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今后飛機可能會開始嘗試在機艙中供應更少的氧氣,來幫助乘客應對飛行時差反應。
時差是一種令人不適的狀態,人體的內在晝夜節律被顛倒,幾十年來一直折磨著橫貫大陸的航空旅客。現在,科學家可能最終發現了一種應對時差反應的方法:暫時缺氧。
來自以色列的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和英國的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時差和氧氣之間存在聯系。 這項剛剛發表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雜志上的研究解釋說,研究人員使用老鼠(這些小鼠是夜行性動物)以確定是什么因素影響我們的晝夜節律系統——這就是所謂的生物鐘,能調和所有器官,并保持與晝夜變化同步。

科學家發現,老鼠在活躍階段(夜間)比它們的睡眠階段(白天)消耗了更多的氧氣,并且發現這種差異在構成我們組織的細胞內表達。之后,他們用組織樣本和活老鼠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來確定氧氣濃度是否可以改變生物節律。
首先,科學家設計了一個12小時光照和12小時黑暗的人工周期。然后,在老鼠適應之后,科學家突然把周期調整為六個小時,來模擬從芝加哥飛到倫敦的時差。而在周期改變之前幾個小時,科學家先降低一些老鼠的氧氣濃度,從常規的21%降至16%。
結果表明,比起呼吸正常空氣的老鼠,那些呼入較少氧氣的老鼠能明顯更快地適應新的晝夜周期。
科學家還測試了兩小時周期與只有14%的氧氣。這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呼入氧氣較少的小鼠適應新周期的速度更快。
16%的氧氣濃度,相當于海拔2400米的氧氣含量。減少氧氣含量會導致暈機的感覺,這是航空公司所要試圖擺脫的不良反應。隨著現代飛機制造技術的發展,如今能在機艙中注入更多的氧氣,這可能會幫助人們擺脫暈機癥,但反過來可能會增加時差反應。

科學家的下一步研究是確定這種能力是否僅老鼠獨有,還是適用于人類和其他生物體。如果確實適用于人類,那么下一步將是確定在飛行之前、期間和之后的最佳氧含量。時差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過去。
現在,航空公司可能會考慮讓長途飛行的乘客稍稍“窒息”,這樣在乘客回到地面時就可以睡得更好。
文章首發:怪羅網(www.guailuo.com)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怪羅”(id:guailuo123)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