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中國的老話,雖然是不建立在任何科學依據上。但是,卻又存在著玄妙的內涵,總有的時候給人一語道破夢中人的神奇智慧。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我們從小被管教時聽的最多的教導。小的時候我們對長輩的話深信不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也變得開始更相信自己的判斷。
近年來心理學中有不少關于年長者的決策能力(Decision Making)的研究。我到是也非常好奇到底是年長者的經驗在決策時更占優勢呢,還是年輕者的靈光大腦在決策時更有用?
Texas A&M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們在2011年對老年人(60-80歲)和年輕人(大學生)的決策能力做了研究。第一個實驗,他們分別讓老年人和年輕人在四個選項中做選擇,每個選擇會獲得一定的點數,他們任務就是讓自己的點數達到最大。在這個實驗中,年輕人獲得了更好的成績。
第二個實驗,得到的點數需要通過兩次選擇做權衡。如果選擇了較大的點數,那么在之后的獲得獎勵就變少。而選擇較小的點數,會在隨后得到更多的獎勵。在這個研究中,年長者獲得了更好的成績。
通過兩個研究,研究者認為,老年人能更好地根據他們做出的選擇來評估即時和之后產生的利益。同時老年人能根據環境做出更好的對應策略。而年輕人往往在只考慮即得利益的情況下能做更好的決定。
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人們隨著年紀的增長,在決策問題時會利用不同的大腦區域而造成的。
年輕人在做決策時,往往使用的是復測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這個區域主要控制著習慣,反思學習和即時獎勵。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部分區域會變得越來越不活躍,老年人只能通過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cortices)進行決策。而該區域更多的是進行理性,和謹慎思維。并且,老年人在常年的學習累積中,比年輕人掌握更多的推理方法。這也幫助老年人在更長遠的決策問題中略勝一籌。
人口老年化的問題不僅在中國越來越成為社會問題,在美國也是一樣。因此,美國的研究者們十分關注那些掌握了社會大部分資源的老齡化人群是否能讓我們的國家走上一條更明智的路呢?
心理學將人的智力分為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的流體智力(Fluid cognitive abilities)在不斷的減弱,這種智力主要用于信息在記憶中的儲存和快速的解決認知問題。對于決策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University of Basel 和The Max Planck Institute對于平均年齡24歲和71歲的被試做了對比,讓他們重復做一個玩彩票的游戲。當只需要在兩項選項中做簡單選擇時,結果發現年長者和年輕人在游戲中使用了相同的學習策略,并且實驗結果發現兩組人在該類決策問題中沒有差異。
當選項增加到四個至八個的時候,年長者的決策能力出現了下滑。這說明,在處理簡單問題時年長者和年輕人的決策能力沒有差異,而當問題復雜化后,年輕人還是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另外,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的研究者最近也發現,決策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他們對積極信息和消極信息的處理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年輕人往往更注重消極信息,用消極信息來做出決策。而當我們越來越年長之后,我們會更偏向與使用積極信息來進行決策。
從以上幾個不同的研究我們發現,年輕人和年長者在決策能力上并沒有明顯的高下。對待不同的問題時,他們都各種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不足的地方。所以說,瘋帽子貌似把這個問題搞的更復雜了呢。
但是,我們的生活本來就不象黑白那么簡單,不是么?
參考文獻:
D.A.Worthy, et. al. (2011) With Age Comes Wisdom, Decision Making in Younger andOlder Adul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2(11)1375-1380.
Frey, R., Mata, R., &Hertwig, R. The role of cognitiveabilities in decisions from experience: Age differences emerge as a function ofchoice set size. Cognition, 2015: 142, 60-80
文:瘋帽子 | 壹心理專欄作者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