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元朝不足百年亡,而清朝卻延續近三百年?

    11~13世紀,遼人被金人擊敗,金人又被蒙古人擊敗,最后蒙古人南下中原,西進歐洲,建立起四大汗國。沒有人是蒙古人的對手。


    蒙古人征服歐亞大陸,盛極一時。

    蒙古人對漢文化嗤之以鼻,忽必烈就說“遼以釋廢,金以儒亡”,認為遼朝是因為學佛太甚而亡國,金朝是學儒太甚而亡國,所以他們對中原文化并不感興趣,采取與漢文化對立的態度。

    元朝統治者把全國百姓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第一等是蒙古人自己;第二等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欽察、唐兀、畏兀兒等;第三等漢人,特指淮河以北原金國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指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內的人民。

    ▲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

    元朝統治者不僅拒絕漢化,而且還試圖把中原“游牧化”。

    元朝皇帝曾想把中原的漢人都驅逐,把農田全部變成大牧場,種草養馬,全國土地集中在蒙古色目貴族及寺廟手中,大量強占土地,任其荒蕪(“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頃,不耕不稼,謂之草場,專放孽畜”),如山東沿海登、萊一帶,都成了牧場,生態嚴重破壞,經濟倒退。

    元朝的民族歧視政策異常嚴重,法律明文規定:蒙古人可以毆打漢人,漢人只能申訴不能還手;如果蒙古人醉酒后打死漢人,只需出埋葬費就可以,漢人打死蒙古人,則必死無疑。對漢人的防范也最嚴密,在戶籍制度上以二十戶為一甲,甲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擔任,監控漢人的行動,并明令禁止漢人打造、私藏武器,禁止漢人聚眾、騎馬、學習武藝,甚至到元朝末年,據說還禁止使用菜刀,幾戶人家共用一把。不僅如此,還把社會群體分為十個階層: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曾經承載漢文明的儒生們,竟然淪落為第九等人,僅比乞丐高一個檔次。

    元朝如此拒絕漢化,與先進文明割裂開來,自然是不能長久的。不到一百年,元朝就被漢人推翻,游牧民族又重新回到了草原上。

    歷史上,落后文明(主要指游牧文明)面對先進文明(主要指中原農耕文明)的態度無非是三種:一種是無比向往,全盤接收,比如北魏,很快就被聲色犬馬腐化了;另一種是拒絕先進文明,死抱著自己的國情與特色不放,比如元朝,也很快就被推翻了;還有一種則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控制地進行漢化,漸進式改良,遼、金都做得較好。

    ▲西廂記(元代王實甫著古典戲劇)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杰作,對后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

    繼元朝之后,又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 ——滿族。滿族人是金人的后裔,最早稱“后金”,在金朝滅亡的六百年后,滿族人建立的清王朝也面臨著“傳統”與“接軌”的挑戰。

    這里,我們先要了解這樣一個事實:滿族人與其他游牧民族不太相同,他們生活在東北,那里并不完全是草原,而是集漁獵、農耕、放牧于一體,既有游牧的習慣,又有農耕的經驗,兼容并包,集兩種文明優勢,所以滿族并不是純粹的游牧民族,而是有著農耕特色。也因此,滿族人比之前的鮮卑、契丹、蒙古人都更善于學習,更有胸懷去吸納外來文化。

    還在入關以前,皇太極一方面大力招徠漢族知識分子,禮賢下士,如范文程、洪承疇這些漢人,為己所用,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另一方面也對漢文化的消極作用產生警惕,在軍營中與所有親王、郡王、貝勒研讀《金史?世宗紀》,告誡子孫:“我們要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我擔心自己百年之后,子孫都忘記了滿族的尚武之風,廢掉了騎射,效仿漢人,所以現在就給你們打預防針,為的是讓子孫都不懈怠!”(“恐日后子孫忘舊制,廢騎射,以效漢俗,故常切此慮耳。 ”)

    滿族人很善于學習,而且學得很快:從原始部落制迅速變成中央集權制。

    早期,在部落時代,努爾哈赤特別強調“八王共理國政”的原則,后金軍事決策由“八旗”的八個首領共同決策,是一種原始的部落民主制。但在進入中原后,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情勢的變化,這種制度的弊端顯現出來,八個王爺都手握兵權,相互不服,乃至皇太極死后,力量最強的正白旗主多爾袞獨斷專行,壓過了皇權。多爾袞死后,孝莊太后和順治帝學習了漢族的集權模式,鏟除了多爾袞的黨羽,將多爾袞統領的正白旗收歸皇帝親領,加上原有的正黃旗、鑲黃旗,是為“上三旗”。從此原來大致平等的“八旗”,逐漸產生了上下之分,到最后權力全部集中在皇帝手上,這是滿人學習漢族集權體制的最明顯成效。

    一個只有幾十萬人口的民族,要統治上千萬人口的大國,是很需要智慧的。在“接軌”和“國情”的蹺蹺板上保持平衡,需要極高的政治技巧。

    清軍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統一中原,與它入關后的一個重要決策有很大關系,這也是它比其他少數民族更具智慧所在:滿族人自己只有區區幾十萬,“蛇吞象”根本應付不了龐大的中國,于是清軍收買了許多漢族將領,以漢制漢,許諾給予特權,讓這些漢族降官替自己賣命,“三藩”力量——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這些人,幫助清軍打敗了南明、李自成軍隊,此招非常高明。

    滿族人懂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起到了以小搏大的效果。

    入主中原后,清朝又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剃發易服。

    這件事比“以漢制漢”影響更為深遠。對于漢人來說,這是奇恥大辱,是清朝民族政策的敗筆;但對于滿人來說,這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融合措施。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要使兩個不同的民族融合,前提條件是要在文化心理上產生“認同感”,說得簡單點兒,就是讓大家感覺是同一類人了,有共同的價值觀、生活習俗、語言交流了,你我沒差別了,就融合了。而滿族在文化上遠遠落后于漢族,語言文字毫無優勢可言,要想在深層內涵上同化漢族是不可能的,但衣冠服飾也是文化認同的一部分,外在形象容易改變,所以清朝選擇這個突破口是很高明的。

    服飾統一為什么能產生認同心理呢?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測試:考察兩個團隊的凝聚力,第一個團隊服裝統一,大家著裝一樣,第二個團隊穿著五花八門,各穿各的。讓他們比賽,經過一系列考核,第一個團隊的效率明顯更高,組織能力也更強,第二個團隊則效率更低,經常意見不統一。這說明,在外在形象上的統一,會增加團隊成員對集體的認同感。

    假設一下:在清朝的大街上有兩個人在打架,一個是滿人,一個是漢人,如果他們穿不同的衣服,那么很明顯,立刻區分開來了,漢族老百姓紛紛站到一邊,滿族老百姓紛紛站到另外一邊,兩邊水火不容,瞅著對方都不順眼。但如果兩個人打架,都穿同樣的衣服,街上路人一看,哎喲,分不清誰是誰了,心里也就沒有強烈的差異感了。這要是換作在元朝的大街上,一個漢人和一個蒙古人打架,會立刻區分出來了,漢族老百姓說:看,那個身穿袍子、腰扎腰帶、腳蹬皮靴的蒙古人在欺負我們漢人呢,兄弟們,上啊!于是群體事件就爆發了。

    ▲剃發易服

    心理學家指出:人接受信息的第一渠道是“視覺”,是眼睛看到的。你第一眼看到的與自己一樣的人,就會先入為主地把他當作同類。

    對于清朝大部分平民老百姓來說,外觀模樣就是一切,“剃發易服”足以讓老百姓產生認同感了。全國所有的人都剃發、垂辮、窄衣緊袖,原有的華夷之辨一說失去了依據,說華皆華,說夷皆夷。漢族在形貌上已被滿化,至于使用什么語言文字已不是十分重要,關鍵在于人數極多的漢人已不再把人數極少的滿人視為異類,因為起碼在服式、發式上已無法把漢人和滿人加以區分。

    這種情況下,清廷再搞“滿漢一家”“開科舉士”等,都沒有太大問題了。清朝統治者一直是“一手軟,一手硬”,一邊竭力維持本民族特色,一邊有限度地進行漢化。康熙帝、乾隆帝都是集大成者,此二帝都深諳漢文化,個人修養極高,但武力手段也從不手軟。康熙帝開“博學鴻儒科”,廣招天下儒生,把大量有才之士吸納到體制內來,避免了他們在體制外造反的可能,同時也集結重兵,毫不留情鏟除漢族“三藩”勢力,把異己徹底根除;乾隆帝愛好詩詞歌賦,精通漢文化,但搞“文字獄”卻從不手軟,一旦有思想異端即斬盡殺絕,還獨創性地以修《四庫全書》的方式暗中清除對政府不利的思想,此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驍勇善戰的八旗軍

    康熙皇帝最為重視本民族“騎射”風俗,自幼習武,精于騎射,每每圍場狩獵康熙總是所獲野獸甚多。清代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也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從康熙帝開始,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里舉行以射獵和旅游為主的活動,在清代康熙到嘉慶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這里舉行狩獵達 105次。

    乾隆帝也曾告誡滿族臣僚:“我朝滿洲先正遺風,自當永遠遵循,守而勿替。是以朕常躬率八旗臣仆行圍校獵,時時以學習國語,熟練騎射。”乾隆還多次強調要保持滿洲的傳統服飾,絕不改服漢人衣冠。他對之前的北魏、遼、金的經驗教訓有很深刻的認識,在為《皇朝禮器圖式》一書所作的序中就專門提到昔日這些少數民族:“至于衣冠乃一代昭度,朕則依我朝之舊而不敢改焉。且北魏、遼、金以及有元,凡改漢衣冠者無不一再世而亡。 ”

    可以說,清朝是將“國情”與“接軌”二者平衡最好的,集滿漢文化于大成,真正成功地實現了落后文明向先進文明的過渡。直到咸豐、同治以后,面對列強的洋槍洋炮,才不得不放棄了滿人“騎射”的一貫主張。再到清末大動蕩時,百姓才剪辮子、穿洋裝,即使這樣,也依舊有很多遺老遺少堅持清朝服飾,可見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是很成功的。

    摘自書籍《變革之路-中國歷朝改革得失》作者:鞠佳   中國工人出版社 授權合作稿。

    • 發表于 2016-09-26 00:00
    • 閱讀 ( 78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