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扇公主是西游記的重要人物之一,在西游途中,以她為線索,吳承恩本講述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至今為大家耳熟能詳。
同時,圍繞著她有著眾多的解讀,甚至還出現了所謂“老君情人”這種啼笑皆非的說法。

那么鐵扇公主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呢?她的身上有發生過哪些故事呢?
眾所周知,西游記是一個傳承近千年的故事,歷經多個時代的演化,那么在鐵扇公主的故事中,又反映了怎樣的歷史文化變遷呢?
事實上,無論是唐代的《玄奘法師傳》,宋代的《取經詞話》中,都是沒有鐵扇公主的形象的,是到了元代,尤其是楊景賢本的雜劇西游記才確立的。
在這個時候,鐵扇公主既不是紅孩兒母親,也不是牛魔王的妻子,而是另外一個極高的身份:
(鐵扇公主上,云)妾身鐵扇公主是也,乃風部下祖師,但是風神皆屬我掌管。為帶酒與王母相爭,反卻天宮,在此鐵嵯山居住,到大來是快活也呵。(唱)
三五句話,道出了鐵扇公主的身世,而且點明了她的性格,敢于王母對抗,一言不合反出天宮,這是何等氣概?

不僅如此,鐵扇公主繼續講自己的故事:
【正宮】【端正好】我在巽宮里居,離宮里過,我直滾沙石撼動娑婆。天長地久誰煞得我?把世界都參破。
【滾繡球】孟婆是我教成,風神是我正果。我和驪山老母是姊妹兩個,我通風他通火。角木蛟、井木犴是叔伯親,斗木獬、奎木狼是舅姑哥。當日宴蟠桃惹起這場災禍,西王母道他金能欺風木催槎。當日個酒逢知己千鐘少,話不投機一句多,死也待如何?
看到這里,不禁愕然,原來在楊景賢筆下,在蟠桃宴鬧天宮的是鐵扇公主!
看來鐵扇公主對自己的修為很是得意,容不得她人指摘,更不容輕視,不管這人是誰,王母又怎樣?全力爭個高下,無非就是一死嘛!
且看鐵扇公主介紹自己的法寶:
我一柄扇子,重一千余斤,上有二十四骨,按二十四氣。此般兵器,三界圣賢,不可量度。單鎮南方火焰山,若無此扇,諸人不可過去。好扇子呵。
【滾繡球】這扇子六丁神巧鑄成,五道神細打磨,閻浮間并無二個,上秤稱一千斤猶有余多。管他二十四氣風,吹滅八十一洞火,火焰山神見咱也膽破,惱著我呵登時間便起干戈。我且著扇扇翻地獄門前樹,卷起天河水波,我是第一洞妖魔。
這一段描述可以勘破所有的質疑,完整的介紹了鐵扇名字的由來,以及功效,而且道明了鐵扇公主的心態:我反出天宮,就在凡間做個妖魔,也是江湖老大!

然而,到了明朝吳承恩本西游記中,鐵扇公主被大大的弱化了,不僅風祖的頭銜被奪了,蟠桃會鬧天宮也被挪用了,紅孩兒塞給她做了兒子,牛魔王也強行”娶“了她,最要命的是法寶鐵扇變成了芭蕉扇,盡管多了出身——”昆侖山后的開天辟地的太陽之精葉“,算是留了點面子,但是那里比得上原來的鐵扇威武霸氣?
而且這種弱化不僅出現在鐵扇公主身上,而是普遍存在于西游記本就不多的女性角色身上,比如滿堂嬌,女兒國國王等,容后撰文再敘,這里先說鐵扇公主。
事實上,自從父系氏族確立,女性的的社會地位就在不斷的下滑,可以簡單的歸結為“社會資源的吸納能力決定”,雖然有過女將軍婦好那樣的巾幗英雄,但畢竟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女性還是要從屬于一個家庭的,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越來越緊縮的文化禮法上。
自從唐代門閥制度的沒落以后,大家族開始向小家庭過度,女性的終極身份認定由”父親的女兒“轉變為”丈夫的妻子“,依附的對象由“父權”轉向“夫權”,女性成為了依附于丈夫的存在,這樣的結果是男權和夫權對于女性的優勢地位空前加強。
適應這種變化發展起來的程朱理學,在北宋時期還沒有確立為主流,比如宋哲宗時,章元弼娶表妹陳氏為妻,陳氏長得十分秀麗,而章元弼外貌丑陋,并且酷愛讀書,深夜讀《眉山集》而忘寢,「陳氏有言,遂求去,元弼出之。」反映這時做妻子的還有一定的離婚權,與唐代相去不遠。
但到了南宋后期,「既嫁從夫」的教條就變成法律上的強制規定。法律規定:「諸妻擅去(其夫),徒二年。」這就是說,如果妻子未經丈夫許可,主動跟丈夫離異,妻子就構成犯罪行為,官府可判處兩年的徒刑。有的地方官審理妻子一方提出的離婚案件時,公然聲稱「夫有出妻之理,妻無棄夫之條。」完全剝奪了婦女要求離婚的權利,丈夫則可隨意遺棄妻子。可見理學盛行后之對婦女離婚自主權以及地位的影響,說明此時已經最終確立。

然而到了元代,南宋被顛覆,理學觀念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也因此對于女性的束縛相對減弱了一些,尤其是婚姻制度的多樣性,對宋代”守節“理念沖擊較大。
蒙元發軔自蒙古高原,正處于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時代,還保留著原始的自由思想,在社會制度上更抵擋不住原始的自由遺風的沖擊,必然使禮法,婚俗等對婦女的束縛減小,這給廣大婦女提供了自由的空間,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元代顯然在社會制度的某些方面相對于漢族統治的朝代顯得開放的多。
同時,以蒙古貴族為核心的元朝統治者并不為儒學,理學所影響,也不受中國古代傳統禮俗的限制,自成一體。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元朝思想文化傳播存在著滯后性,但是,正是由于這樣不拘于當時思想文化的禁錮和開放包容的統治政策,才為元代婦女自我尋求解放提供契機。
然而,到了元后期,也開始被頑強的理學同化,開始接受貞操守節的觀念,甚至出現手臂被陌生男人觸碰,回家就剁手的極端例子;同時,作為“上層“的男權,是不愿意看到有強勢的女性角色存在的,作為女性的所有者,也是不愿意看到”資源外流“的,于是就有了明清兩朝對于女性的普遍弱化——不能容許女性獨立存在,而沒有依附于某個家庭;更不能不能容許一個女性形象有通天徹地之能,竟然敢于挑戰天條卻全身而退,逍遙法外。于是,鐵扇公主被安排在一個家庭里,同時依附于一個強大男性形象。
當然,不能因此否定吳本西游的貢獻,他賦予鐵扇公主更加豐滿的性格特征,進行了更細致的人物刻畫,不再是楊本西游中,那個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女漢紙形象,她可以為孩子沖冠一怒,挑戰悟空;可以為丈夫的離心悲傷哀婉;當悟空變得假牛魔王回來時,她也立刻變成一個好妻子形象:
“忙整云鬟,急移蓮步,出門迎接”。
當滿世界都是敵人,鐵扇公主首先想到的是保全丈夫:
羅剎女接扇在手,滿眼垂淚道:“大王!把這扇子送與那猢猻,教他退兵去罷。
當牛魔王拼盡全力守護家門,被滿天神佛圍攻,英雄末路之際——
”……急卸了釵環,脫了色服,挽青絲如道姑,穿縞素似比丘,雙手捧那柄丈二長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門,又見有金剛眾圣與天王父子,慌忙跪在地下,磕頭禮拜道:“望菩薩饒我夫妻之命,愿將此扇奉承孫叔叔成功去也!”
這樣一個忠誠,顧家,擁有諸多傳統美德的女性,吳本也不忍給予較差的結局:
拜謝了眾圣,隱姓修行,后來也得了正果,經藏中萬古流名。
(張紀中版西游記改編的結局,似乎更加人性化)

作為一個在中國文學史上頗有分量的藝術形象,鐵扇公主無疑被賦予諸多美好的品德:堅韌,勇敢,忠誠,盡管有著靠災難發財的黑點,但畢竟沒有殺人越貨,相比較那些殘害生靈的妖怪,鐵扇公主的形象無疑要可愛得多。
看完這段故事,研習這段歷史沿革,也是不勝唏噓,曾戲作一段:
風部祖師,法力無邊,執掌天界一門
一柄鐵扇,倍添數精神
寧折不倒志氣,敢于王母競浮沉
競手段,無懼無畏,誰是第一人?
可恨老吳筆,做了牛夫人,紅孩母親
不料災星未滿,竟被猴兒肆欺凌
更可惡,張版化妝,牛角做云鬢。
直到今天,還在被眾多的影視劇中被重新演繹,有溫婉的,有張揚的,形象各異。如今在新疆火焰山景區,還樹立著鐵扇公主的銅像,供人瞻仰,鐵扇公主將和火焰山的故事一起,永遠的活在人們心中。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張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