜,即使制毒者手中并沒有任何稍稍復雜一點的前體物質(也就是和待合成物質結構相似,僅僅通過一系列化學手段即可轉化成待合成物質的化學物質),通過有機合成來制得是完全有可能的。更加要命的是,偽麻黃堿這種常用于減輕鼻塞的藥物,恰恰就是苯丙胺類毒品的前體物質!制毒者一旦通過感冒藥提取到純度較高的偽麻黃堿,只需要經過幾部十分簡單的“傻瓜級”化學反應,就可以輕易制出大量的此類毒品。當然,毒販若想制造足以出售的劑量的苯丙胺類毒品,估計買下的感冒藥可以堆滿一個房間了。
鑒于苯丙胺類毒品容易合成的特點,各國目前都大幅加強了針對偽麻黃堿和其他易制毒材料的管制,我國對感冒藥的限購,也實屬此類制毒案例頻發的背景之下(搜索一下“感冒藥毒品”,這樣的案件在近些年并不少見,尤其是在“感冒藥限令”之前更是猖獗),公安部門做出的無奈之舉。
升騰的煙霧背后,是電費在燃燒
在看了前面針對兩種毒品的介紹之后,你是否覺得制毒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正如其他行業一樣,制毒這種見不得光的勾當,也分為三六九等。而其中較為“傻瓜”的一種,倒不需要有著多豐富的專業知識,只要…….能交得起流水一般消逝的電費就好。這并不是段子,“電費在燃燒”這句話,說的正是大麻這種毒品制造的典型特點。

大麻中的有效物質Δ-9-四氫大麻酚(THC,圖1),就是一種典型的大麻酚(圖2)類化合物,如此復雜的結構也決定了,人工合成THC非常困難(圖:Wikipedia)
在探討大麻生產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上圖所示的THC結構式。作為大麻之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THC幾乎“一手包辦”了吸食大麻后帶來的生理反應,因此對于制毒者而言,制造THC無疑就徹底制造出了大麻。然而,THC所基于的大麻酚結構實在是太過復雜,非法化學作坊目前全合成它們的難度依然非常大(但是制藥企業還是研究出了全合成THC的方法)。因此,全球范圍內所有的非法THC,無一例外都是從大麻之中提取出來的。(當然有一種情況例外,一些國家目前正流行一種“合成大麻”,該產品為噴灑上了合成大麻素類化合物(一類能夠模擬THC作用、但可以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的普通干草)
既然提取THC需要大麻,那么種植大麻無疑成為了最重要的環節。相比于前面提到過的罌粟,大麻的一個“好處”就在于,這種植物完全可以在房間之內種植,而不需要種在大面積的開闊土壤上。不過,大麻雖然對種植地點并不挑剔,卻有一個“怪癖”:需要光照!所以在房間之內種植大麻,通常需要大量的燈具來為其提供足以支撐生長的光,而如此強的照明,自然也會需要大量的電費,毫不夸張的說,種植大麻的過程,純粹就是“電費在燃燒”。基于這一點,有經驗的緝毒警察在排查可疑的大麻種植窩點之時,往往會先對房間的電費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一旦出現了一個消耗了可觀電費、但幾乎無人居住的房間,即可有很大把握認為,房間內是在種植大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