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這幾天從楊木子分分鐘變身肉圓兒媽媽,最近確實對孩子關注比較多,加上之前積累的一些些育兒經驗,急迫地想吐槽啊想吐槽。現在家長很苦逼有木有,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不斷學習,還要為孩子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就為了給他起個好示范。
昨天回到家,肉圓兒君正在吃飯,看到我進門,問了我一句話:“媽媽買了鋼琴沒?”
恩,本來發音就還不標準,再加上突如其來的“鋼琴”,為娘的一臉懵逼,“啥?你在說啥?”
肉圓兒奶奶解釋了一遍,我才明白。原來下午肉圓兒君跟著奶奶下樓遛彎的時候,進了小區樓下的一家剛琴行,里面有很多小朋友在學鋼琴。剛好有空位置,琴行的老師就讓肉圓兒坐上去彈了一會兒,還耐心地教肉圓兒指法。
要說現在哪行哪業都不好干啊,著鋼琴老師也得懂些銷售的技巧,才能吸引更多學生。復合型人才,服!
當然了,就現在這種教育市場的形勢,根本不需要老師招徠,想學特長的孩子(其實主要還是家長想讓孩子學)烏央烏央的。
據說肉圓兒君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then老師問了肉圓兒君的年齡,恩,向各位看官普及一下肉圓兒君的人設:男,京二代,實際年齡2歲7個月。不算特別調皮,但畢竟是男孩子,你懂的。好了,說回老師,老師說3歲半開始學鋼琴比較合適。
肉圓兒奶奶饒有興致的一番描述,讓我想起了肉圓兒姥姥前陣子的一件事兒。上次輪到肉圓兒姥姥過來帶孩子的時候,我滴個親娘誒,她居然還帶來一本《唐詩三百首》,因為當時肉圓兒君說話利索了,學什么都挺快,肉圓兒姥姥勵志要讓娃多背些唐詩。
恩,被我果斷拒絕了。背可以,但不是這么個背法啊。
那么,到底該學不該學特長?什么時候學?
在這一點上,我和Mr. Wang的方針一致,那就是:不!能!太!早!學!
我先來說說為什么不愿意讓孩子過早學東西。先別懷疑,肉圓兒君真的是我親生的。不愿意過早讓他學東西,不是一概而論什么都不學。能夠培養創造力的要學,能夠鍛煉男子漢氣概的要學,但是,死記硬背靠反復練習的東西堅決不學!
2歲多的孩子,對什么都很新鮮好奇,你沒有辦法去斷定這就一定是他的愛好、興趣。去玩一次兩次比較新鮮,但是一旦真的要學,就需要每天練習。舉個例子,如果學鋼琴,讓一個活波好動的小男孩每天坐在那兒半小時一小時,他的興趣能維持多久?到時候,恐怕就不是盡早培養興趣愛好,而是因為逆反過早扼殺了興趣愛好。按我的理解,真正的特長,是等他興趣相對固定下來,看好在哪方面稍微有那么一絲絲天賦,再去正向引導,而不是強迫。
何況,我插句嘴,我和Mr. Wang都是中人之資,甚至在來帝都奮斗的這些人里,中人之資都算不上。雖然誰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我也能清楚地知道,除非基因突變,否則肉圓兒君不會是什么天才。
而且從現在的教育理念和社會發展來看,我們小時候父母的那種教育方式顯然已經不合時宜。死記硬背、拼高分,最后造成我們現在除了分數高些,完全不知道該怎么享受生活,更不知道自己的專長在哪里。no no no,我一定不讓肉圓兒君這樣成長。北京很多著名的幼兒園,之所以著名,并不是因為3年時間能教孩子多少東西,而是使勁讓他們玩兒,挖掘他們的創造潛力。
那種需要反復練習學得的東西,不是沒有用。如果哪一天因為升學需要,不得不學,我也肯定會向現實低頭。但現在為時過早。有一天我們兩口子聊天,說一上了幼兒園,肉圓兒君自由自在的生活就算徹底結束了,從此以后的幾十年,再也沒有這么沒心沒肺的時光。想想都覺得可憐。
再說了,學什么東西,就會培養什么思維,思維方式早早固化下來,對孩子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雖然我自己是應試教育的受益者,但我并不希望我的孩子按照我的老路去走。我希望他能更具有團隊意識、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創造力。目前來看,培養這些,可以去踢足球、擺樂高。其實以前特別想讓肉圓兒君學冰球,敢拼敢打才是男孩子該有的樣子。
當然,也絕對不會勉強他去學任何特別不喜歡的東西。人生苦短,我不想逼著他考高分、考名校、學一堆沒用的特長。任何學習,應該是以陶冶心性、增長見識為前提。如果他長大以后能有優秀的品質、樂觀的態度,明確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樣的生活,那我會對自己的教育結果感到驕傲。
感謝閱讀~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