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痛苦的記憶往往刻骨銘心?

    “最近怎么不見你發自拍啦?”

    “不想發了。”

    “失戀了?”

    “想多了咧,只是上次我發自拍,有人說我腦門兒像電燈泡,搞得我好不爽,沒拉黑她算不錯了呢。”

    “你不是每次發照都好多人點贊么,怎么人家調侃你一句就泄氣咯。”

    “我怎么曉得……哎,你不是學心理的嘛?這問題問你正好。”

    “啥問題?”

    “你說我為什么放著那么多贊我的評論不管,唯獨對一條損我的評論那么耿耿于懷呢?”

    今天趁這個機會,我們就說說這個有關快樂和痛苦的問題吧。

    講心理學之前,不妨先看看哲學。享樂主義(Hedonism)認為,快樂與痛苦是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兩種元素,能夠解釋一切行為和動機。而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哲學家 John Stuart Mill 對此也抱有相同的看法。他認為人生而為了追求快樂和避免痛苦,這是對幸福的定義,也是人世間的至上之好(the highest good)。

    既然我們的行為和選擇都在盡可能地回避痛苦,那自然應該刪去記憶中痛苦難過的部分,只保留那些快樂美好的部分才對。活著不就是為了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嘛。

    可是事實恰巧相反。我們總是很容易將美好的記憶拋在腦后,卻偏偏忘不了那些帶給我們痛苦的回憶。縱然天臺和廊橋見證了你我千百次的相聚,卻也在一次的分離之后成了心中揮之不去的傷心之所。

    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是造物主一個不懷好意的玩笑?不是的。

    經典條件反射實驗(Classical Conditioning)中,一只狗需要多次的學習才能對食物投放前的鈴聲產生唾液腺反應,而一次電擊就足以讓一只小白鼠對電擊前的閃光產生恐懼。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對痛苦經歷的深刻記憶是為了避免將來遭遇類似的經歷,對動物如此,對人亦是如此。如果一家餐館的食物讓我們拉肚子,我們就不會再去。哪怕吃的時候再滿足,這份滿足感也會被隨后的上吐下瀉一掃而光。

    快樂的記憶雖然美好,但痛苦的記憶往往具有警示作用,并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持續對我們發出警告,提醒我們遠離危險的東西。你可不想第二天就忘記拉肚子的事,又喜滋滋地走進那家餐館吧?如果說記憶的容量有限,需要不定期做出篩選刪除,那么和這些可能挽救我們生命的痛苦回憶相比,快樂的記憶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或許你會問,像和男友分手,被上司責罵,與家人爭吵這樣的經歷雖然痛苦,但不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威脅,為什么也都記憶猶新,讓人難以忘卻呢?

    這就和人腦儲存記憶的方式有關了。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神經科學教授Keith Payne和他的團隊通過實驗發現,哪怕帶有輕微感情波動的負面事件,比如考試成績不好或是受到同事的批評,都可能在記憶中留下持久的烙印。當我們嘗試去忘記一件事時,大腦需要將這部分記憶挑選出來,然后單獨隔離出去,而感情波動會讓這兩個步驟都變得困難。當一件事披上了感情色彩的外衣后,它就會和其它記憶產生勾連,讓分離變得像切除惡性腫瘤一樣麻煩,很多生活中的細小因素都會重新喚起我們對它的回憶。

    有句話說,真正傷害你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同理,真正令我們難以釋懷的,往往不是負面事件本身,而是其中雜糅的情感。當你能心平氣和地看待一段往事時,你就真正做到了忘卻;當你忘卻不掉時,你也只是在不停地反芻痛苦,從已有的痛苦里催生出新的痛苦來。

    當然了,即便痛苦的記憶能糾正我們的錯誤,幫助我們躲避潛在的危險,使我們成為更加完善的個體,但有時這些記憶也會讓我們茶飯不思,夜不能寐,甚至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創傷性的回憶。如果你不幸被痛苦的記憶侵擾,請不要焦慮害怕,和你的家人朋友談談,或者向專業的咨詢師尋求幫助。

    我在這里列舉幾個wikiHow提供的忘記負面經歷的小方法:

    1. 避免觸發記憶的事物和地點。如果一座城市給你留下了太多傷痛,出去走走會是個好辦法。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無止境的逃避。由此也有了第二點。

    2. 嘗試簡單的暴露療法。一件事剛開始回想起來會難受,但是從頭到尾思考幾遍后,你或許會發現不再那么難受了。如果你恐高,那就應該多嘗試站在高處。有時候我們也需要主動出擊。

    3. 多想想開心的事,避免反芻(rumination)。前任的影子總是縈繞心頭,那就讓和現任相處的愉快時光照亮你的心。

    4. 活在當下。專注于你現在的生活吧,沉浸到你正在讀的一本書,一部電視劇里,或是你正在培養的業余愛好中。練習冥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5. 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之前我們提到,痛苦的經歷往往有警示作用。那就好好想想你從這段經歷中都學到了什么吧。經歷固然痛苦,但也使你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6. 健康的宣泄。如果回憶讓你傷心,那就痛快地哭出來吧,壓抑痛苦只會將其放大。不過宣泄的方法一定要健康哦,去健身房出一身大汗,去KTV破音,去找人傾訴都可以。沉迷于酒精可是big no no。

    最后,我想分享紀伯倫在《沙與沫》中的一段話:

    “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

    愿你找到哭泣時倚靠的肩膀。

    參考資料

    http://www.wikihow.com/Forget-a-Bad-Memory

    http://www.iep.utm.edu/hedonism/#SH3b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assical_conditioning

    http://psychcentral.com/news/2007/08/16/difficult-to-forget-painful-memories/1140.html

    http://counselorssoapbox.com/2012/04/09/why-cant-we-forget-the-painful-past/


    文:陳馬丁|壹心理專欄作者

    • 發表于 2016-04-28 00:00
    • 閱讀 ( 84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