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70后、80后不一樣,90后的標簽,在很多人眼里是"不靠譜"、"玩心大"、"沒責任感",那事實上是不是真的這樣呢?
倍智人才研究院從2015年12月份開始啟動了《2016年度應屆生能力畫像白皮書》調研項目,共計調研1216家企業,涵蓋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快消品、制造業等10個行業。
結合企業期待與倍智數據庫中70萬應屆生實際測評數據作交叉分析,我們得到了企業期待與應屆生實際能力差異就宮格。

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應屆生在善于社交,沖突管理處理壓力與挫折這幾項上實際能力得分很高。這表明2016年度的應屆生具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情商水平,善于去處理人際中的沖突和矛盾,并且能較好的處理所遇到的壓力與挫折。
乍一看,這個會與我們平時在網上看到的有些不符。在網上一搜90后,看到的更多是說90后應屆生“說話不分場合、容易得罪人、抗壓能力差”等等,這應該算不上善于社交,善于沖突管理,更說不上善于處理壓力與挫折了。到底事實是怎樣的呢?
結合數據和對應屆生的實際調研得出這樣的結果,我們認為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90后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
一句話總結就是"他們很有個性"。
他們的社交與團隊合作都是以獨立個體為前提的,這種"個體"意識必然導致90后對"私人領域"具有很強的守護意識。90后們重視平等和尊重,這并代表他們不善于社交或者合作,他們只是排斥縱向的、命令式的、強制性的人際交往關系。他們更希望采用對等的、直接的、階級觀念沒那么強的溝通方式。
舉個簡單例子,出去吃飯,以前總是會爭著買單。現在的90后,都是AA,你搶著買單還會讓他們覺得你"裝"。90后不喜歡跟你"裝",你一"裝"他就不跟你玩。所以親和型的領導風格會更容易了解90后的小心思。
如果你主動放下架子,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樣,多用開玩笑的方法來溝通交流,你會發現平時你覺得在公司不怎么說話的害羞小鮮肉其實是很能說會道的。
所以,并不是90后們不善于社交或合作,只是他們在保護自己的"私人領域"。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放下自己的身段,減弱階級的觀念。
當你像朋友一樣對待他們時,你會發現他們很樂于分享一些很多你聽都沒聽說過的小知識:
比如說一些流行網絡用語,“666,人艱不拆,李藥控記住李記幾呀”之類的,相當的有趣。

第二,90后的行為模式強調“自主決策和自我選擇”。
這背后隱含著他們頗具"理性"的思維方式:個人的目標很清晰,能較為準確地把握影響變量及一些約束條件,并且能夠趨利避害地作出自己認可的優化決策,因此他們在面對沖突的時候會更有邏輯。
“找到沖突發生的原因—減少沖突發生的結果—避免沖突的再次發生”,他們更善于以這樣的邏輯去解決矛盾和沖突。正因為他們很理性的去找到解決沖突的根本解決方法,所以他們有時候會想很多。
"90后"其實并不"叛逆",他們在面對一些職場規則和組織相對固化階級架構,面對權威型的長輩或者是上司時,會產生無力感。他們認為叛逆沒有用,也沒有可能根本解決問題,所以只能尋找一個相對安全的解決方法來保護自己:消極處理甚至采取漠視的態度。
這并不意味他們在處理沖突的能力不強,他們只是在回避問題,保護自己。但壓抑的時間越久,就會離他們翻臉越近。所以我們常說他們不分場合發脾氣,很有可能他已經忍了你很久了,這并不是說翻臉就翻臉,而是已經蓄謀已久。

第三、應屆生的處理壓力與抗挫折能力非常高。
這跟大家日常對應屆生的認知有所差異,大家會覺得應屆生這方面的能力較弱。"90后"在相對優裕的環境以及長輩的呵護之下長大,缺少饑餓感,也沒有太多的人生陰影。由于沒有像父輩們那樣經歷時代重大變遷以及劇烈沖撞,導致"90后"的認知格局、情感模式具有"小"的特征:
比如說"小清新"、"小憂郁"、"小欣喜"等等......
雖然有時候90后會有些情緒化,但這不代表他們不善于去處理壓力與挫折。相關數據表明90后在相互尊重、人格平等、自律守紀、同情弱小、自我負責等方面均優于90前。
在處理壓力與挫折時,他們會以自我的中心向外發散,擁有自己的想法和獨特的個性,而這會導致他們對于自己不認可的事情投入度很低。在外人看來會誤以為他們很容易放棄,但實際上可能是這個事情他們自己是不認同的,如果他們這個事情值得自己去堅持,有時候他們比起80后可能還更加的堅忍不拔。
引用@王尼瑪 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如果非要給絕大多數的90后一個整體印象:
“他們是剛一就業就被延遲退休,他們是干二十年都買不起房、結不起婚,卻每天努力工作的一代人;他們是吃著各種黑心食品長大,卻每天還在茁壯成長的一代人;他們是頂著惡劣的就業環境、自然環境,頂著高高的房價、住在北上廣的出租屋里,卻沒有怨天尤人,每天還在追求自己理想,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一代人。
如果誰硬要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那也是被現實壓垮的,然而,即使是跪著,前方的路,他們也會一起走完!”
(作者:盧權石丨倍智產品經理,數據來源:倍智人才研究院2016年度應屆生能力畫像白皮書)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號“倍智人才talebase”(ID:talebase),每日提供職場干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