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年輕人就不會患骨質疏松嗎?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有關“補鈣”和“骨質疏松”的廣告逐漸充斥了熒屏,然而幾乎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廣告所針對的都是中老年人。誠然,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骨質疏松和與之相關的骨折事件都發生在中老年人中,但這是否就說明了,骨質疏松就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呢?其實不然,骨質疏松這種可能會帶來致殘性后果的疾病,在年輕人中也時有發生。

    你對“骨”的了解有多少?

    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系統之一,骨骼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提及骨骼的具體作用和代謝機制,恐怕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事實上,骨骼這一由大量的礦物質基質和少量具有高度活性的細胞組成的器官,既可以保證人體結構的穩定,也能對礦物質(如鈣)的代謝起到靈活多變的調節作用;而它的特殊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能夠通過復雜重建機制,來完成上述功能。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進行骨重建過程,這一過程一般由骨組織內的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來完成。在一次完整的骨重建中,破骨細胞首先被激活,在復雜調節因素(如激素、生長因子)的作用下覆蓋在擬進行骨重建的位置,并在吸收原有骨質的同時釋放其中的礦物質;隨后骨骼會經歷一個短暫的單核細胞骨吸收時期,這段時間內,單核細胞(可由骨髓中的破骨細胞分化而來)對骨質進行進一步的吸收;在完成骨吸收之后,成骨細胞被吸引到相應的骨骼區域,通過先形成由膠原構成的骨基質、隨后進行礦化填充空腔的形式,完成骨的重建。

    對于正常的年輕成人而言,骨重建中骨吸收所損失的骨量,會在隨后的骨形成后予以補充,因此總體的骨量可以保持恒定。而因為骨重建過程可以有效地移除并修復骨骼中存在的細微損傷,因此即便是新陳代謝已經減緩的老年人體內,也存在著較為活躍的骨重建過程,然而老年人的機體已經無法保證骨重建前后的骨量平衡(尤其是絕經后女性,她們由于缺乏雌激素對骨的保護作用,骨量丟失的現象會越發明顯)。在任何一個年齡段,當骨量丟失達到一定程度時,骨骼結構便不能得到有效維持,就會引發我們常說的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老年人的“專利”?

    前面已經提到過,骨質疏松是骨量丟失嚴重、骨骼結構因此而受損的直接表現,和年齡毫無關系。事實上,醫學上目前對骨質疏松的診斷,主要依靠于某一部位骨骼的骨密度值[以T值(與青年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標準差)或Z值(與同年齡、同性別、同體型個體正常骨密度預測值的標準差)表示]來確定,同樣沒有提及“骨質疏松只有老年人才會患”這一點。

    在通常情況下,骨密度值由雙能X射線吸收法(DEXA,一種通過X射線對骨密度進行間接測量的方法)或骨超聲來確定,正常人的骨密度值(T值)會在±1SD(SD為標準差)范圍之內,T值介于-1SD到-2.5SD之間為“骨密度下降”(雖然沒有形成骨質疏松,但骨密度已經存在值得注意的下降趨勢),T值小于-2.5SD即可診斷為骨質疏松。當然根據流行病學資料,最常發生骨質疏松及相關骨折的依然是老年人:近半數白人或亞裔絕經后女性會至少經歷一次骨質疏松性骨折,而這一數字在老年男性或其他族裔絕經后女性中是1/8。因此,對于老年人而言,除了要注重在飲食中補充鈣和維生素D(必要時也可以服用補充劑),定期檢查骨密度,以早期發現潛在的骨質疏松也是十分重要的。

    哪些疾病能夠引起骨質疏松?

    老年人中骨質疏松的形成往往和性激素的缺乏存在密切關系,尤其是在絕經后女性之中,而諸如營養(蛋白質攝入不足、低體重、早年生活中鈣攝入不足)、生活方式(年輕時缺乏有效的鍛煉)之類的因素同樣重要。但在年輕的骨質疏松患者中,病因則富有多樣性,其中較為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服用皮質類固醇(糖皮質激素):皮質類固醇是相當一部分炎癥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的標準治療方案,也有些年輕人因患上Addison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而需要補充體內缺乏的皮質類固醇。然而,皮質類固醇對骨骼有著明顯的負面影響——不僅能夠通過刺激破骨細胞而增加骨吸收,還可以抑制成骨細胞的增殖,阻礙骨重建步驟,更會減少腸道中鈣的吸收。因此在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的患者中,幾乎總是能見到骨密度的降低。這種骨密度降低的趨勢一旦沒有能夠引起重視,很容易發展成為骨質疏松。

    內分泌疾病:在人體的礦物質代謝機制中,甲狀旁腺激素、維生素D、性激素乃至于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關于這些激素的作用機制,詳見文章《腿腳抽筋,因為“缺鈣”?》),因此影響它們分泌的疾病,也可以導致骨質疏松。在年輕人中,導致骨質疏松的內分泌疾病通常為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性腺功能減退(性激素分泌減少)、庫欣綜合征(皮質類固醇分泌增加)等。

    遺傳病:遺傳病引發的骨質疏松最大的特征便是發病年齡早(很多甚至發生于兒童之中),反復形成嚴重骨折。著名的罕見病成骨不全(俗稱“瓷娃娃”)會嚴重影響骨膠原的形成,因此典型的患兒在幼年期就可有反復骨折及其帶來的畸形;另一種結締組織疾病馬方綜合征(由于患者四肢、軀干極度細長,該病俗稱“蜘蛛人癥”)不僅會導致患者的心血管系統發生嚴重病變,對骨骼也有一定影響,有時也會導致骨質疏松。

    惡性腫瘤:在對骨的影響方面,惡性腫瘤的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通過直接對骨的侵犯和破壞(如累及骨髓的惡性腫瘤,以及實體腫瘤的骨轉移),造成骨吸收的過度活躍;二是通過不當分泌一些能夠調節礦質代謝的激素(如甲狀旁腺激素),間接對骨重建的微環境形成影響。一般而言,惡性腫瘤引起的骨質疏松,最典型的表現即是沒有明顯誘因的椎體壓縮性骨折(表現為身高突然縮短)。

    • 發表于 2016-02-24 00:00
    • 閱讀 ( 73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