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表,自其正式誕生以來,差不多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標配”裝飾物。在選購手表時,有一個名詞幾乎是所有人都繞不開的——天文臺認證。自己想想,這也難怪,日月星辰才是時間最完美最本真的詮釋者,由天文臺出面對手表的準確性作出檢驗最合適不過!

目前,恐怕沒有任何一家正規天文臺有對手表走時準確性進行驗證的業務,也沒有哪家天文臺能給你的手表開具走時準確性證明!這就奇怪了,難道歐美各大名表口中的“天文臺認證”是騙人的?
天文臺認證為何物?
全稱是“Contro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ètres”,翻譯成中文就是“瑞士官方計時裝置檢測機構”,Chronomètres一詞除了擁有計時的含義,還有天文臺的意思。這一機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作為瑞士鐘表重鎮的伯恩、日內瓦、納沙泰爾、索洛圖恩、沃德五個州,與瑞士鐘表工業聯合會共同發起設立了這一機構,再加上目前的比爾、圣伊米耶、力洛克三處獨立實驗室,組成了現有的手表天文臺認證體系。

這里面好像沒有天文臺什么事兒啊!
瞧不起人!現在名表宣傳冊上和導購員口中的天文臺認證確實與天文臺毫無聯系了,但是遠在數百年前,即便你很豪的擁有一塊手表,如果你想驗證這塊手表的走時準確性,基本上只有去求助天文臺了。

1901年的徐家匯天文臺
鐘表的進化!
人類對時間這一概念的追求,源自我們對宇宙的觀測,鐘表的出現則是在14世紀,確切的說是放置在建筑物頂部的鐘,體積很大,走時也不怎么準,每天的誤差一般能有45分鐘吧!那可是一節課的時間啊,辣可不行!經過新的游絲發條和擒縱結構的出現,再加上材料和制造工藝的不斷完善,小巧的鐘表進入人們的生活,每天走時的誤差也達到了幾分鐘的范圍。馬馬虎虎吧,勉強能按時下課了!

我國古代時間工具——日晷
別急啊!天文臺快出場了。
即便是很小的誤差,久而久之也會造成很大的不同,被用于計時的手表更是無法接受這個問題,因此,時間的校準就成了一個重要的事情。
掏出手機,或者上網,查一下標準時間不就行了!再不行打開電視或是收音機,整點報時你總知道吧。拿著手表等電臺的整點報時,我確實干過這事兒!不過啊!咱們正說的可是兩百多年以前,你讓我上哪給你弄收音機去?
權威的準確的對時只有天文臺能做到,根據地球自轉一周來定義的一天,也就是手表上應該對應的24小時。所以,18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歐洲各地的主要天文觀測臺都承攬額外的航海鐘表檢測認證業務,包括英國的Kew天文臺,法國的Besanon天文臺,瑞士的納沙泰爾和日內瓦天文臺等都定期組織以航海鐘為主的計時裝置檢測認證,甚至還對不同鐘表廠的產品進行精準度、穩定度的打分和排名。這就是鐘表天文臺認證的由來!
而現在,手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對時,除了前面說的喜聞樂見整點報時以外,還可以通過衛星的過頂自動完成手表走時的校準,當然,你也可以跑到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去,現場給你的手表做校準,去之前記得打電話預約先!

PS:現在的“天文臺認證”是啥?
簡單來說,把手表放在五個不同位置,三種不同溫度下經過連續16天的測試,根據測試結果計算出包括評價日差等7項指標,比如要求評價每天的走時誤差要在-4~+6秒之間。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品質的保障,只不過這里面包含了人類對精致、對準確的不斷追求。而在懂天文的你看來,手表可以被看做是對時間的本質——宇宙的崇高的敬意!
作者: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韓大洋
原文發表在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官方微信:空間天氣(space_weather)微信公眾號 圖片源自網絡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