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女人真的比男人更怕冷?也許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男女有別,表現在方方面面。

    寒冷季節,女人比男人更怕冷,似乎是一件盡人皆知的常識。

    常識未必正確,而且這句話本身也具有歧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那么,事情到底是怎樣的?這需要從男女之間身體解剖結構和體溫調節差異說起。

    人體體溫及其調節

    我們都測量過體溫,知道身體不同部位測得溫度值是不同的。我們說人是一種恒溫動物,指的是人體核心體溫維持在圍繞接近37℃的一個狹窄范圍內波動。

    核心體溫是指軀干內心臟、肝臟、腦等維持生命所必需的重要器官周圍環境的溫度。身體內部其他部位的溫度稱外周溫度,而從皮膚測得的溫度稱體表溫度或皮膚溫度。

    人體核心溫度是高度一致的,其他部位從里向外依次遞降。其中,皮膚溫度最低,通常在33℃上下,而且不同部位差異顯著。以裸露的四肢末端即手腳溫度最低,可低至25℃,暴露在寒冷環境下還可以繼續下降接近環境溫度。

    核心溫度的相對恒定依賴于身體與周圍環境熱交換達到平衡,由于人體不斷產熱,通常就是產熱與熱散失的平衡,以人體熱平衡公式表達為:

    M±W =±R±C±E±S /[W(體重)/m2(體表面積)]

    M代表代謝產熱速率,W代表運動產熱速率,R指通過輻射與周圍環境熱交換速率,C指通過對流與周圍環境熱交換速率,E指水分蒸發熱散失速率,S指體內蓄熱速率。

    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調定點學說認為,下丘腦設置一個生理體溫水平,當人感受到外界環境或核心溫度偏離這個調定點溫度時,下丘腦發出指令通過產熱和/或散熱的改變而使得核心溫度保持或者回歸設定的溫度。

    如上述熱平衡公式所示,人體產熱途徑主要包括代謝產熱和運動產熱。基礎代謝產熱量是相對穩定的,而骨骼肌的運動是人體最高效的“產熱器”,無論劇烈運動,因寒冷或發熱引發的寒顫都會快速產生大量熱能。

    人體散熱主要是皮膚與與環境之間通過包括輻射、對流和傳導,以及蒸發等4種途徑實現。寒冷環境下,蒸發(不顯性失水)、對流(穿著隔熱效果良好的衣服)散熱途徑幾乎可以忽略,輻射是主要的散熱途徑。我們知道輻射熱交換最主要影響因素是物體之間溫差和交換面積。

    人體熱量需要從產生的身體深部由血液循環攜帶到并通過皮膚散失到環境中。因此,皮膚面積和溫度是影響人體與環境熱交換的主要因素。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在成年人皮膚總重量約3.6公斤,表面積約2平方米。皮膚由外向內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三層。

    對于熱交換影響最為顯著的皮膚血管和皮下脂肪組織。需要散熱增加時,皮膚血管擴張,皮膚血流量增加,皮膚溫度增加;相反,需要更多保存熱量時,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皮膚溫度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脂肪是一種優質隔熱材料,因此,皮下脂肪厚度很大程度上決定皮膚保存熱量的能力。

    男女有別之人體結構和生理差異

    由于兩性之間身體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對于環境溫度的感應和體溫調節不盡相同。

    男女之間身體結構的差異突出表現在,男性擁有更高體重分數的肌肉,而女性身體脂肪比重更高。比如,一項研究中,男性身體肌肉無論絕對重量(33.0VS21.0kg)還是占體重百分比的相對重量(38.4VS30.6%)均顯著高于女性。

    脂肪量女性顯著高于男性,同時脂肪在體內分布也有顯著差別。女性脂肪更多地分布在皮下組織,通常女性皮下脂肪厚度是男性的2倍;而男性脂肪更多積聚于腹腔主要臟器周圍。這就是為什么女性通常顯得豐腴而男性更容易出現“將軍肚”的原因。

    另一方面,女性生殖激素可以增加皮膚血管對于寒冷刺激的敏感性而出現更顯著的收縮。

    男女有別之寒冷響應和體溫調節

    男女之間身體結構的以上差異對寒冷響應和體溫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熱

    1)一般認為男性比女性具有更高的基礎代謝率,就是說在休息狀態下也可以產生更多的熱量。更深入的研究發現純粹的這種性別差異僅占5~10%,更主要是由于男性具有更多的肌肉,即使在休息狀態下肌肉的代謝率也遠高于高度惰性的脂肪所致。

    2)運動產熱方面,肌肉運動是最有效產熱器,男性運動產熱當然會高于女性。寒冷環境下,擁有更多肌肉的男性也就理所當然通過寒顫來產生更多熱能。

    總體上,無論是休息或運動狀態下,產熱方面男性通常產生更多的熱量。

    2.散熱

    散熱方面影響因素更為復雜,表現在:

    1)女性通常比男性具有更小的體重和相對更大的皮膚面積,更大的散熱面積不利于保存熱量。

    2)厚度約2倍于男性的皮下脂肪是女性能夠更好的保存熱量的最強有力鎧甲。厚厚的皮下脂肪,直接阻礙體內熱量向皮膚的傳導致使皮膚表面溫度更低,從而減少了熱量的直接散失。

    3) 女性生殖激素可以增加皮膚血管對于寒冷刺激的敏感性而出現更顯著的收縮,這樣同樣顯著減少熱量的散失。這種因素的影響突出表現在排卵后和懷孕后,這也是這兩個時期女性擁有更高的核心體溫的原因。目前認為,這是一種進化而來的更有利于女性生殖的保護性因素。

    總體上,雖然女性相對更大的體表面積不利于保存熱量,但是厚厚的皮下脂肪和生殖激素的作用使得女性獲得更強力的保存熱量的能力。

    3.溫度感受

    包括感受溫度在內的皮膚感覺性神經末端位于真皮層,人感受到的所謂的外界溫度并非真正的環境溫度,而是真皮層溫度。女性厚厚的脂肪層同樣顯著增加真皮層與核心溫度的差異,就是說,在同樣寒冷環境下,女性實際感受到的溫度低于男性所感受到的,因而會較男性感覺更冷。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一方面說明所謂女性更怕冷實質上是對于同樣環境溫度感覺更冷;另一方面,很多科普文章都說是女性皮膚溫度感受器對冷更敏感,這是錯誤的。

    同時,生殖激素對于皮膚血管對冷刺激的敏化作用也強化了這種效應。

    結果

    綜合以上因素,雖然女性產熱量低于男性,相對于體重具有更大的皮膚面積而不利于保存熱量。然而,大致2倍于男性的皮下脂肪和某些時期生殖激素的作用,導致女性總體上具有更強大的保存熱量的能力。

    最終的結果是,女性核心體溫較男性波動范圍更大(36.9~37.4℃),總體上平均核心溫度高于男性(0.2℃)。也就是說,女性通常更暖和,更不怕冷。

    但是,也正是由于女性強大的保存熱量的能力,導致女性通常的皮膚溫度低于男性,由于人皮膚溫度感受器感受到的是真皮層的溫度,因此,在同樣環境溫度下女性的體感溫度更低。也就是說女性對冷更敏感,更容易嫌冷。

    總之,一句話,女性擁有比男性更強大的保存熱量的能力,寒冷環境下,表現為“內熱外冷”,本質上雖然更嫌冷卻更不怕冷。

    更多有趣、實用的健康科學知識,以及熱點醫學新聞和事件解讀,請關注作者公眾號:邁德森思達的莊園

    • 發表于 2016-11-11 00:00
    • 閱讀 ( 136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