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聯盟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權國家之間為協調貿易政策而達成的協議。向正式經濟聯盟的發展通常涉及國家間加強合作的幾個階段。處于這些不同階段的成員國通常共享陸地邊界,但也有許多例外。經濟聯盟通過消除貿易壁壘和...
經濟聯盟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權國家之間為協調貿易政策而達成的協議。向正式經濟聯盟的發展通常涉及國家間加強合作的幾個階段。處于這些不同階段的成員國通常共享陸地邊界,但也有許多例外。經濟聯盟通過消除貿易壁壘和貨幣政策合作來提高貿易效率。
![]()
商人豎起大拇指的第一個階段包括建立自由貿易協定(FTA)。自由貿易協定涉及取消進口關稅或稅收,成員國之間為了鼓勵內部貿易。原產于自由貿易區以外的產品必須進行標識,因為每個成員國對外國貨物可能有不同的關稅政策。沒有這一識別程序,外國貨物通常會通過進口量最低的國家進入自由貿易區關稅。除了同意識別這些外國產品外,自由貿易協定對成員國的經濟事務幾乎沒有限制。對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來說,追蹤外國貨物的來源可能是一項昂貴的程序,因為它需要大量的文件。在成員國之間建立一個共同的對外關稅政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被稱為關稅同盟下一階段將實現全面經濟一體化。關稅同盟提高了貿易效率,但卻導致成員國制定自己的對外貿易政策的自由度降低。由于對外貿易與外交政策密切相關,關稅同盟通常只在具有共同外交政策目標的國家之間形成,進一步提高貿易效率需要消除成員國之間金融資本和勞動力跨境流動的所有障礙經濟聯盟進程的這一階段通常需要政府之間的密切合作。例如,工人的資格和證書,在跨境通勤是可行的之前,必須協調一致。將經濟相互依存程度提高到這個水平,通常需要政府協調財政和貨幣政策。可以通過成立多國金融機構(如中央銀行和其他機構)來規管商業,從而建立正式的經濟聯盟在這一點上,可以采用共同貨幣來提高效率,消除與貨幣匯率相關的不確定性。成員國通常會協調區域發展和運輸政策領域,以進一步協調貿易和增長。經濟聯盟最大的現代例子是歐元區,由11個歐洲國家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