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審計報告的,這得看企業的情況是什么樣子。比如小規模企業(沒多少人)可能連續幾年都涉及不到審計問題。還有就是看企業的需要而定,如果沒有用途或有關部門也沒有要求,那就無所謂了。但是話說回來,企業做一做審計報告其實還是很有意義的。
為什么說企業做審計很有意義呢?因為做審計報告就是對企業的財務情況進行一定的評估,通過審計可以發現財務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了就能避免稅務的風險。能做審計,建議還是做一下,即使沒什么用途。
其實正常來說,多數企業一年審計一次。既然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做審計報告,那么什么時候需要做呢。這里簡單地說幾個例子。
像上市公司、外資企業每年肯定是要做審計的。
專項審計,這根據需要而定,根據法律或投資者需要對指定問題進行深入調查,或叫稅務健康自查。
當企業參與招投標時,一般招標單位要求提供審計報告的。
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根據《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需審計,審計會在每年1月—5月之間進行。主要用于如銀行貸款、公司清算、收購、企業重組、兼并、股東了解經營情況等。
綜上所述,企業到底需不需要做審計,先看企業情況及用途。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做審計報告的。當然,即使沒什么用途,對于一些中型以上企業來說,做一下審計其實還是很意義的。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此課題是以前的一經典案例。
從“鄭州百文”在1998年度發生巨虧,凈利潤從1997年盈利7800余萬元變為1998年虧損超過50000萬元。一夜間,一個績優股淪落為巨虧股。
“鄭州百文”1996年上市到1999年中報公布的主要財務數據看,1996和1997年該公司為迅速增長期,而從1998年起陡然下落,且下滑幅度驚人。于是,我們將“鄭州百文”的數據分析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6年至1997年的上升期,第二階段是1998年至今的下滑期。
在第一階段,“鄭州百文”迅速擴張。雖然公司被“績優、高成長”的光環所籠罩,但冷靜而有經驗的投資者通過分析,仍有可能從中覺察出潛在的危機。
例如,雖然公司1996年和1997年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銷售額)34.82億元和70.46億元,同比增長152.69%和102.35%,同時,總資產增長了178.25%和60.43%,一舉超過上海的第一百貨、北京的王府井等企業,成為我國最具規模的商貿上市公司。但是,如果從銷售利潤率的角度看問題,我們發現鄭州百文的利潤率只有2%左右,不僅遠低于商貿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3.77%,而且從1996年以后開始出現明顯的下降,至1998年為0.69%,除去個別主營虧損的商貿公司,排名為同類型上市公司中的倒數第二。
同時,公司的利潤構成也有問題。在公司信用銷售的鼎盛時期,公司往往利用銀行承兌匯票(承兌期長達3-6個月)進行賬款結算,因而從回籠貨款到支付貨款之間往往有3個月的時間差,公司利用這筆巨額資金委托君安證券進行短期套利。僅1997年,該行為所產生的投資收益就達到4116萬元,占當年公司利潤總額的40%,因此,在當年的利潤總額構成中投機行為所產生的收益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如果投資者僅僅考察其利潤總額數,而忽視了其利潤總額的構成,往往就會被表面假象所迷惑。
進入第二階段后,堆砌在沙地上的高樓再也撐不住了。雖然公司管理層越發地想去“粉飾太平”,但其財務報表反映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所披露會計信息的價值也越發受到了質疑。
首先,公司自上市后一直采用“先進先出”的存貨核算方法,但在1998年年報中,卻未作任何說明地將其更變為“加權平均法”,以至于會計報表信息的可比性蕩然無存。我們知道,“鄭州百文”是一個商業企業,其企業性質決定了其流動資產占公司資產總額的90%以上,而存貨又在其中占到40%(根據公司1997、1998年年報計算得出)。因此,改變存貨的計價方法對資產總額和利潤總額會產生巨大影響。“鄭州百文”是為了盡可能消除電視機削價風潮所帶來的購銷價格倒掛的窘境,不得已而出此下策,以降低期末的存貨價格。由此,公司的存貨金額從1997年年底的13億元下降為1998年末的3.4億元。雖然,這個結果有客觀因素的作用(比如業務量急劇萎縮、主動消化清理庫存等),但是,會計方法的隨意變更,嚴重影響了公司資產的真實價值,令投資者無法通過前后期財務報表的對比,來判別會計報表信息的真偽。
其次,在無法提供可靠證據的情況下,公司突然改變了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公司1998年度報告中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三項金額合計為13.98億元,壞賬提取比例為0.3%,而數月之后公司1999年中報披露,對其應收賬款余額按一年以內10%、一至二年60%、二至三年80%、三年以上100%的比例計提了壞賬準備。這項會計政策的調整,導致公司當期管理費用驟然增至3.02億元,其中呆壞賬準備一項高達2.6億元,為上年同期的12.83倍。還有,公司在1999年中報一方面推遲確認支出,另一方面又在無法獲得必要證據的情況下,將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提前確認,即將1998年度未入賬的罰息6922萬元在調整后的“年初未分配利潤”中反映,而同時在與債權方磋商未果的情況下,將所謂的預期罰息1.27億元在“財務費用”一欄中反映,進一步擴大了當期虧損,……。
正是基于公司管理層的上述行為,注冊會計師認為:“公司……缺乏可信賴的內部控制制度,會計核算方法具有較大的隨意性,……致使無法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因此,對其1998年年度報告和1999年中期報告均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
鄭州三缺一代理記賬,工商代辦,稅務辦理,商標注冊,代理記賬,真實,可靠,效率高
···································^^····································
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處。 只要合作起來舒服,價格合理,能及時解決困難就是好的。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資料圖 丁友明 攝影
期望去北京、廣州、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西安、重慶、鄭州等城市就業的學生比例最高,這些城市的知名企業數量及就業機會較多,同時人才競爭也相對激烈。
據了解,石家莊、沈陽、太原、南寧、長春、呼和浩特、南昌等省會城市近年來發展迅速,也逐漸成為畢業生期望就業的首選之地。
畢業生更傾向于新經濟行業就業。具體來看,期望就職于IT/通信/電子/互聯網、文化/傳媒/娛樂/體育、商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廣告)、金融業等行業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25.1%、10.7%、9.2%和8.1%,這些行業主要為新經濟行業,薪酬待遇優厚,科技含量較高、發展空間較好,與當下新一代求職者擇業需求相契合。
畢業生更青睞于技術、財務/審計/稅務、行政/后勤/文秘、運營等崗位,所占比例分別為18.3%、12.9%、11.6%和9.4%,這也進一步反映了與這些崗位對應的專業學生人數較多,求職競爭相對激烈。
▲資料圖 丁友明 攝影
從期望就業的企業類型來看,更多畢業生期望進入國有、民營企業。
具體來看,期望進入國有企業的比例最多,為36.0%;其次為民營企業,所占比例為25.1%;再次,為三資企業和事業單位,比例分別為16.0%和14.0%;而選擇國家機關和其他類型企業的比例相對較少。
從期望就業的企業規模來看,約半數學生期望進入中型企業。
具體來看,期望進入中型企業的比例最多,為50%;其次為小型企業,所占比例為28%;大型企業所占比例為20%;而選擇進入微型企業的比例相對較少。
分學歷來看,不同學歷選擇企業規模的比例有所差異。專科生選擇進入小微型企業的比例相對較高;本科生選擇進入中型企業的比例相對較高;碩士生選擇進入大型企業的比例相對較高。(記者 成燕)
重點閱讀推薦
編輯∣ 黃修成 李怡青
視覺設計∣王超塵 周高虹
給我【在看】
你也越好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