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秦滅六國這么難都做到了,一統天下反而會因暴政自取滅亡嗎?

    始皇滅六國而天下一統,但自秦朝建立到滅亡,國祚不過一十五年,關于秦朝的滅亡,歷來就有許多種說法,而主流觀點便是認為秦朝是因為暴政而亡。但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站在當時歷史的角度上去思考秦亡的問題,細思之下,秦亡于暴政的觀點便愈發顯得薄弱而無力。

    暴政而亡?

    最早可以提煉出秦因暴政而亡這一觀點的,應數賈誼的《過秦論》,其中說到“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歷來說起秦朝滅亡的政論性文章,首推的就是這篇《過秦論》,整篇文章行文嚴謹,層次鮮明,氣勢磅礴,概括了秦由興至衰的整個過程。后世史學家也依據此文以及《史記》、《漢書》等文獻記載概括出了秦朝暴政而亡的幾個方面。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賈誼并不是秦朝人,司馬遷和班固也不是,作為當時接替秦朝統治的漢朝,在史書記載上難免會帶有勝利者的驕傲。更重要的是,對于劉邦來說,秦朝的統治如果不是足夠黑暗,他又如何能正大光明地接受上天的“受命”帶領民眾去開創一個新的王朝呢。我們說,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一點放之古今而皆準。所以對于漢朝文獻中的秦朝部分,不是不可信,而是不可全信。

    說起秦朝的暴政,繞不過的總是這么幾點:繁重的徭役、嚴酷的刑法和思想專制。

    ▲司馬遷《史記》

    繁重的徭役

    秦朝的徭役主要體現在“秦始皇的四大工程”,秦長城、秦直道、阿房宮與始皇陵。

    首先,修長城是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而直道是軍事交通工程,同樣是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保衛國家的安寧,這兩項工程都是利國利民之舉,并非始皇個人行為。

    最為后人詬病的要數阿房宮和始皇陵的修建。歷來古代帝王的陵寢都是從帝王登基開始修建一直到帝王駕崩入葬才能完工。始皇陵從秦王嬴政登基開始修建,那時候天下還未一統,秦朝也還沒有建立,且秦始皇晚年沉溺于求仙長生,所以這一工程工期非常長,雖然征發的人數眾多,但并不是一項緊急工程。而阿房宮是從秦始皇死前第二年才開始修建,直到秦朝滅亡都沒有完工。細數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有哪一代是沒有修建宮殿和陵寢的嗎?所以將此作為暴政的表現實在有失公允。況且秦朝的工徒,有很大一部分是犯罪服刑之人,劉邦起兵之前就是奉命押解犯人到驪山服勞役。

    ▲秦直道

    嚴刑峻法

    秦朝的刑法是否真的那么嚴酷?

    自秦孝公時,商君徙木立信改革變法開始,秦國乃至秦朝一直奉行的都是法家學說,商鞅變法給秦帶來的是秦人私斗之風禁絕,法不避權貴,整個國家井然有序,國力日盛,又何來“嚴刑峻法”之說?從考古發掘的秦簡牘中關于法律的記載可以看出,秦國的法律嚴密完備,賞罰分明,下到黔首上到貴族都在法律管束范圍之中。春秋戰國之世,爭斗殺伐不絕,天下沒有統一的秩序,針對頑疾就應該下猛藥,由此法家才能最終在亂世中雄霸天下。

    那么為何秦國的法治在后來變成人們口中的“嚴刑峻法”了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對于守法的百姓來說刑法再嚴苛也不會降罪于他們身上,但是對于以身試法的人來說,稍一觸犯法律便會得到嚴懲。

    其二,老秦人對于秦法早已習慣,但被秦滅的六國遺民一定是不能馬上適應的。

    其三,法家學說更像一劑猛藥,能在亂世止殺伐,但在天下大一統之后,要守天下,聚民心,就顯得不那么合時宜了。

    ▲秦朝的刑法

    思想專制

    一提起思想專制,想必很多人最先想起的就是赫赫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直到現在,很多人對于“焚書坑儒”都懷有誤解。

    確實,秦始皇當年為了統一思想,下令禁毀了大量古籍文獻,很多珍貴的史料都是在那時遭受了不可挽回的災難。但是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天下剛剛統一,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都面臨著統一的艱巨任務。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是統一,服飾衣著、度量衡是統一,那么罷黜百家獨尊法家也同樣是統一的手段,只不過這一手段確實過于極端了。

    再者,當時秦始皇并沒有真正焚盡諸子百家語,思想專制的目的是為了讓百姓“以法為教,以吏為師”,而不是為了要焚毀天下詩書。所以在秦宮中依然收藏有詩書百家,由博士官掌管。而真正造成此類孤本不存于世的是項羽,項羽當年攻進秦宮之后便“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宮中所有收藏的典籍全都付之一炬。這一場文化的浩劫,直到如今都不得不使人撫膺長嘆。

    ▲統一貨幣

    而“坑儒”又稱“坑術士”,西漢以后方稱“坑儒”。秦始皇晚年求仙問道,當時有方士盧生、侯生等為始皇求仙失敗后攜款而逃,還妄議始皇。始皇遂遷怒于方士,坑殺于咸陽者四百多人。那么這四百多人中是否有儒生,可能有,他們宣揚儒家學說批評時政,這在秦朝是擾亂法家統治的犯禁之舉。此舉同樣是秦始皇為了統一思想的一種極端手段。

    綜上所述,如果說秦朝是因為所謂的暴政而導致亡國的,著實有點牽強了。秦朝滅亡的原因是很復雜的,上述原因無疑構成了其中的一部分,但卻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那一部分。那么導致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于今并沒有定論,但筆者認為應有這樣的一種因素,那就是當時天下局勢由分至合的一種返潮現象,在此僅備一說。

    ▲焚書坑儒

    久分至合的返潮

    自古天下大勢便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無疑大一統的趨勢才是主流。天下動亂,人心思歸,但是在經過幾百年的割據征伐、各自為政的歷史環境下,統一的趨勢下依然蘊藏著離心。長久的分裂或統一都會使人對當時的環境產生習慣甚至依賴感,天下由分至合或從合轉分,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清朝末年統治腐敗,專制黑暗,但在大清王朝被推翻之后依然出現了兩次復辟行為,其間也不乏擁戴者。在之后的幾十年時間里人們心里的封建殘余也并沒有完全消除,甚至還有懷念。因此日本侵華期間選擇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實現他們的殖民統治。明朝滅亡后,清軍頒布剃發令,嘉定的百姓拒不從命,從而有了“嘉定三屠”,而清朝滅亡后,民國政府頒布剪發令,卻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剪掉辮子。每逢天下局勢大變之時,必定會有一段抗拒和適應的過程,這是人性使然,也是歷史規律使然。

    這種強烈的不適應感主要來自于被秦所滅的六國遺民。秦滅六國后,將六國王侯貴族盡數遷往咸陽,實際上是對他們進行了監管。而對于六國遺民,雖然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但我們可以推想秦始皇為了防止六國叛亂一定會采取一些管制措施。加上六國本是各自為政,各國風俗又不盡相同,如今盡數歸于秦朝的統治下對于秦朝的政治法度一定會有抗拒,而六國之人想要復國者必不在少數。

    ▲陳勝吳廣起義

    這種不適應首先是來自心理上的。國破家亡還要臣服于滅我國家者,這是任誰在心理上都不能安然接受的。其次是制度體系上的,例如秦朝在地方上實行的是郡縣制,還加以“什伍連坐”之法,這與很多國家的分封制不屬于同一行政系統。再次是秦朝的法治,秦朝的律法細致周密,這從秦簡中的一些題名中就可以看出來,如《倉律》、《工律》、《金布律》、《田律》等等,社會分工的各方各面,事無巨細都入律法。這么嚴密的律法體系是任何一國都不曾有的。

    給秦王朝滅亡以第一記重擊的是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的起因是十分偶然的,秦二世元年,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途中因為遇到大雨失期,秦律失期當斬,為了保命,陳勝和吳廣帶領戍卒殺死押解軍官,就此發動兵變。然而為了召集更多的民眾,陳勝、吳廣決定打著公子扶蘇和項燕的旗號來招攬。

    他們所借用的這兩個人的名號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首先是公子扶蘇,扶蘇是嬴政的兒子,自然代表的是秦王朝的統治者,這說明他們起義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推翻秦王朝,而且也說明了公子扶蘇在一般民眾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名譽和威望。其次是項燕,項燕是原來的楚國貴族,利用項燕來做號召聚集的就是一批楚國遺民甚至是六國遺民,因為他們都有推翻秦朝統治以報國仇家恨的愿望。這就說明,秦人并不想推翻秦朝的統治,而六國遺民無疑是希望滅秦的。

    ▲秦時期全景圖

    無獨有偶,時隔不久之后,劉邦在一次押解犯人去驪山服役的過程中,因為不少犯人中途逃脫,于是劉邦決定干脆把他們都放了,逃遁山林。不想后來竟慢慢積聚了不少民眾,形成了一股勢力。促使劉邦起義的原因同樣是一次偶然事件,聯系此前劉邦在觀看秦始皇出游場景時所說的一句:“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可以看出劉邦認為秦始皇當屬“大丈夫”之列,而他也并沒有想要推翻秦朝統治的意圖。但項羽則不同,同樣在當時情景,項羽發出的則是“彼可取而代之也”的吶喊,而最終推翻了秦朝的也是項羽,不是劉邦。

    項羽最終代表六國遺民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天下又一次陷入了割據爭霸的局面,但時值不久,漢高祖劉邦最終完成了統一,建立了漢朝。大一統的趨勢依然是人心所向,但在天下真正歸于一統之前,也會因為長期的分裂而產生一種社會慣性,這種慣性甚至會使分裂對抗統一出現短暫性的返潮現象。秦朝的滅亡并不是制度的腐朽,也不是統治手段的暴虐,因而此后漢承秦制繼續完成了秦朝未競的統一大業。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子繇

    • 發表于 2017-10-25 00:00
    • 閱讀 ( 78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