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進西藏前,你需要知道什么?

    倉央嘉措的《那一天》: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轉過所有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從這經典詩句中,可以看到那磕長頭的人兒,隨處而見的五彩經幡,聳立于山頂白皚皚的佛塔,轉一生輪回的轉經筒。可能由于它的樸素,它的淳樸,它的真誠,它的純凈,則深深的為我們所愛。

    磕長頭

    進藏,每年有多少人進藏,西藏是一個神圣的地方,被譽為最后的凈土。當你踏上進藏之路,難免在路中遇見眾多的事,有眾多的感慨。這磕長頭的人兒就是一個不得不令我們震撼的為之感動的舉止。是由于他們的真誠,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堅持,他們的意志力,還是他們不被商業穢濁純凈的心靈。

    他們手佩護具,膝著護膝,前身掛一毛皮衣物,塵灰覆面,沿著通往拉薩的道路三步一磕。不管他們來自何方,來自哪里,只有心中的目標,通往神圣拉薩,盡管變賣全部家當,也圖一生一次磕長頭的方式來布達拉宮、來大昭寺的面前。他們的行為在有些人看來過時,吃那么的苦,磕這么長的路,即使變賣全部家當,只為到圣城,值得嘛,表示無法理解。或覺得他們是西藏的一個代名詞,他們屬于西藏,屬于通往拉薩道路上的一道風景,或成為我們西藏之行相冊中的記憶照片。當你仔細觀察,慢慢的走進他們的世界,你不得不為他們感到震撼和感慨,他們這三步一磕都遵守著這樣循環過程: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念念有詞,多為誦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寶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后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后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復前,該過程中,口與手并用六字真言誦念之聲連續不斷。遇有交錯車輛或因故暫停磕頭,劃線或積石為志,就這樣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堅強的信念,一步一磕趨向圣城拉薩。

    還有一種為原地磕長頭,于布達拉宮外圍、大昭寺的大門入口,他們身前鋪一氈或毯,原地不斷磕長頭,不斷地重復一樣的神圣動作,猶入無人之境。還有一種是圍繞著寺廟,依順時針方向自寺院正門開始,而向寺廟側向行進磕頭,亦是三步一磕,繞寺而行,或側向寺廟,向前叩進,亦為三步一磕,儀式中誦唱佛經,以六字真言為多。

    這是藏傳佛教徒的一種懺悔功德、祈福、修行還愿的方式,至少要磕十萬次長頭,才算虔誠。使身、口、意"三業"清凈,與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即身成佛,通過磕長頭清心和抑制欲望,達到忘我的境界。

    經幡

    不管是西藏4大神山: 梅里卡瓦格博峰,阿尼瑪卿山,岡底斯山主峰岡仁波齊,尕朵覺沃;西藏8大神山: 梅里卡瓦格博峰,阿尼瑪卿山,岡底斯山主峰岡仁波齊,尕朵覺沃,雅拉神山,苯日神山,墨爾多神山,喜瑪拉雅;(不必糾結4大和8大的矛盾,因為西藏有5大藏區,神山數量可曉而知,說4或8都沒有錯,只是梅里雪山被公認為4或8大之首,于1996年國家明令禁止攀登,這是唯一一座明令禁止攀登的神山。也從此成為登山愛好者的禁地。使得這座在藏民心中的第一神山更加神圣莊嚴。)還是最著名的4大圣湖:瑪旁雍措(措即湖)、羊卓雍措、拉姆納木錯(納木湖)和雍措赤雪嘉姆(青海湖),我們都不難發現經幡的蹤跡。它們在風動中搖擺,如頌經一般,時不時的向神靈傳達人們的意愿,祈求好運和豐收。

    經幡之所以為到藏地之旅者熟知,便由于它的嚴肅感和莊嚴感。這經幡木都是采用刻板技術印刷,而顏色也是固定的,由藍、白、黃、紅、綠這永恒的5種顏色組成,不能隨便創新,就連每塊顏色的排列順序也是千古不變。排列最前端為藍色幡條,它象征藍天;藍色幡條下面是白色幡條,象征白云;白色幡條下面是紅色幡條,象征火焰;紅色幡條下面是綠色幡條在征綠水;最下面的幡條是黃色,象征黃土,或者大地。像大自然中天地不容顛倒一樣,這五種顏色也不容錯位。

    白塔

    藏區的潔白佛塔,帶給人們祥和寧靜的感覺,白塔有幾個效用,第一,它建于風水寶地,鎮一方土地,這種一般為村民所建,以便積功德和祈福平安。第二,一般建于佛殿或靈殿內,是為祭奠博大精深、最尊敬的活佛仙逝后所建,以便存放活佛舍利或遺體,故也稱之為“靈塔”。一座佛塔主要有“五大”部分的象征性,即日月部代表空,傘蓋部代表風,相輪(十三法輪)部代表火,塔瓶(覆缽部)代表水,瓶座(臺座)部代表地。其意義為:土依金,金依水,水依風,風依空,空無所依。體現了佛教“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所生,相互依賴而存在”著的“四大皆空”的理論內涵。

         

    轉經筒

    到藏地的人,都親手觸摸并轉動位于“布達拉”“大昭寺”“哲蚌寺”和“色拉寺”里連排的轉經筒,對它們好奇、神秘也驚喜,聽咕嚕嚕地經筒轉動聲,傳遞來自另一個世界的信息。轉經筒又稱"嘛呢"經筒、轉經桶等,有大有小,一般采用銀質、銅質和木質制作而成的,在一個圓筒的軸間插入帶有手柄的軸柱,筒側設一小耳,耳邊系一吊墜,這樣就可以手搖把柄利用離心力旋轉經筒,通常轉經筒上都刻有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筒內也裝有經文,順時針旋轉。藏傳佛教認為隨著轉經筒的一圈一圈的轉動,凈化心靈,會給他們帶來功德,拉近與佛祖之間的距離,承載與佛祖的溝通。


    參考資料:中國西藏網、中國民族宗教網

    • 發表于 2015-11-19 00:00
    • 閱讀 ( 712 )
    • 分類:其他類型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