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打擊類兵器,為何中國人只喜歡鞭锏而不愛用錘子

    中國最為人們熟知的打擊類武器就是鞭和锏了,十三節水磨鋼鞭和瓦面金裝锏在評書和年畫里為中國人所熟知。鞭锏的形狀非常像歐洲中世紀用于騎士比武的帶楞鐵棒,在中國的產生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

    ▲門神手里的鞭锏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打擊類武器

    自唐末以來,中國的盔甲發展到極致,非常沉重而堅固。宋代長槍手的盔甲竟重達53斤8兩至58斤1兩,弩手的盔甲也重達37斤10兩至45斤8兩(中國古代16兩位一斤),這么沉重堅固的甲胄,長矛弓箭刀劍皆不能刺穿,破甲的鞭锏就大行其道。

    ▲金代磚雕展示的使用鐵锏的武士形象,這個時代鞭锏在戰場上非常流行

    宋代是鞭锏使用頻繁的時代。宋代名將使用鞭锏的很多,象善于使用鐵鞭、鐵槊和鐵鐹的王繼勛號稱“王三鐵”,在好水川之戰中的宋軍將領任福、桑鐸和王珪等人都使用鐵鞭锏。

    中國的鎧甲發展和西方不同,沒有進化出歐洲的板甲出來。中國的鎧甲一直以來都是甲片組成的札甲。對披掛札甲的敵人,鞭锏的抽擊就已足夠了,所以專門用來破罐頭一樣的板甲的開罐器——六葉錘也在中國沒有出現。這一時期的鞭锏都比較長大而沉重。

    ▲存世的鞭锏

    到了明清時代,出現冷兵器和火器混用的作戰方式,鎧甲日益輕型化,重型札甲被棉甲和鎖子甲替代。破甲的鞭锏就變為輔助雜兵,尺寸和重量也比前代響應變小。但是由于不帶鋒刃,沒有刀劍那么張揚,在明清時期的民間還是有不少人使用鞭锏作為自衛武器。目前存世的鞭锏實物也多為明清的民間兵器,锏的數量要多于制作較復雜的鞭。

    ▲存世的民間鐵尺,在明清時期非常流行的民間雜兵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之際還有一種較小的打擊類——鐵尺在民間廣泛使用。鐵尺又稱手叉,最早在湖廣一帶流行。鐵尺短小而帶兩個護手的小叉,攜帶方便而且沒有鋒刃比較低調,護手的小叉可以格擋和鎖拿對方的刀劍。在《忍者神龜》里拉斐爾就手持一對鐵尺。明清的鏢師和衙役比較喜歡攜帶鐵尺,輕巧的鐵尺不能對付披甲的士兵,但是應付不披甲的盜匪非常有效。在明清小說里經常出現衙役攜帶鐵尺的描寫,現在存世的民間鐵尺數量也很多。在明代鐵尺自潮汕傳至琉球后,又傳到日本變成日本本土化的兵器——十手。和天朝的衙役一樣,日本的官差也喜歡用十手來對付罪犯,特別對格擋武士刀效果明顯。

    ▲現代的棒球棒仍然在某些危機時刻扮演鞭锏類打擊武器的角色

    隨著火槍的普及,冷兵器絕大多數都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打擊類武器卻有頑強的生命力,特別是它的克星甲胄被淘汰之后,棒子仍為警察、起義者、旅行者所青睞。從法律角度很難判斷一根棒子是不是冷兵器,比如棒球棒就被歸類于運動器材。在沒有甲胄的今天,各種棒子反而成了合法的衛體武器。人在受到威脅的時候,第一反應仍是和我們祖先一樣去拿一根棒子或棒形物來保護自己。畢竟從功效上看,棒子要比菜刀更高效。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鳳翅金盔。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 發表于 2017-03-09 00:00
    • 閱讀 ( 73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