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教師節,早晨起來給以前的老師都發了一遍問候和祝福。當然,不是群發;我個人是很不喜歡群發這個功能的,覺得對待所有人都一樣的話,顯得有些敷衍,也顯得沒有個性。在此,也不禁想到了這個問題,現在社會,為什么很多人遇到誰都管他叫老師呢?
搭公交車的時候,管司機叫師傅,“喂師傅,前面那個站停一下啊”;問路的時候,問路人叫師傅,“師傅啊,那個黃泉路怎么走啊”……然后對待某些明星藝人、老板白領等等,也不叫其老板明星之類的,而是統一稱呼張老師,李老師等等。按理來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和師傅”這兩個稱謂應該是很慎重的。可其現在如此流行,抱著好奇和求知的心態,個人查找了一些相關資料,也詢問了一些人,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藝術家馬未都先生對這一現象的解釋大體是這樣的:改革開放初期,社會沒有規矩,就是個江湖,妓女把嫖客一律稱作“大哥”;過了幾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她們對顧客的稱呼就改成了“老板”;后來經濟水平發展飛速,官商開始勾結,老板這個詞又不適合顧客的身份了,于是改成“領導”;到現在,人們不但追求物質享受,也在乎藝術文化培養,所以她們對顧客統一口徑為“老師”。當然,這是由一點窺全局,拿妓女這一行當來說明“老師”一稱謂在社會流行的原因。

上面是一家之觀點,下面也不妨看看其他的解釋。
很多人都說用“老師和師傅”這兩個詞稱呼人家,主要是想表示自己對對方的尊重。我國歷來就為禮儀之邦,有著幾千年的尊師重道之傳統,稱呼別人老師,是一種敬意。老師在我們心目中向來是一種光鮮、高大上的職業,其知識淵博,品德高尚。老師,在人們心中是有著相當的分量的。另外,孔子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韓愈的《師說》中也層提及: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所以,稱呼別人老師除了尊重之外,還帶著一些虛心請教、學習的意思,也可作為一種謙卑之詞。

其二,也正因為上面的原因,這種稱呼算得上是一種“虛稱”,因此可用于各種場合,泛指各類人。如今社會可謂是面臨著“稱謂困境”的難題,眾所周知,那些以前很優雅的稱謂,比如“同志”“小姐”等,現在都被賦予了某種特殊的涵義。而其他的一些稱謂,也因為受到年齡、地域、場合和身份等原因被限制。娛樂場合,叫領導顯得太嚴肅;商業場合,叫首長顯得太拘束;對文人稱老板,未免有些俗氣(當然,現在也有很多碩士和博士稱自己的指導老師為“老板”)……很多時候,對于剛剛見面的人,我們不太好判斷其身份、職業和年齡等相關具體信息,如果冒昧的具體稱呼,就會弄巧成拙,雙方都會顯得有些尷尬。那么在這種時候,“老師”作為一種尊稱,沒有太明顯的等級區分,又相對不受身份、場合等因素的限制,應用廣,成本低,風險小,效果佳,自然而然就成為上乘之選。

總的來說,這個稱謂如此盛行的原因主要也就是以上兩點。因為這個稱謂,許多人都節省了很多時間,也避免了許多尷尬。不過,也因為此,“老師”這個稱謂在如今變得更加廉價。古時“達者為師”,可現在各行各界,無論學識、品行、身份,都可為師。這到底是福還是悲,誰又知曉呢?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