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Livedoor新聞網9月4日報道,法國的哲學家巴斯卡魯曾說過,如果埃及女王的鼻子再低一點,歷史將會改變。然而研究表明事實上歷史并不會因為她的鼻子高低而發生任何變化。據說鼻子的形狀會因人所居住地區的氣候不同而進行不同的進化。

鼻子的形狀會因緯度而發生變化
與歐美人高高的鼻子相比,非洲裔人以及包括日本人在內的亞洲人的鼻子都比較低。這也幾乎成為了大家的共識。而發生這一現象也有具體的原因。
人類鼻子的形狀為了適應各自地區的自然環境,從而進化成最為合適的形狀。根據北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于2016年6月《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雜志上的論文,越是生活在北歐等高緯度地區的人鼻子越是高而修長。與此相反的是,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鼻子則更扁平。而影響鼻子形狀的包括各個地區的溫度及濕度。也就是自然環境有很大影響。
鼻腔具有適應溫度、濕度的重要功能
那么,為什么不同地區的人鼻子高低不同呢?報道了該研究詳細情況的《Mental Floss》中專家對此介紹到,居住在寒冷北歐的歐洲人鼻子很細長,這樣可以加熱、加濕低溫且干燥的空氣。
也就是,吸入的冷空氣通過鼻腔時,會通過鼻黏膜來增加濕氣,通過粘膜內流動的血液變暖。這是一種能夠避免冷空氣直接進入肺部的機能。如果鼻腔越窄,也就意味著鼻子會更長,因此緯度越高的寒冷地帶的人鼻子又高又細長。
而另一方面,熱帶地區的人們由于氣候高溫潮濕,周圍的空氣中已經含有足夠的濕氣。溫暖濕潤的空氣可以直接進入鼻腔內,因此鼻子不用發揮太多功能就可以。
根據113年的氣候數據進行驗證 扁平的鼻子具有使體溫下降的作用。此次研究中的指揮者是人類學者斯格特?瑪德庫斯博士。他認為,與北歐的歐洲人一樣,扁平的鼻子“是為了抵抗過度潮濕而進化而來的”。
他還以1901年到2013年間世界的年平均氣溫、相對濕度、絕對濕度為依據,通過分析大量的氣候數據來重新構建大數據。之后,再同1923年測量的世界上147個國家、超過15000人鼻子的數據進行比較,證明了在熱帶地區居住的人為了適應高溫潮濕的氣候,鼻子也在不斷進化。
越是高溫潮濕日本人的鼻子越低?!
正如美國NASA表示的,“2016年7月在氣象觀測史上是最熱的”,而世界的平均氣溫與20世紀相比也上升了1.57攝氏度。當然日本也不例外。根據日本氣象廳的數據顯示,長期以來世界平均氣溫都是每100年上升1.16攝氏度,而在1990年以后高溫年份卻頻繁出現。
如果高溫潮濕就這樣襲來,未來日本人的鼻子必然會變得扁平。這也只能怪氣候了。
鼻子的進化同濕度、溫度有很大關系。所以只要埃及王后不是北歐人,她的鼻子高低、還有歷史都不會發生改變。[page]
那么很多人又有疑問了:
緯度低的人活該鼻子扁出天際?事實上,除了我們常說的鼻子高低與緯度相關外,也與人種有一定的關系。鼻子的形態因種族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鼻子的不同形態,是人類與大自然抗爭的結果。

從生物進化來講,氣候越溫暖,鼻孔越寬大,鼻梁越短小。
如非洲黑人的鼻子既寬大又扁平,就是為了吸進大量溫暖而潮濕的熱帶空氣。
而氣候越寒冷,鼻孔越窄小,鼻梁越高尖。
如北歐人的鼻子既細又高,就是為了呼吸寒冷的空氣,讓冷空氣有更多的時間被加溫,以適應生存環境。
鼻型在各人種間的差異表現為:
①鼻根部的寬度,由寬到窄的順序為:黑人、黃種人、白人。
②鼻梁的高度:白人最高,黃種人居中,黑人最低。
③鼻尖部的大小與圓鈍:最大者為黑人,黃種人居中,白人為最小。
④鼻翼的寬度:黑人最大,依次為黃種人和白人。
⑤鼻唇角,即鼻子與上唇間的夾角;白人最小,依次為黃種人與黑人。
由此可見,種族不同,鼻子的形狀也大不相同。人類學家據此作為種族分類的依據,而同一種族中的個體差異、群體差異也是很大的。如我國漢族人種中,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鼻子就有很大差異。盡管鼻型因人而有很大差異,但一般而言,白種人是細高鼻,黑人是闊扁鼻,黃種人居中。
本文系就醫160原創文章,作者:十三醫,轉載須注明來源和作者,并標明原文網址,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