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作為食物而言,還是不錯的。海參幾乎不含脂肪,蛋白質含量超過干重的一半,這在各種食物中,大概只有去掉蛋黃的雞蛋才能勝過它。不過蛋白質顯然不是海參“珍貴”的原因,人們花那么多錢買海參,自然是希望其中有神奇的“活性成分”。
海參中含有一類被稱為“黏多糖”的物質,其成分為硫酸軟骨素,能占到海參干重的10%以上。有臨床研究顯示,服用硫酸軟骨素似乎可以緩解關節疼痛。雖然科學上還只是“似乎”,但保健品廠商早就把它說成是“能夠”了。再加上是“天然產品”,很多人對其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
對于關節疼痛這類癥狀的緩解,“寧可信其有”是個極有效的藥方。在硫酸軟骨素緩解關節疼痛的臨床實驗中,服用硫酸軟骨素的實驗組的確“感覺好多了”,不過,安慰劑組也“感覺好多了”。這就是說,只要想著“我在接受治療”,不管吃什么都會“感覺好多了”,吃硫酸軟骨素和吃安慰劑的效果差不多。所以,吃海參或者硫酸軟骨素來緩解關節疼痛這事,倒也不是忽悠,但只要你吃點別的并且相信它們“跟海參一樣有效”,最后的效果也差不多。
在對待各種“生物活性成分”上,中國人習慣依靠“我相信”,而日本人則熱衷于弄點科學實驗來“證明”。比如,日本的一項專利聲稱,可以用硫酸軟骨素來抑制HIV病毒。這事是否靠譜不好說——反正宣稱保健品的功能并不需要很靠譜的科學證據,“信者信,不信者不信”而已。在美國,只要有一些類似的研究結果,就可以將產品包裝成“膳食補充劑”,只要別宣稱療效,并聲明“所宣稱的功能未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就可以賣給“信則靈”的人了。
中國古人把這種海里的東西叫作“海參”,是認為它跟人參一樣“滋補”。其實,海參和人參長得不太像,美國人把海參叫作“海黃瓜”,就遠遠不如中國的“海中人參”高端大氣。人參中的“活性成分”一般認為是皂苷,而有意思的是,海參中也有不少皂苷,這讓許多科學家產生了興趣。實際上,海參產生的皂苷,是作為“化學武器”來防身的——就像女士們的辣椒水,對不懷好意的靠近者有相當大的殺傷力。
科學家發現,皂苷具有細胞毒性,似乎能夠抗炎、抗真菌以及調節免疫等。不過最具號召力的,還是抗腫瘤的功效。在一些細胞實驗中,皂苷對特定的癌細胞展示了良好的抑制作用,這讓藥商和海參愛好者很高興,但是,隨后科學家郁悶地發現,這些皂苷不僅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對正常細胞也有殺傷作用。其實,它本來就是海參為了自衛而產生的,要想讓它對癌細胞無情斬殺而跟正常細胞友好相處,也未免太“強海參所難”了。更要命的是,海參經過復雜的加工處理與烹飪后,那些皂苷是不是還“活著”也未可知。換句話說,從目前的科學證據來看,吃海參抗癌這事,也不大靠譜。
從這幾種主要成分中沒有得到想要的“神奇”效果,科學家又把目光對準了海參中的脂肪——雖然含量少,萬一有“奇效”呢?結果還真找到了兩種特有的成分,一種類似魚油,另一種具有抑制脂肪氧化的功能。目前,后一種成分可以用于治療哮喘、潰瘍性結腸炎、關節炎等疾病,它在細胞實驗中也展示了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功能。不過,這些實驗結果距離證明“吃海參可以獲得這些功效”還相當遙遠。
考慮到目前還不清楚海參中的“活性成分”是不是有“壞的方面”,從謹慎保守的原則出發,建議孕婦不要為了“沒準有”的好處,去冒“沒準有”的風險。對于一般人,海參是一種不錯的食品,如果喜歡吃,也有錢吃,那吃吃也沒啥大問題。至于傳說中的“治療癌癥、關節炎和其他炎癥性疾病”之類的功能,就別當真了。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