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報道英國一男子在河中洗澡,遭遇了已經在英國消失了200年的僵尸魚,故事聽起來挺嚇人啊。其實,這家伙既不“僵”也不“尸”,只是偶爾吸吸血而已,當然,長相確實不太過得去……
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古老,確實挺古老
正如媒體所報道,這家伙真的是很古老的動物,比恐龍還要古老,本名是七鰓鰻(lamprey),有至少3.6億年的歷史。但目前世界上大概有20多種七鰓鰻,可沒有想象中那么稀少,在我國東北也有。它們是非常原始的魚形動物……沒錯!它們還沒有進化到魚的水平,是魚形動物。

如果細致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和魚許多的不同。首先,你在七鰓鰻頭上找不到鰓蓋,但是卻能發現每側都有7個洞,這被稱為鰓囊,七鰓鰻呼吸的時候也不用嘴吸水,這些都和魚不同。而且七鰓鰻沒有脊椎,只有原始的脊索,鼻孔也只有一個,但卻有三只眼睛——盡管頭頂那只眼已經弱化了。一些原始的脊椎動物中也能看到這只眼,而我們人類的這只眼已經內化形成了腦中的松果體。
更特別的是,七鰓鰻的嘴巴是圓形的,沒有上下頜,所以,不能咬。但它們可以吻上去,非常非常深情的那種。不過,它吻上來的時候,你可能有點肝顫……

一旦嘬(zuō)緊了,嘴巴就當吸盤用了——借助于此,它們可以在獵物身上吸附幾天到幾星期的時間,以便吸食對方的血肉。它們的唾液里有抗凝成分,可以讓獵物流血不止。成年的七鰓鰻會嘬各種魚,即使后者有堅硬的鱗甲也防不住——吻到深處,哪里是肉體可以擋得住的……
七鰓鰻采用這樣奇葩的吻式捕獵,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它們出現的時候,那種能咬的嘴巴還沒有進化出來呢!
變態啊,真的變態
除了各種深深的吻,七鰓鰻確實是有一點變態的——它們就像青蛙等兩棲動物那樣是變態發育的,幼體和成體的身體結構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樣。
不管什么樣的七鰓鰻,它們的幼年都是在河流或淡水湖泊中度過的,它們在那里孵化,然后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幼體階段(ammocoete),它們嘴里沒有鋒利的牙齒,還不能施展致命之吻。它們甚至最初連眼睛都沒有。脆弱的幼體需要鉆進河底的淤泥以獲得保護,靠鰓來過濾水中的食物微粒生存。有些人也管這個階段的它們叫“沙隱蟲”。
經過幾年的成長后,七鰓鰻會進入一個類似蛹的階段,并在這個過程中發生身體結構的變化。之后,一些種類的七鰓鰻不再進食,另一些則會繼續留在淡水或順流而下,進入海洋覓食。進入海洋的,通常會以寄生為主。成年的七鰓鰻可以達到10多厘米到1米長,根據種類有所差異。

不管是否進入海洋,它們最終會回到生育它們的淡水進行繁殖。雄性七鰓鰻會選擇一個地方開始挖坑。它們那皮揣子一樣的嘴巴很好用,可以把水里的石頭嘬住,然后搬走。隨后,雌魚會趕來交配,也會幫一點忙。雖然它們是體外受精,但仍然會像麻花一樣扭在一起。
每產一批卵,它們就會丟一些小石子進去,石頭激起水底的泥沙,很快就會將卵掩埋。
一旦產卵結束,成年七鰓鰻的日子也將走到盡頭了,但是,每條成功繁育的雌鰻都留下了上萬枚卵。
其實,很美味……
七鰓鰻對很多魚類來說都是噩夢,也是漁業養殖的強力攪局者,所以很多養魚人都曾不遺余力地消滅它們。
事實上,七鰓鰻本身,雖然丑,但很美味,也是漁業資源。
你別看歐美人吃東西的時候一臉傲嬌——豬蹄不吃、雞爪不吃、帶毛刺的魚不吃……但是,他們詭異地接受七鰓鰻(當然,我中華家也有人吃)。而且,從中世紀開始,算貴族食品,一般人還吃不到。七鰓鰻一直從法國風靡到海峽對面的英格蘭,據說其味道,既不像魚,也不像肉,反正是令人愉悅極了……
好幾位英格蘭的國王都愛死了這道美食。亨利一世(Henry Beauclerc)就死在這玩意上,雖然宮廷傳出來說是身體狀況與這道食材相沖,但后人去滿懷惡意地揣測他有可能是吃多了撐死的……呃,其實,這位大叔的畫像看起來是既威嚴又正常的樣子:

不過七鰓鰻做成菜以后也不是很丑,這是海七鰓鰻協會(The Sea Lamprey Society)某次聚會的時候的菜品。當然,不能抱著吃頓飽飯的心態去赴宴:

雖然做之前的食材是這樣子的:

但是,隨著工業革命帶來了環境污染,七鰓鰻的數量銳減,盡管王室相當鐘愛,英國人很少有機會能吃到它了。不知道這能不能幫我們理解英國人再次看到它的時候,出現的那股子激動勁兒……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