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大~甜~香~糯
這些詞組合到一起就是好吃的糖炒栗子。在北方的秋天里,路邊有很多做糖炒栗子的手藝人,他們揮著鏟子攪動著板栗和砂石,噼里啪啦,不一會一個個板栗都咧口笑迎人,整個街邊的空氣里都彌漫著板栗的香氣。

老板,來一包!拿著板栗走一路吃一路,好不愜意。作為一個北方人,糖炒栗子是很多北方人心理最暖心的秋冬小吃,而現在生活在南方的我,也發現杭州好多街邊有了糖炒板栗的門店,不同的是,門店里看不到揮著大鏟子在大鐵鍋炒板栗的師傅,取而代之的是機器烘烤或者拌炒。這個歷史悠久的小吃是何時在全國開枝散葉?
糖炒栗子古人今人都愛,還成為京津一代的特色小吃,一個愛國故事讓糖炒板栗飛入南北方尋常百姓家。
南宋時,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曾記述了一個關于糖炒栗子的生動故事:當時北宋故都汴京(今開封)炒菜專家李和在外族人侵時家破業敝,他的兒子帶著炒栗的絕技流落燕山。他把糖炒栗子獻給故國使者,表達自己對統一祖國的熱望,就此糖炒栗子這個手藝也傳到了北京,經久不衰。
國破山河在,不知使者吃到這款家鄉小吃有多少感悟。而北方衰微后,很多像李家一樣的炒栗子店鋪也逃難到南方,把這個手藝在當地發揚光大。所以,至今杭州也還很流行糖炒栗子,那的糖炒栗子其實和北方的一樣都是源于北宋的汴梁。
那么南北方的板栗誰更適合做糖炒栗子?
板栗歷史悠久,與棗、桃、杏、李同為中國古代五大名果之一。西漢司馬遷在《史記》的《貨殖列傳》中就有“燕,秦千樹栗……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的明確記載。
再對比下南北方的板栗特點,北方板栗偏小,含糖量高適宜作糖炒栗子,它主要分布在華北各省的燕山及太行山區。而南方板栗偏大,一般淀粉含量高,含糖量低,多適用作菜栗,在長江流域很多地方都有種植。而四川、福建、兩廣等地也有板栗,但是果實大小不齊,肉質偏粉質,也被歸為南方派的板栗。
糖炒栗子吃得是個甜糯,新鮮出爐的炒板栗最好吃,這么看來北方的板栗更適合做糖炒板栗。
板栗有南北差異,糖炒板栗的做法卻大同小異,都離不開糖和砂石。你知道嗎?其實糖炒板栗中板栗的甜度和糖并沒有多大關系。糖炒栗子用的是糖稀,糖稀遇熱會變得粘稠,可以粘沙子中的灰土,還讓糖炒栗子一個個看起來鮮亮無比,賣相可人。而糖稀加熱時候產生的焦糖味,彌漫在空氣中勾引著食客們來買新鮮出爐的糖炒栗子。色相、香味俱全,這糖稀可謂是隱形的推銷殺手。
在手藝人不斷的翻炒下,砂石和板栗以及糖稀越來越融為一體,用合力讓糖炒板栗色香味俱全。砂石讓板栗受熱均勻,熱乎乎的冒著熱氣;糖稀則讓板栗散著誘人的香氣和足以辣食客眼睛的亮黃色,而板栗一個個圓潤飽滿、香氣四溢,此時的你還地擋的住誘惑嗎?
最后筆者要提醒一下大家,糖炒板栗雖好,可不要貪多哦!一包板栗下肚,整個胃都被塞得滿登登,今天的晚餐往哪里裝呢?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